辽国崛起有“钢铁密码”

辽国崛起有“钢铁密码”
2024年04月24日 15:13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冬,49岁的欧阳修作为“贺契丹登宝位使”(祝贺辽道宗耶律弘基上位),出使辽国,辽国给予高规格接待。第二年初春,欧阳修回程时,写下《奉使道中五言长韵》,前引即其中两句,赞契丹人儿童、妇女亦尚武,这被认为是辽国的“崛起密码”,契合了中原人群历代积累而成的刻板印象。

游牧人善骑射,性剽悍,稍加训练,即可成优秀的士兵。但欧阳修忽略了,辽国崛起还有其他原因——科技发达。

2011年10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北京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该遗址发现于2006年9月,2010年被列入国家文物局重大文化专项“指南针”计划研究课题。

经3年勘察,共发现矿山5处,冶铁遗址4处,炼铁炉10座,专家称:“像这么完整,而且保存完好的炼铁炉还是首次发现。”让人惊叹的是,遗址中还发现了炒钢炉,将相关历史提前了约500年。该遗址最终入选“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这些辽代的炼铁炉中,3号炉一天即可产铁1.2吨,如此惊人的生产能力,辽国军力岂能不强?

阿保机初期没惦记中原

元修三史(《宋史》《辽史》《金史》)中,《辽史》最差。且如学者苗润博所说,后人在书写辽史时,常带三重滤镜:

其一是中原史籍立足华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

其二是契丹王朝出于权力意志的自我建构;

其三是后世史官将两者拼合、掺杂己见而形成的线性追溯。

在这些滤镜下,契丹史似乎变得“合理”而“清晰”了,其实是深度自愚。人们常想当然地认为,游牧人必冲击农耕人,辽代亦不例外,但据学者洪纬在《10世纪契丹南下军事经略研究》中钩沉:“与幽州政权最初的战争,均是由刘仁恭先挑起的”。

据《资治通鉴》:“每霜降,(刘)仁恭辄遣人焚塞下野草,契丹马多饥死。”

刘仁恭是藩帅,为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主动出击。阿保机在905年“进兵击(刘)仁恭,拔数州”;906年“复击刘仁恭”,无功而返;907年,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囚禁了父亲;909年,刘守光兄弟相攻,阿保机“进至横海军近淀,一鼓破之,(刘)守光溃去”,却并未趁机占领幽州。

洪纬认为,阿保机本人汉化程度不高,无进军中原计划,神册元年(916年)称帝后,仍用“天可汗”名号,表明他心在草原。

称帝当年,阿保机便“亲征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神册三年(918年),“以皇弟安端为大内惕隐,命攻云州及西南诸部”;神册四年(919年),“亲征乌古部”。神册五年(920年),“党项诸部叛,上亲征”;神册六年(921年),“遣鹰军击西南诸部,以所获赐平民”……中原不是其攻击重点。

辽国初期战术太简单

阿保机保持克制,因力有不逮。

学者洪纬在另一篇文章《论10世纪契丹南下的战术与后勤》中指出,辽国初期的战术太简单,以骑射、冲击为主,不是中原军队的对手。

神册二年(917年),阿保机首次南下进攻幽州城,正遇上猛将李嗣源(后成后唐明宗),“至山口,契丹以万余骑遮其前,将士失色,(李)嗣源以百余骑先进,免胄扬鞭,胡语谓契丹曰:‘汝无故犯我疆场,晋王命我将百万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因跃马奋挝,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

与李嗣源一起出战的李存审见契丹兵多,便“命步兵伐木为鹿角,人持一枝,止则成寨。契丹骑环寨而过,寨中发万弩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塞路”。

结寨防守,本是中原常见战法,此时契丹骑兵只会“环骑而过”,遇到杀伤力更大的弩,损失惨重。

当时中原陷入大分裂,各方都想从游牧人处得到好马,招游牧人为兵。李克用有“北边五部之众”,李存勖有“奚、契丹、室韦、吐浑之众十多万”,且以“契丹直”为亲卫兵;刘仁恭和刘守光则将招到游牧兵“皆刺面为义儿”,赵德钧也设了精兵“银鞍契丹直”……北境藩镇为加强实力,常主动向北攻击,控制了部分草原。

洪纬认为:“在唐末五代,军事层面应是南强北弱而非北强南弱。”阿保机的夫人述律说:“吾闻晋王用兵,天下莫敌,脱有危败,悔之何及!”直到辽太宗耶律德光(阿保机的次子)灭了后晋,契丹人仍认为:“夷狄之人岂能胜中国?然晋所以败者,主暗而臣不忠。”

得幽州实力暴增

阿保机为抵挡北境藩镇的袭扰,反侵中原,两度取平州(今属河北卢龙),旋又失去,始终找不到立脚点。恰在此时,石敬瑭冒了出来。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被后唐军队困在太原,向契丹求救,“桑维翰草表称臣于契丹主,且请以父礼事之”,“燕云十六州”遂被契丹占据。

据学者洪纬钩沉,宋代名臣宋祁论及此:“失长城之防,自蓟而南,直视千里,贼鼓而前,如莞衽上行。”此外,契丹至少收编了近10万汉军,弥补了原本单一兵种(只有骑兵)作战的短板。在经济上,幽州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东有鱼盐之饶,北有塞马之利”。

耶律德光对石敬瑭颐指气使,常干预后晋宰相和地方官任命,“小不如意,则来谴责,晋祖(石敬瑭)每屈己以奉之”。

主和派桑维翰上书石敬瑭:“训抚士卒,养育黔黎,积谷聚人,劝农习战,以俟国有九年之积,兵有十倍之强,主无内忧,民有余力,便可以观彼之变,待彼之衰,用己之长,攻彼之短,举无不克,动必成功。”桑维翰是辽国为后晋指定的宰相,他也认为暂时隐忍,是为了将来与辽国摊牌。

双方维持7年和平,石敬瑭去世时,亲子年幼,在冯道等力主下,义子石重贵上位,他只同意对耶律德光自称孙,不称臣。

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伐后晋,被后晋大将刘知远打败;开运二年(945年),契丹再次出兵,依然战败;直到开运三年(946年),契丹成功灭掉后晋,并占据其首都汴梁。辽国拥有幽州后,实力暴增,具备了持续作战的实力。

辽代有三处大型冶铁中心

据学者丛密林在《契丹骑兵研究》中钩沉,契丹早期“革鞭木镫、人马皆不甲胄”,《辽史》记骑兵标配是:

人铁甲九事,马鞯辔,马甲皮铁,视其力;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小旗、锤锥、小刀石、马盂、粆(音如炒,炒米)一斗,粆袋、搭旄伞各一,縻马绳二百尺,皆自备。

契丹箭镞达15种,“较宋代样式更为繁杂,且体型大、质量大”,另配铁剑、铁矛、铁叉、铁匕首、铁短枪头、铁弓、铁骨朵等。重骑兵沿用唐朝鱼鳞甲、山文甲。辽代铁马具精美,常作为礼品,送给宋朝、西夏使节。

学者梁玉多在《渤海冶铁和铁器制造业对辽金的影响》中钩沉,辽代大型冶铁中心有:

一在今辽阳、鞍山一带,“契丹把大批渤海户迁到辽阳冶铁,被称为曷术部或曷术馆”。

二在今河北省滦平、隆化到平泉一带,即“七十里至柳河馆(今河北省滦平县红旗镇),河在馆旁。西北有铁冶,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滤沙石,炼得成铁……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今河北省隆化县韩麻营乡),惟有番户百余,编荆为篱,煅铁为军器……九十里至铁桨馆(今河北省平泉县洼子店)”。

三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太祖(阿保机)伐渤海,迁其民,建县居之。户四千,内一千户纳铁”。

北京延庆大庄科不在其中。

学者王玉在《辽代铁器手工业研究》中称,辽代冶炼水准不如中原,仍用“生吹法”,“以此法取铁,半数以上之铁变作炉渣”。做出的兵器“利于骑斗,挫于步战,便于弓矢,拙于剑戟”,多长矛,少短兵。

渐失行动快速的特点

早期契丹军队无辎重,“虏无辎重,势不能久,俟其野无所掠,食尽自还,而后踵而击之”。学者吴飞在《“行逐水草”与“打草谷”》中钩沉,辽军后勤靠两个渠道:

其一,“行逐水草”,随军携带牛羊。

其二,“打草谷”,即到民间抢粮,“胡兵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数千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东西二三千里之间,民被其毒,远近怨嗟”。按辽军配置,“每正军一名,马三匹,打草谷、守营铺家丁各一人……皆自备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谷草骑四出抄掠以供之”。

第一种方式不耐苦战,阿保机围幽州时,敌方发现“契丹三十万,马牛不知其数,近日所食羊马过半,安巴坚(即阿保机)责让卢文进,深悔其来”。战争延续时间长,就会“人畜多死,国人厌苦之”,军队易崩溃。

第二种方式激化矛盾,引起被占领地区人民不满。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时,纵兵“打草谷”,致义军蜂起,辽军占领汴梁仅3个月,便匆匆北逃,耶律德光半路病死,去世前后悔说:“朕此行有三失:纵兵掠刍粟,一也;括民私财,二也;不遽遣诸节度还镇,三也。”

此后辽国逐禁“打草谷”,建立了后勤系统,却背上沉重包袱。据美国学者鲁惟一计算,辽军1万骑兵,每月就要1320辆大车的粮饷,还要360辆大车的盐,如每人两匹战马,每月还需2880大车送饲料,加起来需4500辆大车,还没算人力支出。

辽军渐失早期行动快速的特点,且多数辽军士兵无军饷,还要自备兵器,禁“打草谷”后,作战积极性下降。

炼钢史提前500年

王船山说:“得幽州,则河朔之守撤;不得幽州,则赵、魏之野,莫非边徼。能守赵、魏,而不能守幽州乎?”

占据幽州后,辽代经济迅速繁荣,学者孙立梅在《10—13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与欧洲人的契丹印象》中钩沉,北宋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福乐智慧》中称:“大地裹上了绿绒,契丹商队运来了中国商品。草原、山丘和谷地蜿蜒伸展,到处鲜花盛开。万花含苞欲放,馨香和樟脑香气布满人间。”

沿着丝绸之路,“契丹茶”名满天下,被传说成“契丹全国都在用一种植物,或者更确切地说,这种植物的叶子,其人称之为‘契丹茶’……全国之人都在用这种东西,并十分珍贵它。撷取这种叶草,或干或鲜,以水煮之。以空腹饮用一二杯,则热病、头痛、胃痛、腰痛或骨节痛诸症皆去”。

富庶的幽州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学者刘乃涛钩沉,宋辽前,只有夯土竖炉,夯土不结实,炉子做不大,大庄科的辽代冶炼炉用石砌,呈鼓形,大大增加炉内空间,且鼓风技术升级,“使用木扇、风箱等硬质封装鼓风器。此类鼓风器可承受更高气压,也能做得更大。它们采用水力或多人驱动,产生很高的风压和流量”。

在遗址中,还有一个炒钢炉,它将生铁加热到液态,用鼓风等方式,将杂质氧化,特别是降低碳含量,成为质量更高的钢。明末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记载,但大庄科辽代冶炼遗址的发现,“从实物角度把中国钢铁联合生产至少提前了500年”。

大庄科辽代冶炼遗址是北京的骄傲,应倍加珍惜。(责编:沈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原 阿保机 刘仁恭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