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

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
2024年04月25日 01:01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天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废塑料化学循环正在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的新方向,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预计2035年如果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可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

当前,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中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塑料全生命周期治理,全面推动塑料源头减量、材料替代、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5.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遇到了材料化回收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探索化学循环途径,以提高材料化回收利用率。

“从中国、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基本能够通过物理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而占塑料产量46%左右的软包装类、膜袋类等低值废塑料则受产品特性制约,基本不具备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普遍以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报告主要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告诉记者。

202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塑料展望:经济驱动因素、环境影响和政策选择》指出,全球废塑料从2000年的1.56亿吨增至2019年的3.53亿吨,仅有9%得到材料化回收利用。

据测算,2023年我国废塑料约有4300万吨被焚烧或填埋,如果能将其中的50%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如果能够对现有10亿吨的存量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相当于低成本开发超大规模的“城市油田”。

报告预计,到2035年,中国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55亿吨,如果其中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将使我国废塑料总体材料化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每年通过化学循环将减少塑料垃圾近3600万吨,与废塑料焚烧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32万吨,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

不过,废塑料化学循环仍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就建议,要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明确将化学循环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

报告建议,要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把低值塑料废弃物作为低值可回收物,在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增设废塑料专用回收箱(桶)。

同时,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推动大型企业加大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利用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中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