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致中:一粒草种一生情

曹致中:一粒草种一生情
2024年04月26日 01:50 兰州晚报
曹致中教授(右起第三)指导农户种植紫花苜蓿(甘肃农业大学供图) 曹致中教授(右起第三)指导农户种植紫花苜蓿(甘肃农业大学供图)

每年春夏秋,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普通老人在田间地头观察着。交谈时,你就会发现这位老人可真不简单。他就是“中国苜蓿制种第一人”——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的退休教师曹致中教授。

坚守初心 老骥伏枥

1968年,时年23岁的曹致中教授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本科毕业了。从留校任教的那一刻起,曹致中就与牧草和草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耕耘了40多年的曹致中教授退休了,但他却没有真的休息,而是继续着苜蓿种子研究与育繁推广工作。他走遍了河西走廊的所有县市,最终选择将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作为紫花苜蓿制种育繁推广基地。

2013年,甘农3号苜蓿种子在高台县第一年试种4亩地,亩产不足50斤;2014年种植200余亩,亩产超过70公斤。到2023年,种植面积已达到4760亩,亩产也达到了80公斤左右,年产优质苜蓿种子超过200吨,小海子村所产苜蓿种子的份额更是达到了全国苜蓿种子市场的10%以上。

十多年的时间,曹致中教授的头发已逐渐花白,而他也将苜蓿制种产业推向了一个高峰。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一场连下8天的大雨,让高台的苜蓿种子绝收了。曹教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好在2019年,甘农3号紫花苜蓿迎来了大丰收。“当时的亩产均在70公斤以上,一些好的地段甚至超过了80公斤,这在全国都属于高产。”说到这些,曹教授露出了笑容。

实现苜蓿种业自主可控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因此,实现苜蓿种业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提高我国苜蓿种业竞争力,推动制种产业的发展,一直是甘肃农业大学草业人的初心使命。

经过十几年孜孜不倦地努力和研发,如今甘农7号、甘农8号……甘农12号苜蓿都已审定并投产,开始产生效益。另外7个苜蓿新品种也正在区试和报审中。与此同时,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也与专业合作社合作,成功实践了育种家+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的制种模式,将紫花苜蓿制种产业在高台县全面推开。

成功经验吸引了国内同行业的关注,不少高校和研究团队都慕名前来观摩学习,曹致中教授将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每一位前来学习交流的人。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曹致中教授却并不满足,他说:“下一步,我们将把小海子村苜蓿制种基地打造成全国苜蓿制种育繁推广示范教育培训基地。同时要在高台县广泛推广苜蓿制种产业的发展,力争实现苜蓿制种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亩产100公斤以上,年产超过300吨苜蓿种子的大目标。”

推进草学“一流学科”突破

紫花苜蓿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享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甘肃省作为草种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种植区,每一个种植基地都有非同一般的贡献。

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虽然不起眼,但在苜蓿制种推广产业中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个能生产出占全国10%的优质苜蓿种子的小村庄也赢得了“中国苜蓿制种第一村”的美誉。曹致中,这个十几年来走遍小海子村田间地头的老人,也被誉为“中国苜蓿制种第一人”。

据了解,为了努力将高台县打造成河西走廊乃至全国优质、高产苜蓿种子制种育繁基地,甘肃农业大学先后于2023年6月和今年3月,在高台县小海子村建立了牧草育繁推广教学科研基地、牧草种业专家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推进草学国家‘一流学科’突破工程建设,是甘肃农业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校党代会确定的头等工作。我们将举全校之力,落实国家加快推进草业科学发展、种业振兴行动等重要任务。相信会有更多的‘小海子村’在西部地区遍地开花。”甘肃农业大学校长柴强如是说。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文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