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幕 范伟再获“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幕 范伟再获“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4年04月27日 01:04 千龙网

2024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天坛奖”十大奖项归属揭晓。“天坛奖”最佳影片为中国电影《走走停停》,卡兰·特吉帕尔凭借电影《失落的婴儿》获最佳导演奖,范伟凭借《朝云暮雨》获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项由出演《失落的婴儿》的米娅·梅尔策获得。这是范伟继《不成问题的问题》后第二次获得“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主题为“把北京的春风送给全世界”,整场活动深度践行“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北影节理念,以春风、风车、雨燕为串联符号,全程主题鲜明且富有生趣。

闭幕式红毯上,各个入围剧组的中外影人盛装出席,星光熠熠,向全世界展示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颁奖嘉宾阵容同样群英荟萃,云集了李雪健、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费翔、张国立、陈冲、梁家辉等知名影人。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十四届以来,在全球影坛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接收影片数量逐年攀升,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更是承载着北影节的选择和态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9部报名影片。其中,国内报名影片191部,国外报名影片1318部,类型多元,风格各异。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到由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领衔的七位影人组成“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兼具艺术成就及国际影响力。

最终,中国电影《走走停停》获得“天坛奖”最佳影片奖,黄佳凭借《走走停停》获“天坛奖”最佳编剧奖,岳红也凭借该片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卡兰·特吉帕尔凭借电影《失落的婴儿》获最佳导演奖;范伟凭借《朝云暮雨》获最佳男主角奖项;米娅·梅尔策凭借《失落的婴儿》获最佳女主角奖;亚里·维尔曼凭借《直面死亡的男人》获得最佳男配角奖。

此外,马尔科·比斯卡里尼凭借《直面死亡的男人》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摄影奖由乡伊沙恩·高希(《失落的婴儿》)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由《黎明的一切》摘得。陈凯歌获得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终身成就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走走停停》

导演龙飞  中国

最佳导演《失落的婴儿》

导演卡兰·特吉帕尔 印度

最佳男主《朝云暮雨》

范伟  中国

最佳女主《失落的婴儿》

米娅·梅尔策 印度

最佳男配《直面死亡的男人》

亚里·维尔曼  芬兰

最佳女配《走走停停》

岳红  中国

最佳艺术贡献《黎明的一切》

日本

最佳编剧《走走停停》

黄佳  中国

最佳摄影《失落的婴儿》

伊沙恩·高希 印度

最佳音乐《直面死亡的男人》

马尔科·比斯卡里尼 芬兰

电影节之问

有了AI,电影人会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AI或者人工智能是被最高频提到的词语。4月19日开始的电影科技单元,与AI有关的论坛也有7场之多,参与讨论的从业者覆盖了人才培养、影视生产、技术开发等各个环节。AI将带给这个行业哪些变化?AI会不会重塑全行业的生态?AI会大规模取代电影人的工作吗?AI会让电影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吗?这些问题每次抛出,都会激起热烈的讨论。

所有论坛中,4月22日下午举行的“数字化高科技赋能电影生产与发展论坛”也许最能体现身处行业前沿的从业者对AI的观点。参与讨论的从业者包括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中国电影家协会科幻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幕后创作者之一王红卫,《影视飓风》创始人、b站百大UP主潘天鸿,以及荷兰摄影师、美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前主席、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凯斯·范奥斯特鲁姆。

两项有意思的AI技术

中国电影行业目前使用AI的情况怎样?AI对于影视产业的各个环节到底有哪些影响? 潘天鸿提到了自己最近看到的两项有意思的AI技术:其一是虚拟拍摄。“以前难点在于这种拍摄要花很多时间,比如前期把后面的背景布置好、拍好,后期就没有办法调整了。如果导演说把后面的房子拿掉,它是拿不掉的——因为它不是绿幕,它就是实景背景。这是虚拟拍摄一直都有的痛点。”

那么,有没有方案让一台摄影机对着一个屏幕拍两个不同的画面?以前听起来难以置信,现在行业里有几种解决方案:第一种使屏幕快到让相机看不到的速度闪烁和相机同时闪烁,比如相机拍摄50帧的视频,这个屏幕在以50帧的频率闪烁,其中有25帧是绿幕,另外25帧是那个背景。这样出现的结果就是摄像机拍到的画面有一半是绿幕,一半是实景——很好地解决了以前的问题。导演说去掉,就用绿幕背景;导演说实景,就用实景的那些帧。

除了虚拟拍摄, 另一个AI应用场景就是国产自动对焦系统。潘天鸿介绍, “以前焦点需要人手动指派往哪里跟,最近的一项AI技术是雷达边上加一个常规的相机。只要点一下,就可以一直把焦点锁定在对象上面。这解决了长焦镜头或者复杂的镜头怎么跟焦的问题。”

“目前AI更像是秘书”

不过,这两项技术目前并未投入使用。主要做影视开发前端工作的王红卫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对于电影创作而言还在威慑纪元。“它手里有一个能够让我们产生失业、剧变的武器,但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实现……所有人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它真正对电影创作产生了多大影响?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看到那么多。”

王红卫概括目前AI在影视创作端的应用,“AI更像是秘书,我们用它把某些材料整理出来。下一步,AI可以帮助创作一些短片、人物设定、剧本撰写等。可能很多专业人士会担心AI是不是会取代电影行业的职位,比如掌机、DP(摄影指导),以及各种基本的工作等。我觉得并不会这么快。当然这也取决于AI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运作。”

虚拟拍摄增加了工作量

具体到虚拟拍摄,目前AI的应用也还有很多限制。在潘天鸿看来,“虚拟拍摄本质上不是减负的工作,其实是增加了工作量,因为你的背景需要靠资产搭建,要投入大量资产。”他介绍,虚拟拍摄屏幕很贵,一块好几千万。“如果做《流浪地球》,这个资产量就会非常恐怖。即使全部用虚拟拍摄方式,也很难在前期开拍就把所有资产准备好。”

王红卫证实了这个说法。他是《流浪地球1》《流浪地球2》的幕后主创之一,同时也是《刺杀小说家》的监制。他介绍,这三部国产科幻大制作实际上都没有用到虚拟拍摄,都是采用前期绿幕拍摄,后期合成的“传统”方式。

没有广泛应用于科幻电影

虚拟拍摄还没有广泛应用于科幻电影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人。“我把使用绿幕的电影人称为传统电影人,他们的创作方式还是更适用于使用绿幕,还没有完成从绿幕到虚拟拍摄,再到LED的转换。”王红卫说。

在论坛上,王红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虚拟拍摄在中国就像钢铁侠,“若干年前,我们引进了钢铁侠。我们用后发的优势快速地把中国变成了拥有虚拟拍摄棚和虚拟拍摄屏幕最多的国家。ChatGPT出来了,就像是灭霸来了,一半岗位、产能要被它取代——所有现在的虚拟拍摄棚还是靠物理+算法实现的,物理+算法实现的东西会不会最终完全被算法取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王红卫建议现有的虚拟拍摄棚、屏幕及早考虑如何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以免造成产业、产能、人力的浪费。”

受益者可能主要是年轻人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铁军认为,电影行业从业者对于AI应该有两个判断。

第一,AI至少一段时间之内替代不了创作者的主导地位,因为它没有自主意识,不会自己想创作什么东西,其还是一个工具的性质。这个工具太强大了,强大到只需一位创作者、演员,后面拍摄技术全部不用——它比所有物理的人、合成装置都能更好地体会导演的意图,“我觉得将来导演一定会喜欢这样一种能够充分表达他的创作意图的工具。”

第二,黄铁军认为,“这次革命的受益者可能主要是年轻人,我相信年轻人更有那种活跃的思维,用好最新的工具,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做好了,他就是代表电影未来的导演。”

如何和AI对抗得更持久?

对于电影行业的从业者来说,AI可能是优秀的工具,也可能是可怕的敌人,那么二者的分界在哪里?

王红卫认为,分界在于AI什么时候能够替代人的工作,以及什么时候成为艺术家。“工具的事儿黄铁军老师已经告诉我们了,它一定会来,只是时间快慢问题。至于艺术家的问题,在王红卫看来,需要理清电影人和那些一步步介入创作AI的区别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作者性和主体性这两个概念。这是要我们把电影艺术视为创作唯一要强调的内容。继续保持作者性和主体性,可能会让我们和AI之间的对抗坚持得更久一点。”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祖薇薇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