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就是用来打破的

“瓶颈”就是用来打破的
2024年04月27日 04:07 媒体滚动

转自:光明日报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劳动者之歌】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方圆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机械二厂车间主任张伟始终坚守在机械加工制造生产第一线。“我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钻研每一个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张伟说。

  凭借这股韧劲,张伟严格审核监督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纰漏,并大胆推行“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备”,创造出一项项实用型创新成果。2018年,“张伟工匠孵化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利用集团的镗铣加工中心、五面龙门加工中心等高精尖加工设备硬件平台,带领团队开展攻关,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加工任务。

  2022年,张伟带领团队参与完成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箭体支撑环的加工项目。支撑环是火箭发射起升的基础,材料本身具备耐高温的特殊性质,同时对加工尺寸变形要求苛刻,一直是极难突破的技术门槛。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张伟带领团队制定系统吊装方案、分析装夹变形趋向,从加工参数、编程方式、机床几何精度、加工定位精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一次次尝试下来,虽然零件的精度有所改善,但并不稳定。于是,张伟又带领团队对夹具进行修复,有效保证了支撑环的精度,助力力箭一号完美升空。

  2023年,张伟又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为引力一号运载火箭加工推进剂箱体。“箱体的新材料既足够薄又相当韧,不同于以往接触到的金属材料,加工难度很大。”张伟解释,以往的钢、铝、铜等都有相当的刚性,只要把工件固定在转台上匀速旋转,控制刀头就能稳定切出剖面。可箱体的新材料刚性极差,固定在加工设备的转台上就会有凹凸不平的现象,旋转切削一圈就变得厚薄不均。这样的部件连出厂都不合格,更别提上太空了。

  连续几天的反复琢磨、尝试总是以失败告终。张伟决定换一个思路——不断优化原有工装的精度控制程序,遴选出合适的刀头以贴合箱体材料特性,再改进刀具的弹簧机构。最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艰苦技术攻关后,箱体的各项参数宣告达标。

  方圆集团地处山东省海阳市,这是一个人口不到60万的海滨小城,却因核能供热和商业航天而闻名国内。海阳核电反应堆闸门齿轮传动机箱体,是反应堆内部关键闸门的传动装置。机身是核级材料,加工的精度标准对泄露和运行稳定性要求极高,加工周期长、合格率低,成了制约核电机组密封设备生产的“瓶颈”。

  在张伟看来,“瓶颈”就是用来打破的。为此,他对传动机箱体进行逐一分解,细化各部分的分体加工;改进工装,定制刀具,优化工艺,反复试验……细致入微地研究,不厌其烦地纠偏,最终加工的零件以超高精度通过了检测检验,填补了国内企业加工核电站核心部件的空白。

(本报记者 任欢 杨桐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张伟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