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科技日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2024年04月28日 07:34 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输出天津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8.8亿元上升到82.1亿元;北京输出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32.4亿元快速增长到274.8亿元,2000多家中关村企业在河北设立了分支机构……记者从27日举行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硕果累累。

“创新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良好生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认为,得益于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机制、营商环境一体化等方面的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据了解,京津冀三地在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科创券”三地互认衔接机制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跨区搬迁障碍逐步破除。与此同时,政策性引导基金作用凸显,如国投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已投资近10亿元,撬动投融资6.37亿元;中关村发展集团联合津冀地方政府共同设立5家总规模11亿元的母基金,搭建京津冀金融服务科技平台,杠杆效应达到约10倍。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成果的产出和转化衔接有序,逐步下成“一盘棋”。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和产业链条逐步形成。

“颠覆性技术是要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技术,很难通过写指南的方式产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介绍,他们中心通过全球创新网络开放式发现、动态选拔、滚动支持高水平研发机构形成全球创新链,加速颠覆性创新,培育高精尖产业,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天津、河北则着力完善创新生态,与地方龙头企业投资基金共建产业创新中心,用于颠覆性项目的引进和转化。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新阶段。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表示,三地初步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实现从“单向疏解”向“双向互通融合”、从缩小各自内部差距向增强区域整体实力、从“破藩篱”向“建生态”的转变。科技部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支持京津冀协同创新,强化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共建区域开放创新生态,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对接,发挥京津科技、人才优势,增强津冀产业承载能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