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让文物“活”起来——吉林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系列综述之三

文化中国行|​让文物“活”起来——吉林省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系列综述之三
2024年04月28日 08:22 吉林日报

今年清明假期,全省各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大批游客涌入馆内,参观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博物馆热潮一燃再燃,离不开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我省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更离不开我省一直以来对文物的保护和展示。

吉林省历史悠久,文物类型多样,资源得天独厚。全省涵盖综合类、历史类、自然科学类等题材类型备案博物馆112家,现有馆藏可移动文物71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近2.5万件(套),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行业博物馆为特色、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2016年,我省启动“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现已建成乡村博物馆150家,使博物馆向乡镇基层有效延伸。

近年来,我省博物馆积极适应新形势,扎实推进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展览展示更加丰富,社教功能有效发挥,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文创产业积极探索,乡村博物馆初具规模,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

科学系统 在保护中传承文物

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指出:“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我省先后组织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展示提升工程46项,重点文物遗址的整体风貌不断改善,馆藏可移动文物得到科学、系统、有效的保护与利用。

吉林省博物院开展了《馆藏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加强藏品预防性保护管理制度,形成藏品保护管理、协调、监测、分析、处理、预案等一系列风险预控机制。针对书画等纸质文物的展陈对展柜进行改造升级,配置合适的微环境调控设施,达到提升馆藏文物展览展示的效果。针对存在损失风险较大的文物进行系统的保护修复,已完成库伦辽墓壁画、八旗兵甲胄和院藏山水画等的修复,并不断增强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技术水平,进行人才实力的提升。同时对院藏珍贵书画进行三维扫描,获取文物的数字信息,通过数字化保护手段,更好地反映文物的原貌,减少对原始文物的接触和损伤,延长文物的保存寿命,最大程度实现文物的长久传承。

伪满皇宫博物院首创“无界安保智能指挥系统”,有效解决了安全防范工作的难题。该系统通过安装4760个感知设备,将实时信息汇聚到指挥中心,管理人员利用“一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全院的文物安全、运行保障做出及时的判断。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无界安保智能指挥系统”全面重塑了院内安保工作组织模式与流程管理,已成为全国文博系统智能安保工程的示范项目。

科技赋能 点亮吉林文博之光

为规范并提高全省博物馆运营及文物保护的整体水平, 2022年8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发起了“点亮文博之光”吉林省中小型博物馆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将集安市博物馆、延吉市博物馆、吉林市满族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秉持“一馆一案”原则,提供项目、智力和技术支持,提升中小型博物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针对中小型博物馆普遍存在的藏品库房空间不足、文物保存条件差的问题,相应推出了能够恒温、恒湿、防虫、防潮、防尘的“组合式智能文物方舱”,帮助中小博物馆更好地保护文物。“点亮文博之光”行动计划对中小型博物馆的帮助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造,更核心的改变是在智能管理模式上的提质升级和博物馆之间的经验共享。

“我们尝试用新的技术,推进博物馆的运营能力和开放度,让博物馆和社会有更广泛的联系。搭建线上文物全息展示平台,与文献数据库、社会公共文献数据建立连接,组成协同研究平台,推动省内中小馆实现智能化建设。”伪满皇宫博物院院长王志强表示,我省持续推动“雕龙云”博物馆运营云平台升级,通过“技术设备置入+专业能力导入”的方式,帮助中小型博物馆补齐智慧化管理短板,在其不用投入运维和考虑迭代升级的情况下,实现数字化升级和进步。

原来参观的游客都是用笔手写登记,自从延吉成为“网红城市”以后,每天近千人的客流量让三个登记台都排上了长队。延吉市博物馆馆长赵庆元说,“雕龙云”平台投入使用后,解决了博物馆的痛点。“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身份证读取设备,大家用身份证一刷就进去了,客流量在网上实时显示,既解决了数据分析问题,又便捷了游客参观。”

“雕龙云”博物馆运营云平台、无界安保智能指挥系统、吉林省文物云大数据平台、吉林省博物院典藏数字保护项目……随着时代发展,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打通了文化传播新通道,正成为保护、展示、传承可移动文物的重要手段,打造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吉林模式”。

推陈出新 在展示中赓续文脉

走进球幕影院、转动星球、多媒体演示、3D全息虚幻成像等高科技元素汇集的“吉林陨石雨展览”,感受宇宙天体的无穷魅力,了解吉林陨石雨的来龙去脉,展开一段人类对宇宙、对科学的探索之旅。

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驻足观看“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细菌战罪证陈列”,那些侵华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物武器,进行细菌作战,大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了观者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

在“壮阔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吉林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中感受吉林奋进脉搏: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中国第一台单反相机、中国第一台电磁式电子显微镜、穿林海跨雪原的动车组、“吉林一号”多星在轨……一件件实物模型、一张张图片图表,回顾吉林人民70年的奋斗历程。

……

自2008年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全省各博物馆不断推陈出新,丰富展览内容,现有基本陈列200余个,每到特定时间节点、传统节日以及“5·18”国际博物馆日,还会结合各自优势,推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展览活动,假期逛博物馆已经成为新时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影旧址博物馆今年推出了“沉浸式游览”体验,将长影经典影片《上甘岭》《保密局的枪声》改编成为沉浸式话剧,演员以“快闪”的形式出现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让游客可以“零距离”接触到话剧演员。这一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参观形式,不仅能够从多角度展示长影经典、展示电影魅力,还可以唤起新时代年轻人的爱国热血,吸引了许多游客慕名而来。

“参观一座博物馆,走进一段历史,带走一份文创”,这样的文旅“套餐”成为越来越多人喜爱的旅游方式。我省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上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可喜成绩。吉林省博物院以“东汉鎏金神兽铜牌饰”为灵感设计的“飞马挂耳咖啡”,荣获“2023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以《树下听泉图》为灵感设计的“树下听泉纸雕灯”,荣获“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此外,全省各博物馆还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开设爱国主义教育、艺术鉴赏、历史文化等多类型的教育课程。同时,与大中小学建立合作共建机制,促进博物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对于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全社会文化自信发挥着积极作用。吉林大地上,历史遗珍、自然遗物和红色遗迹星罗棋布,无声胜有声,永续着吉林文脉。我们有理由相信,做好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工作,深入发掘文物历史内涵,一定能让古老文物焕发时代新貌。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丹 郭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文物 吉林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