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农二代”,给父辈的农场带来什么

90后、00后“农二代”,给父辈的农场带来什么
2024年04月28日 15:01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全自动育秧一体化设备……近年来,沪郊田间地头,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新农机不断涌现,不仅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也让“种地”变得“高大上”。操控这些新农机的,是一张张年轻的脸庞。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如今,看准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科技化、现代化转变的机遇,越来越多“90后”乃至“00后”农二代从父母手中取过接力棒,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思维更活络、积极拥抱新技术,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也为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时代课题写下了新答案。

“00后”农场主,掀起一场“科技革命”

第一次见到“00后”顾永豪,是在大片水稻田边。他身穿黑色“老干部”夹克,旧皮鞋沾满泥土。今年24岁的他是奉贤区庄行镇群超农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坐拥500多亩农场,10万多只兔子和数不清的鸡、羊、鱼。

2021年,他回到父亲经营的合作社,一边对农场进行“科技革命”,改造无人农机、完善无人农场、打造全自动育秧工厂;一边做农文旅结合,开展劳动教育、做观光旅游、开农家乐,推动三产融合。他父亲金伟丰直呼:“你小子回来一趟,让我砸进去大几千万。”

顾永豪在操控田间的光伏设备

顾永豪出生于奉贤新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爷爷那辈起,村里家家户户都靠养兔子卖兔毛补贴家用。幼时,他常跟着父亲踏着自行车去卖兔子,来回一趟接近三个小时。8岁时,父亲办起了合作社,带动全村800多位农户养兔,在镇上念小学的顾永豪每逢周末便回农场帮忙。“可能是那些经历塑造了我农民的天性,让我对农场农业有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亲近。”

高考结束后,他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志愿是会计学,“想出去闯闯,总觉得学会计能赚大钱。”第二志愿则是机电一体化,能帮助农场智能化转型。父亲给了他两个月时间在农场和其他工厂企业实习。在自家农场,他跟着机械工程学的博士设计给兔子自动喂料的机器人,让养殖场实现数字化控制。科技的力量颠覆了他对传统农业的认知,也让他看到未来农业的前景,毅然选择了机电一体化专业。

养兔场的机器人喂料设备

大学毕业,同宿舍另外四个小伙伴被顾永豪拉回来一起做农业。头一个月,大家兴致盎然。第二个月,两个同学相继离场。如今三年过去,另外两个室友仍在农场工作,一位负责维护工业化养鱼片区,一位则学做农机手。然而,其中一位同学也流露出想走的意向,准备去浦东开咖啡馆。

农场难留住年轻人,是客观存在且难以回避的困境。“做农业就是苦的,要晒日头,要下地粘泥,农忙时要连轴转,要耐得住寂寞。”顾永豪坦言,从同龄人角度看,正值玩心较重的年纪一直被“摁”在农场,偶尔也会觉得痛苦。“但后来想想,任何工种都一样辛苦。连我这样有家族经验积累的年轻人都不做,农业的未来怎么办?”

工作三年,顾永豪渐渐有了“小顾总”的派头,独立负责工业化养鱼、无人农场建设、全自动育秧工厂和劳动教育、农家乐等农文旅结合业务。这其中大部分项目,是他成为上海市首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养对象后,给合作社带回来的。一年培训期中,顾永豪前往全国各大高校学习农业、管理、金融知识,考察各地循环农业、农业产业链及品牌化建设案例。

作为“头雁”项目培养对象,他所在的腾达兔业专业合作社成了上海市贴息贴费政策优惠对象,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合作社投资建立了光伏玻璃温室,把鱼塘搬进温室,进行内循环工业化高密度养鱼,开展了水稻种源基地建设项目,投建了2500平方米恒温恒湿的植物生产车间。手持高级电工证的顾永豪还跟着父亲对农机进行智能化改造,将占地1000亩的无人农场试点项目推进得如火如荼。今年,全自动育秧一体化工厂正式投入使用,机械臂等现代化设备让水稻种植实现从育秧到插秧的全过程无人化。“以往需要11个农民昼夜忙碌,现在只要3个大学实习生摁下机器开关就能完成。”

合作社的光伏设备

工业化养鱼项目

金伟丰坦言,“小农民”回来后,农场的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但在顾永豪看来,这是农业“非走不可”的转型之路。“我粗略统计过合作社工作人员的组成,超七成到了快退休或已退休的年纪,近几年的新招人员也几乎没有年轻人。”

顾永豪算过一笔账,育秧一体化设备的投入近千万,回报周期要十年或更长;无人农场的建设要改造农机,还要升级网络通信系统,技术尚未成熟前,后期投入不可估量。但合作社仍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让农业变得更智能、轻松、高效,也成为高新科技行业,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这份事业。”

几年工作学习积累让他逐渐意识到,现代农业的本质是现代生产要素,不仅包括智能化系统等硬件,还包括农业营销、农文旅融合发展。合作社的高新技术手段是否具有科普展示和教育功能?农闲时,温室大棚养殖场等空间能否发挥其他作用?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能否衍生出其他快收益的产业进行弥合?

在顾永豪的设想中,农民不再是只会种地的职业,农场也应从农业生产地变成“农业+n”的平台。“除固有业务,我们如今还有研学、文旅、餐饮、农家乐,通过服务业赚钱,反哺于农业生产和农场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创造更多元的价值。”

学生们来合作社参与劳动教育

忙到凌晨是日常,接替父亲不后悔

驶过美兰湖风景区,从月罗公路转进罗店镇束里桥村,鲍雪梅已经等候在上海宝山金篮子新洁蔬果专业合作社门口。白皙的皮肤,淡雅的妆容,黑色帽衫搭配潮牌袜子鞋,这个都市丽人打扮的“90后”姑娘竟是个农场主。

大学毕业后,她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经营起占地480亩的合作社基地。凭着菜品质量优势,合作社与宝山及市域内多所大中小学签订了蔬果供应合同,按照学校需求品种采取订单模式种植,高峰时期每天仅为一所高校就要送去10吨蔬菜。

“对于土地和农场的生活我从小就很有感情。不过,看父母忙是一回事,自己动手干是另一回事。”菜苗选育品种要把关,田里播种、采摘要安排,运输配送流程要规范,客户意见要及时反馈……鲍雪梅说,每个环节都是挑战。因为客户是院校,每天要在食堂准备师生早餐前将新鲜蔬菜送到,倒推工作安排,合作社会在下午开始忙碌,地里的菜经过采摘、整理、清洗、包装、称重,凌晨开始陆续发车送货。她的日常作息也随着农场工作规律而颠覆。

驾驶耕地机的鲍雪梅

“忙是正常的,但不能‘瞎忙’。”带着大学时期学到的产品设计理念,鲍雪梅把农产品视为自己生产、经营、推广的产品,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全面改造农场。2016年,她制定了合作社标准园创建的实施方案,通过软硬件同步提升,成功创建宝山区蔬菜标准园,随后又尝试打造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基地,运用防虫网、性诱剂、粘虫板、灭虫灯等物理手段替代农药使用。

“做农业的,一定要爱护土地。”鲍雪梅认为这不是一句口号。“土地和我们一样,忙碌过后需要喘口气,不能一年干到头不休息。”趁着盛夏学校放暑假的时机,合作社会给土地“放假”,通过水灌溉的方式淋洗土壤中的盐分,调节土壤盐度,防止土地盐碱化。记者还在合作社见到了几台“大家伙”,分别是Act植物活水器系统和全自动除铁锰过滤器,都是鲍雪梅接手农场后引进的新帮手。有了它们,农场便可实现水肥一体化。

新时代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是大趋势。2018年,合作社里建了农机仓库,买了蔬菜播种机、蔬菜移栽机、翻耕机、自动驾驶拖拉机等农机,鲍雪梅亲力亲为,率先学习了农机驾驶技术。“我到考场上一看,其他学员都是叔叔辈的年纪,他们看到我也觉得新奇,说‘小姑娘你也来考这个啊’。”

这个看上去文静的女生,实则技能点“拉满”。除了驾驶农机,她还会开卡车,曾替受伤的驾驶员去批发市场拉了两个月的货。为确保送去学校的蔬菜品质,她还考出了农药残留检测证,每天下午亲手对即将送出的菜品做好严格的采样检测。即使是委托采购的菜也会留样检测,并为供应单位附上每一个菜品的检测报告。

从曾经的上大地区到美兰湖边,再到现在的束里桥村,鲍雪梅和父辈加在一起,已经在宝山扎根做农业30来年。最近,地里种植的白菜、生菜、杭白菜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丰富了农场绿色产品的种类,也让鲍雪梅更有信心。“接手合作社9年,我没有后悔过,反而越干越有劲了。”

做光荣的“女飞手”,累并快乐着

3年前,受行业整体环境影响,刘晓昌辞去了教培机构的工作,在家休息了小半年。离开职场赋闲在家的滋味并不好受,感觉到自己的状态“一日不如一日”,她决定去父亲的生态农业合作社帮忙。

那是她曾努力逃离的地方。和大多“90后”姑娘一样,刘晓昌爱美、爱干净,向往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农场工作似乎与这些相距甚远。可看着父亲整日操劳,既要下地,还要做办公室的活儿,她觉得是时候挑起一些担子了。没想到,这次“被迫转型”反而让她变得更加自信、大胆、通透。

父母经营了十多年的合作社在华亭镇乃至嘉定区已经有了名气,水稻小龙虾共养和水稻甲鱼共养模式成熟,产出的虾稻米和鳖稻米拿了不少奖。“老一辈勤劳苦干,我们年轻一代还可以用巧劲,在科技型农业和智慧农场经营方面还有很多探索空间。”为了更好地接班,刘晓昌列好了需要进修的科目和内容,花几个月时间学习、练习,顺利考取了高级农艺师证、农机驾驶证、中国民航飞行员协会颁发的民用无人机操控员证书。

随着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植保无人机操作逐渐成为新型农民争相学习的新技能。刘晓昌介绍,以100亩水稻田为例,传统的人工打药方式要出动好几个人、做上几天,而运用植保无人机,50升的药箱加满就能喷洒约10亩土地,飞一次只需不到10分钟,效率大大提升。同时,用无人机打药的无接触模式也避免了对植株幼苗的破坏。

合作社用无人机打药

拿到这张无人机驾驶执照,刘晓昌和家人都颇为自豪。在嘉定,拥有此证的无人机女飞手屈指可数,而在华亭,刘晓昌是唯一一位。在户外作业旺季,飞手凌晨四五点就要出发作业,干到上午十点,随后再从下午两三点起忙到晚上七八点。刘晓昌说,同一片田的打药时间不宜相隔太久,不然温度差异可能会对植株生长产生影响,必须聚精会神“与时间赛跑”。

去年11月,镇上举办农民丰收节活动,除了吆喝自家合作社产出的虾稻米,刘晓昌还受邀进行无人机飞行表演。当她操作着无人机拉起“仓箱可期”的祝福标语,现场响起阵阵掌声。那一刻,她觉得自己已完全适应并爱上了农场生活。

善于和孩子打交道的刘晓昌还在农场做起了春耕秋收季节的亲子农旅活动,两年来已经举办了40多场。从构思到宣传广告设计、制作物料、布置场地,她都亲力亲为。“以前在机构工作,每天要说很多话,被绩效考核催着走,整个人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那种压抑的心累,睡再久也很难缓解。但现在是累并快乐着,一觉醒来就‘满血复活’了。”刘晓昌说,这大概就是做喜欢的事给自己带来的改变。

在农场做起了春耕秋收季节的亲子农旅活动

【记者手记】让农村成为更多年轻人开拓事业的乐园

春耕进行时,农场内交织着各种声音。有清脆的鸟鸣声,有工人劳作时的低语,有农场负责人“响个不停”的手机铃声,还有各种新农机、智能设备运行时发出的阵阵轰鸣声。

这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静谧田园,而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充斥着现代农业科技带来的“悦耳声音”的新型农场,是这些看过“外面的世界”的年轻人开拓事业的乐园。

扛担子做农业,他们是认真的。而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在上海这座城市经营合作社,不能只盯着种地养鱼,必须想办法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伙伴,还要从根本上改变下一代对农业的认知。

正因此,顾永豪大胆探索三产融合,创办“金农栖居”农业展示基地,配合最新投产的“田园里”餐厅承接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乡村文旅活动。刘晓昌把亲子家庭带到“没有天花板的地方”,让孩子们体验小龙虾“赛跑”、自制铁饭盒爆米花、“摸秋”识菜等。他们衷心希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能热爱大自然,在学习玩耍的过程中了解农业不等同于“吃苦”,并告诉大家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农业大有可为,做农业的人也能又酷又轻松。

但升级农场、加快“机器换人”、修建活动配套场地设施,意味着追加投入,也让他们面临着谈合作、找客源的压力。在降低融资成本、链接各方资源、助力打响品牌等方面,各级政府是否能再为农二代们提供多一些帮助,支持他们把更多好的想法落地,共同绘就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加美丽的新画卷?

期待着更多懂经营、懂管理、懂技术、爱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发挥所长、大显身手。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合作社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