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周刊 | 乐东龙窑烟火-新闻中心

海南周刊 | 乐东龙窑烟火-新闻中心
2024年04月29日 10:10 南海网

  发现乐东·探奇

  ■ 文\刘亭亭 图\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海南的古陶瓷窑址,以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澄迈福安窑最为知名。少有人知的是,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乐东黎族自治县也分布着不少古窑址。几年前,为完成单位“‘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研究”课题,我们一行数人前往乐东开展古窑址调查工作,发现了三处古窑址和一座颇具规模的新龙窑,并由此增加了对乐东陶瓷文化的认识。

龙窑外部。

 1

  三曲沟的新龙窑

  根据原有调查资料记录和乐东旅文局同事的讲述,乐东散布着不少古陶瓷窑址,其中三曲沟古窑址留存面积最大,龙窑的体量居全岛古窑之冠。有了古窑址的明确信息,我们驱车向黄流镇三曲沟进发。刚到三曲沟并未找到古窑址,但发现了一座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龙窑,约有二三十米长,横亘在距柏油路不远的一片空地上,整体用红砖砌成,窑身上方又糊了一层水泥和沙子的混合物。龙窑最前端是一个圆形的大烟囱,由下而上逐渐收缩像个小山包一样,烟囱后面长长的窑身犹如拱起的龙身,是名副其实的龙窑。窑身一侧设有窑门,应是往窑内运送陶瓷器的入口。窑身周边放着许多劈好的木材,明确告诉观者这是一座柴窑。与笔者交流时,新龙窑的主人邢师傅说,他们不久后就要点火烧造。

  能看到一座柴窑是难得的缘分,因为如今柴窑在全国都比较少见。即便是瓷都景德镇,大部分制瓷师傅已使用更为简便的气窑和电窑,少量柴窑多用于烧造比较高端的瓷器。

  龙窑附近盖有一间陶瓷作坊,我们去的时候邢师傅正忙着制作陶器。据邢师傅介绍,他是当地制陶工艺第五代传人,少年时便在家中耳濡目染学习陶艺,如今是村中屈指可数的制陶匠人之一。他现场给我们展示了拉坯成形的制陶工艺,这种慢轮加工的技艺来自古时的传承,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邢师傅所制陶瓷的形态来看,一些束颈大罐、壶、碗上既美观又实用的桥形系(耳),还留有几百年前甚至更早的三曲沟古窑址烧造陶瓷的影子。

 2

  在田野上寻古窑

  探访过邢师傅的新龙窑,在新民村村民容族新先生的带领下,我们终于看到了位于新民村西侧约300米的田地里的古窑址。容族新是乐东知名的收藏家,拥有私人博物馆——乐东黄流龙窑博物馆,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筹建时,他还曾捐赠过一批本地的特色文物。据容族新所述,此处离三曲沟还有数里路,新民村古时为窑灶沟(窑灶村),所以古窑址叫“新民村窑址”或“窑灶沟(窑灶村)窑址”才更合理。三曲沟古窑址原有8座龙窑,后来其中的一部分陆续被老百姓铲平。如今,剩下的3座龙窑位于广袤的田地上,窑址周边零星散落的釉陶残片,仿佛仍在努力记录着曾经熊熊燃烧的窑火。

在乐东黄流镇的一处龙窑前,民间收藏家容族新展示一件陶器。

  据新民村村民委员会编撰的村志记载,一说新民村制陶史可追溯至300多年前,詹氏祖先有富公在清代康熙年间从海南琼山县西塘都龙塘村迁至此地,娶妻黎氏,为新民村制陶先祖,他向其他村民传授制陶工艺,制陶成为该村的一个产业,这一状况延续至今。另一说为该村先祖明代万历年间从今三亚崖州区水南村迁徙至此,因此地泥土适合制陶,遂定居于此,至今已有27代,古窑址前原有数万亩的番人塘,陶工将烧造好的器物装船,经番人塘入海运往各处。

  现存3座龙窑的窑基,已被文物部门有意识地保护起来。中国古代的陶瓷窑炉,根据窑炉外形特点,可分为馒头窑、龙窑和马蹄形窑等。比如,澄迈县福安窑确定为横式阶级窑,属于龙窑的一个类型;琼海市的田朗园窑址有窑炉暴露在外,穹顶部分坍塌,是明显的馒头窑;三曲沟窑址还未发掘,但从其狭长的形态来看,也属于龙窑。该窑址虽然荒草丛生,但大体能看出是沿坡地由低至高而建的,分为多个窑室,窑室相互衔接,每个窑室都设有通火孔,最顶端还有排烟孔。

  三曲沟龙窑周边的土地泥色明显较为灰白,而且邢师傅新龙窑烧造陶器也在此地取土,所以这处古窑址烧造陶瓷时很可能是就地取材。新民村靠近乐东第二大河流——望楼河,周边水源十分丰富,西部又临近海岸,取水烧窑和水路交通都很便利。此外,三曲沟还靠近当地的历史文化名镇——黄流镇,黄流历史悠久,是乐东人口最多、文化最发达的区域之一。陶瓷器在古代具有商品属性,在人口较多的城镇附近烧窑对其销售是有利的,同时先进的窑业技术也比较容易在这些地方传播。窑址附近有可以烧造陶瓷器的原料,位于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又靠近河流并沿海,三曲沟窑业的发展可谓兼具地利、人和之优势。

堆放在龙窑内的陶瓷器。

  3

  三曲沟窑址的年代

  关于三曲沟窑址的年代问题,有海南学者的著作指出最早起源于唐代,不过未指出具体的依据。据容族新所说,2014年1月,山东莱芜文管所的李仕严曾到过此地的古窑址,采集到一批唐宋时期的陶瓷片,但这批陶瓷片已无从查证。笔者猜测李仕严定窑址年代为唐代的依据之一,可能是在窑址采集的陶罐等器物上有手捏的桥形系,唐代确实手捏系比较流行,但很多偏远地区做陶至今仍用手捏系,像邢师傅新龙窑烧造的陶罐就是其中之一。容族新收藏有不少饼足碗,按一般陶瓷鉴定的理论来说,饼足碗流行于中唐甚至更早时期,但容族新自己也承认这些碗都是近现代本地烧造的,所以仅靠器形给远离中原腹地的海南岛的陶瓷器断代是明显欠妥的。

  另外,新民村村民在窑址附近拿出捡到的一块“福”字款釉下褐彩盘底和开元通宝铜钱,村民原以为写的是“唐”字,便以此认为瓷片是唐代的,后来被笔者纠正应是草书的“福”字。开元通宝虽是唐代铸造,但铸造量巨大,即便是现在也是最常见的铜钱之一。而且这枚铜钱是在田地中拾得,不是出自窑址年代确切的考古地层中,断代意义不大。像福安窑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件“洪化通宝”铜钱,由于是科学发掘,存世量又相对较少,就可以为福安窑是清代窑址提供佐证。所以判断三曲沟古窑址的年代是否为唐代,还需进行更为严谨的考证。

  乐东还有抱由窑址、田头村窑址、丹村窑址和羊上村窑址等几处古窑址。根据原有记录,位于内陆的抱由窑址已被水塘淹没;丹村窑址、田头村窑址和羊上村窑址等烧造的器物推测与三曲沟窑一致,它们一起组成了一个乐东沿海的窑址群,建议可称作“三曲沟窑系”。

  从采集到的陶瓷片标本来看,三曲沟窑址的器物以大器居多,有些大罐高近一米,还有些陶缸、大碗,多使用刻划等装饰技艺。有不少陶瓷器处于类瓷类陶之间,很难界定陶瓷属性,一般来说龙窑多用于烧造瓷器,但三曲沟尚未发现像福安窑一样的青釉瓷和青绿釉瓷。未来只能期待对一些三曲沟窑系的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以获取更多历史信息。

名词解释:龙窑

  龙窑大多依山而建,窑身倾斜,头低尾高,形似长龙,故称“龙窑”。龙窑主要由窑头、窑室、窑尾等三个部分组成。火膛位于窑头,具有进柴、点火、送风的作用。窑室是装烧坯件的空间。后期的龙窑又增加了投柴孔、挡火墙、窑门等结构。这种窑炉结构可保持空气顺畅流通,使燃料充分燃烧,火力旺盛,比较适合大规模批量式烧造陶瓷器。福安窑窑炉属于龙窑发展的最后一种窑型,即横室阶级窑,也叫斜底障焰柱式龙窑。这种窑型烧造时期偏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原标题:乐东龙窑烟火

责任编辑:梁嘉颖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