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复旦劳模与青年教师座谈会召开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复旦劳模与青年教师座谈会召开
2024年04月29日 23: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今天(4月29日)下午复旦大学召开劳模与青年教师座谈会,主题聚焦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和岗位建功。全国/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年教师代表交流发言。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作总结讲话。

6位劳模都是教学能手

今年是教育教学质量年,参加座谈会的6位劳模代表(分别为全国、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都是教学能手,他们讲述成长故事,分享一线教学心得。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慧腾回顾参加全国、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下文简称:青教赛)的经历,分享教育教学感悟。张慧腾2017年荣获首届全国中小学青教赛高中组一等奖,他认为,比赛中一课时模拟教学的背后,是十堂课的精心打磨,也是每一天每一堂课的积累、反思和总结,更是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技能、教学素养乃至教学境界的过程。从“上好一堂课”到“上好一门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学业成长应当同步。青教赛的经历和取得的荣誉激励自己努力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和陪伴者。

2009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生命科学学院正高级讲师吴燕华十多年来怀揣着对教学的原始热情,不断挑战自我。2014年,她代表复旦参加首届上海市高校青教赛,切入“上好一门课”的主题,以饱含复旦学术特色的授课,斩获理科组一等奖。在教学竞赛提供的平台上,她结识一大批优秀的教学前辈、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当吴燕华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时,一位老先生对她说:“丫头你知道吗?这一个奖章我奋斗了一辈子,工作了60年也没有拿到,你竟然两天比赛就拿回来了!”她意识到这枚奖章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用心对待课程,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反哺科研,教研相长。

2018年,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玉聃“踩着青年的尾巴”,参加了青教赛,一路从上海市冲到全国青教赛。这位“复二代”的成长,始终没有离开复旦。在备赛的过程中他更感受到复旦人的温暖,在竞赛中开阔视野。“教师和工匠都是普通劳动者,应该在教书育人这条路上踏实地走下去。”担任本科生教学督导,陈玉聃被复旦青年教师的对教学技能的钻研、对教学科研的热情打动,同时希望能平衡好工作生活和身体的关系,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平实而简单地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走下去。

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崔涵冰结合日常讲授思政课的心得体会分享了自己参加青教赛的经历,在参赛过程中她得到很多前辈教师的指导、帮助与鼓励,使她对教学工作、教研室建设和教育事业都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她看来,这项荣誉虽授予个人,但凝结着许多人的付出与大爱。受益于“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青年教师能够通过教学竞赛打磨专业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在竞赛氛围中形成一个互学互鉴的共同体。交流分享中,崔涵冰用了“四个以”来诠释这段意义非凡的参赛经历——以赛促教、以赛促育、以教人者教己、以无我的状态去发展自己,立基于此,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勇于探索,守正创新。

回顾青教赛参赛历程和教学经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石莉用三句诗概括:“衣带渐宽终不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市赛到国赛,备战青教赛历时21个月,是一场不折不扣的“马拉松”,正是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石莉逐渐走出教学的迷茫、困惑期,对语文教育的理解也愈加清晰、明朗。“教学竞赛不是目的,而是探究教学方法、认识教育目的之途径。于教师而言,教学是本职是我们生活的常态。”教育教学本质上是引导学生“通过树木而认识森林”,语文教育侧重在帮助学生贯通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获得心灵的滋养,生长为“大写之人”,这也是石莉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

附属华山医院熊祖泉老师从2013年开始承担课程教学。虽然一开始是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青教赛,但他“打怪升级”晋级市级决赛,荣获上海高校青教赛非语言类外语教学学科组特等奖。他特别感谢学校前辈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悉心的赛前指导让他对课程思政、医学人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长期的临床一线教学经历,让熊祖泉认识到教学与科普、研究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认为青教赛对个人职业成长和人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也将助力他继续践行复旦上医“为人群服务,为强国奋斗”的精神。

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他们这样说

来自不同院系、学科的复旦教师,复旦大学青年教师联谊会成员,围绕“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岗位建功”畅所欲言。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梓萌从“劳”和“动”二字的拆分入手,分享对青年教师生涯发展问题的思考。复旦的青年教师群体是最有活力也最有动力的一批人,“如果把我们青年教师的这个阶段的经历比作成一段音乐的话,‘劳’是主基调,但‘动’起来的这个部分才是最激动的音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陆一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便立下研究中国教育与社会的志向,之后她到清华大学读博,在国内开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学术研究,最终加盟复旦。陆一希望自己的学术工作能够回应中国当前最要紧的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将中国特有的重大议题做出复旦气派,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添砖加瓦。

2005年,核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杨洋来到复旦,体会到“劳”和“动”的辩证关系,就像是在新专业、新领域中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教学领域,杨洋通过带领团队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学校元宇宙平台,开发AI助教并应用于教学中,后期也将为形成复旦大学AI助教开发模式贡献力量。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王漱阳阐述对“劳模精神”的理解,认为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创造价值的同时,要懂得用劳模精神指引前进的方向,学习劳模,做服务社会的先锋。临床医师和教师的双重角色让她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钱海红在总结讲话中代表学校,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劳模同志致以敬意和感谢,向肩负教育重任的青年教师们致以问候和祝愿。她表示,劳模是时代的标杆和旗帜,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广大青年教师通过参与教学比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不仅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还能助推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加速自身职业发展和成长成才。希望各位劳模及青年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既做“经师”更做“人师”;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新时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践行者;积极投身改革实践,争做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使命,共同书写好“第一个复旦”建设的时代新篇,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悉,截至2023年,学校工会推荐的劳模中目前在职的有25人,其中通过参加全国高校、中小学青教赛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有6人(其中1人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40岁以下获得劳模荣誉称号的青年教师中占75%。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王丽红主持会议,校工会班子成员、各院系青年教师代表、相关部处负责人出席会议。

组 稿

校融媒体中心

文 字

胡慧中

摄 影

成钊

责 编

汪祯仪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