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到田 1+1>2

“三新”到田 1+1>2
2024年04月30日 05:34 媒体滚动

转自:农民日报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水稻侧深施肥现场。 资料图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水稻侧深施肥现场。 资料图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作物施肥从过去粗放的“满地撒肥”逐步转变为新方式:先采用“新技术”,测试作物需要哪些营养,然后用“新机具”高效、精准地将作物所需的“新产品”,即新型营养肥料施到田里,让作物不仅能吃饱,而且做到缺哪补哪,吃得营养、健康。

  “科学施肥方式不再依靠单一产品或技术,而是需要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三新’集成配套,最终实现1+1>2,甚至1+1+1>3的效果。”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肥料技术处傅国海告诉记者。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配套技术落地,促进科学施肥。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设“三新”核心样板区5000多个,越来越多的“三新”技术模式应用在田间地头,保障肥料高质高效利用,护航农业生产。

  从单项技术向技术集成转变

  无人机施肥已不是一件稀奇事儿,但如果将无人机施肥与新产品、新技术结合,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集体林场,一架满载肥料的无人机盘旋在麦田上空进行施肥作业。北京市农技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曲明山告诉记者:“该无人机上搭载了小麦生长模型传感器,能够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实现精准变量追肥、一地一策施肥,苗情差的地块增加施肥,过旺地块减少施肥,避免出现过度施肥和施肥不足的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

  近几年,全国各地集成配套“三新”技术施肥模式,推动单项技术向综合措施转变,以施肥新技术为基础、以肥料新产品为载体、以施肥新机具为手段,强化机艺融合、技物结合、物械配合,因地制宜开展“三新”技术集成创新,发挥单项技术“1+1>2”的应用效果。

  “之前,我们主要在新技术、新肥料的配套上有一些探索,2022年,我国推进‘三新’技术模式后,重点强化了新机具研发推广,不仅将以前的配套技术逐步升级,还将智慧手段融入进去。”曲明山说。无人机撒肥均匀、效率高,每小时作业100亩,效率是传统手段的5倍以上。而且使用无人机能减少农机进田,防止小麦根系和叶片在追肥时受到损伤,解决在小麦拔节期机械无法进地追肥的问题,对于小麦单产提升意义重大。2024年,北京地区已推广小麦无人机追肥近1万亩。

  过去,河南省小麦春季追肥以人工撒施为主,存在施肥量大、肥料分布不均匀、施肥看天等问题,肥料利用率低、用工成本高。河南省土壤肥料站肥料科科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小琳说:“如今,我们针对小麦生育期长、中后期需肥集中的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制定小麦基肥施肥方案,在返青拔节期采用无人机撒施尿素,在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实施‘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提高品质,肥料用量更精准,施肥成本更低,实现了增产提质增效。”

  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以前种植玉米一般需要30-40公斤底肥,由于早春气温低,土壤磷又容易固定,造成了磷肥的浪费。应用玉米密植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后,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的结合,不仅种植密度较往常增加1000株/亩,还通过实时调控水肥减少了磷肥的施用量,进一步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2023年,乌拉特前旗玉米密植创下1700公斤/亩的高产水平,带动了周边农户应用新技术,开展适度密植。

  从试验试种向大田耕作转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大面积提单产是粮食产能提升的关键,要将试验田单产转化为大田产量,让大田“追上”试验田。

  近年来,全国各地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推广等单位专家力量优势,因地制宜筛选增产效果显著、技术配套成熟、具备推广应用潜力的“三新”技术,通过农户培训、宣传推荐等多种方式,推动技术模式转化应用。

  广东省每年安排200多个点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当地土壤和种植情况,制定和发布肥料配方,优化施肥参数和技术参数,为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项好的技术模式想要大面积推广,做好示范是关键。在广东省乐昌市廊田镇的“三新”示范区,装备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正在工作。该示范区由广东新又好集团润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主要推广水稻机械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应用该技术后,肥料集中于水稻根系附近,供应充足、便于吸收,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肥料用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整体效益提高,种粮大户更有积极性了,撂荒地面积也逐步减少。”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高级农艺师徐守俊说。

  “种植户能获得配方肥等产品、无人机施肥等服务的补贴,降低了成本。”广东润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毅说。目前该技术在乐昌市推广面积达到1万亩,化肥用量相较技术推广前减少了3%以上。

  河南省土肥部门搭建科教研创新平台,联合高校、农科院创新科学施肥技术,持续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基础研究,凝练多年技术试验成果,同时借鉴各地技术,不断优化技术参数,结合当地实际,组配“三新”技术模式,并进行多点田间试验验证。基层土肥部门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结合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大豆油料产能等重点任务,兼顾基础条件优、产业代表性强、技术支撑好的田块,以物化补助、作业补助、技术服务等方式重点打造“三新”核心样板区,做好核心示范。2023年,清丰县建立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的“三新”示范区,面积共2.8万亩,涉及合作社7家。其中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小麦“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一喷三防”三新技术模式1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万亩。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以玉米新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了7个旗县区构建“1+7+N”科技示范基地模式,通过设立多点联合试验,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在玉米生产关键环节开设田间课堂,进行技术攻关、集成示范。赤峰市将“三新”技术应用于玉米、水稻、谷子、大豆、马铃薯等作物,今年示范推广面积计划落实30万亩。

  从辐射带动向全域推广转变

  “当下的重要任务是在前期田间试验、核心示范的基础上,强化经过效果验证和优化的‘三新’技术辐射带动,实现技术落地和大面积推广。”傅国海说。

  为大面积推广“三新”技术模式,实现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近年来,我国通过全国各地应用“三新”集成配套技术模式时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成果,因地制宜推广“三新”技术模式,总结提炼技术标准,细化操作规程,加强其在适宜区域内推广应用,如在主要粮食作物产区重点集成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小麦机械深施+”“玉米种肥同播+”等“三新”技术模式,实现了“三新”技术模式从局部应用向区域推广的转变。

  “水稻侧深施肥的技术要求较高,原先只在个别地区应用,如今,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在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等水稻主产区,技术推广应用面积逐步扩大,减肥增效效果显著。”傅国海表示。

  2023年,江苏省集成以水稻“侧深施肥+营养诊断+无人机追肥”为核心的全程精准施肥技术模式。“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模式在水稻增产、减肥增效等方面效果显著,全程机械化施肥有利于秧苗早生快发、株型整齐,抽穗期提前,籽粒饱满,增产10%以上;节肥20-30%,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施肥次数减少1次,亩节约人工0.5个。”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正高级农艺师仇美华说。

  “小麦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技术模式,目前在全国多数小麦产区均可推广应用。河南省遵循技术熟化路径,在前期田间试验、核心示范的基础上,增强辐射带动,开展“百县千乡万户”科学施肥技术培训行动、“百名专家联百县”科学施肥指导行动,遴选种植意愿高、种植规模大的大户和合作社,采用物化补贴、统一购买服务等形式进行补贴,降低技术落地门槛,推动技术落地。

  今年,河南省推广应用小麦机械深施面积约8000万亩,无人机追肥面积300多万亩,无人机喷施叶面肥面积约3600万亩,推广“机械深施+无人机追肥+一喷三防”高效施肥技术模式超过300万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无人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