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求创新的“守艺人”

​以匠心求创新的“守艺人”
2024年04月30日 04:35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程梦驹 胡 悦

  在质地粗犷、纤维硬度高的手工夏布(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早年多为夏季所用,故称“夏布”)上,运用透底针、层叠针、芝麻针、通透乱针等多种特色针法,将优美的线迹与夏布天然的纹理自然融合,使花鸟、山水、人物肖像等跃然眼前,这就构成了一幅幅独具江西地域特色的夏布绣。

  江西省新余市种植苎麻、织造夏布的历史悠久,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夏布之乡”和“中国夏布技艺之乡”。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是以夏布为绣地、以材质命名的绣种。2014年,夏布绣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江西刺绣类唯一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吴婉菁师承她的婆婆——民盟盟员、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并受其感染加入了民盟,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刺绣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刻在了心中。她们既是婆媳也是师徒,她们都是非遗传承路上的“追梦人”。

  带着这份艰巨而又光荣的使命,吴婉菁扎根夏布绣非遗保护和传承事业,以麻为纸,以线为墨,不仅创作和指导出一批讴歌时代精神、展现人民力量的夏布绣艺术精品,还凭借创新、拼搏和奉献的精神,探索和实践出了一条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吴婉菁,民盟盟员、中国妇女十三大江西代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绣活(夏布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刚刚荣获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曾获“赣鄱俊才青年文化领军人才”“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江西巾帼建功标兵”“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现任江西渝州绣坊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新余市夏布绣艺术研究所所长,新余夏布绣博物馆副馆长。

  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夏布绣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吴婉菁说。在推动夏布绣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吴婉菁带着心中的“工匠梦”,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不仅学习了夏布绣的基本技艺,还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传统刺绣中,让夏布绣艺术“跳出”画框,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饰、茶艺用品、文房收纳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体现了夏布绣的艺术魅力,有效挖掘和激活了非遗周边的市场动能。她还尝试将现代科技工艺运用到夏布绣产品开发中,克服夏布印刷墨染难题,使夏布墨染可以呈现边缘清晰、色彩饱和度较高的印刷效果,开发出了夏布墨染手提袋。

  吴婉菁深挖地域文化,把新余仙女湖、井冈朝晖、井冈杜鹃等江西代表性自然和文化元素,通过指尖的一针一线绣成一幅幅夏布绣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夏布绣,向世界展示中国非遗的魅力和风采。她创作的《祖国万岁》《井冈雄峰》《小有福气》《小日子》等夏布绣作品荣获了“中国工艺美术”“中国旅游特色商品大赛”金奖等3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权威奖项,入选文旅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等重要主题展10余次。她和张小红带领团队创作的夏布绣作品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德国特里尔城市博物馆等国内外文博单位,有的还作为“国礼”走进外交部蓝厅,入选进博会国礼设计。

  2018年,吴婉菁与张小红带着20多件夏布绣作品来到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市,在中德联合举办的“遇见中国——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江西文化展上惊艳亮相,其中夏布绣《马克思肖像》被特里尔城市博物馆永久收藏。人物肖像在刺绣创作中是技艺要求和难度最大的内容题材,在质地生硬的夏布面料上进行人物细节的刻画更是难上加难。为生动呈现马克思深邃的目光、浓密的头发胡须以及朴实的着装,吴婉菁“因材施艺、因物施针”,运用施针、稀针、透底虚实针等多种针法进行分层绣制。在表现呢料大衣的厚重感时,吴婉菁特别采用了夏布绣特色针法“芝麻针”进行绣制,将物象材质特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夏布绣的肌理艺术。

  为了更好地展示夏布绣艺术,吴婉菁参与创办了新余夏布绣博物馆,这是国内首家民营型、公益型特色刺绣艺术博物馆,也是夏布绣收藏、保护和研究的专业机构,全年免费向社会开放,她带领团队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展非遗展示和体验活动,在省内外众多景区留下了夏布绣的足迹。她还组织团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了江西历代民间刺绣和夏布绣艺术数据库,形成了夏布绣形象识别数据库体系,不断探索夏布绣与数码产品、数字媒体的结合。

  为传承培养生力军

  “非遗是做人的事业,人才培养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核心工作。”为了使夏布绣传承后继有人,吴婉菁身体力行传播夏布绣技艺,带领团队用心做好女性青年传承力量的培育。

  “女性通常对刺绣类非遗技艺有着更深的认同感和兴趣,她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创新思维。”吴婉菁说,“培养女性青年传承夏布绣技艺,不仅有助于夏布绣本身的艺术表达和艺术提升,还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平等和包容。”

  夏布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需要精湛的刺绣技巧和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在目前的非遗行业里,‘青黄不接’是常态,传统手工艺难度大、创作周期长、市场回报慢,‘三年学徒三年跟班’的老说法就‘劝退’了很多年轻人。”虽然难,但吴婉菁从来没有放弃。

  吴婉菁主动找到各级残联、妇联寻求支持,并通过与相关组织联合举办创业就业培训基地的方式,在开展扶残助困工作的同时,组织有兴趣、手又巧的学徒进工作室进行“一对一”的技艺培训,积极为待业妇女和残障人士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和机会。

  为扩大培训范围,她还积极推动“非遗+国民教育”工作体系,通过设立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参与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举办非遗文化讲座等方式,建立了覆盖大学、职业院校、中小学乃至幼儿园的非遗教学体系,通过在不同学龄阶段的文化宣传和技能培养,为夏布绣的传承培养生力军。

  在为新余仙来学校学生开展的一次研学活动中,一名五年级的男生让吴婉菁印象深刻。“按当天的活动计划,刺绣体验只有一个小时,其他学生都出去玩了,他却愿意留下把送给父亲的‘福’字绣完,那一刻我感悟到刺绣是从古至今表达内心期盼强有力的指尖语言,它承载着历史、智慧和丰富的情感,夏布绣的传承发展必定大有可为。”

  多年来,吴婉菁坚持开展技能培训,她的团队拥有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刺绣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7名,工艺美术师20余名,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通过公益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免费培训了上万名“绣娘”,带动了当地千余人就业、创业。

  探索“非遗+”产业道路

  “要让非遗传承保护具有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需要将非遗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与现代设计、科技、市场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的非遗产品。”吴婉菁说。

  这些年吴婉菁走了很多地方,零距离考察了各种形态的文化遗产,她结合产业特色不断创新夏布绣发展模式,搭建和维护了从收藏、保护、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夏布绣全域产业链,并探索出一条“非遗+”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道路。“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把夏布绣元素融入文创、旅游、科技等产业中,创造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当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吴婉菁说。

  如何在保持夏布绣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创作出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品,是摆在吴婉菁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尝试与现代艺术、设计等领域专家进行合作,创作出更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吴婉菁介绍说,“我们也很注重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目前,夏布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推出的《小日子》家具、《夏语新城》托特包等系列夏布绣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任何行业都是标准先行。我们想要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去推动夏布绣产业做大做强,标准体系建设是必经之路。”吴婉菁为推动夏布绣行业标准化建设不遗余力。2018年,“新余夏布绣”获评中国地理标志商标;2022年,《江西绿色生态 夏布绣》省级绿色生态标准正式发布——这些成果都见证了吴婉菁等非遗传承人为实现夏布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作的努力。

  “我们正在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让夏布绣从业人员能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认证。”吴婉菁对未来夏布绣的产业发展信心满满。在吴婉菁看来,聚力夏布绣传承,融公益于事业,既是一代又一代夏布绣“守艺人”的坚持和梦想,更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非遗 江西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