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一个停车场”,怎么造,怎么用?

全市“一个停车场”,怎么造,怎么用?
2024年04月30日 21:03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静态交通处理得好,就能让动态交通更畅通,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也更少,城市就更宜居。

2022年7月,位于东莞美宜佳总部的智能立体车库,系统接到指令后,停车机器人可自动完成车辆存取,全程无人值守(图片来源/深圳广电集团)

4月15日,第135届广交会开幕,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建成的全市统一停车信息平台——“广州泊车”微信小程序,汇集了广交会展馆及周边停车资源信息,向用户提供停车位状态查询、预约与导航一体化服务。

智慧停车,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北京站地下停车场进口处实时显示剩余车位,停车场内随处可见诱导屏和引导标识,为用户指引空闲停车位;出口处自动识别车牌,支持感应支付,还实时显示周边路况信息……“继2024年春运后,‘五一’假期,新升级后的北京站地下停车场将迎来今年第二次大考,我们正在积极备考。”北京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静态交通公司”)总经理穆屹近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36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全国有9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成都、北京、重庆、上海、苏州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是导致城市停车位紧张的主要原因,“停车难”成为人们出行时无法回避的痛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停车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近年来,全国城市‘车位比’严重倒挂,平均两辆车争一个车位。”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说。

“从城市角度系统研判停车难,可以看到几个突出问题,这也是下一阶段智慧停车的主攻方向:老旧小区没有规划停车位的历史欠账与新增充电需求叠加,矛盾越发尖锐;医院就诊高峰、学校接送、商圈营业期间等时段,停车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信息化还不充分,停车治理缺乏针对性。”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静态交通产业分会会长杨洪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新技术新标杆

车主下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新能源车自己去“找”最优车位并停好;想取车离场,只需手机操作,车辆又会来“找”车主。“北京站地下停车场已具备自动泊车的服务能力,这个停车场属于北京市智慧停车最高标准——S3级。”穆屹说。

北京站华通地下停车场手机端停车状态显示及应用服务界面北京站华通地下停车场手机端停车状态显示及应用服务界面

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智慧停车领域地方标准《智慧停车系统技术要求》正式实施。该标准将智慧停车服务等级由低到高划分为S1、S2、S3三级。S1意味着可通过电子地图显示停车场的收费、剩余泊位等信息;S2实现了车位级精确导航;S3具备自动泊车等服务。

2023年7月启动升级改造前,这个1970年启用的停车场环境昏暗脏乱,设施老旧落后,周边道路拥堵,旅客和车辆进出不便,利用率很低。

北京静态交通公司接手该停车场后,第一时间引入智能化停车系统,还携手百度地图上线了室内外一体化车位级导航。地下二层增设4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提供24小时充电服务。地下一层定位是网约车区,等候区设置长椅,还配套了候车空调房。地下空间全场升级新风系统,提升旅客停车、候车舒适度。

北京静态交通公司经营管理部兼信息科技部部长李剑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如今,停车场日均停放数,由过去不足200辆增至2000辆。”

“科技是我们提质增效的利器,智慧停车令劳动密集型、管理相对低端的停车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六年前北京路边全是停车收费员,车主和收费员讨价还价、有时还引发争吵。现在路侧停车收费员这个职业基本消失,这是因为北京全面实施智慧化停车管理改革,规范停车、规范收费,机器对停车时间计算到秒数后三位。改革后,用户、政府和企业都是智慧停车的受益方。”穆屹介绍说,截至目前,北京市 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完成道路停车改革路段1057条,施划了9.3万个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车位,每月服务1500万车次,并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区级财政。

“智慧停车”在近两年成为社会热词。但事实上,停车智慧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提升伴随着一系列智能化管理设备(蓝牙远距离读卡、车牌识别、停车引导系统等)的发展,推动停车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2020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打造智慧停车发展样板,实现停车无人值守,提高停车位使用效率,优化城市停车供需关系。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智能技术深度推广应用,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智慧停车发展。

“智慧停车重新定义了停车服务。”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以前车主能感知到的停车服务大多体现在缴费停放环节,但停车服务应该是“停前-停中-停后”的全流程服务闭环。“停前”包括查询目的地交通路线、查询停车场和剩余车位信息并预定停车位等;“停中”包括行车导航、语音交互提示车位剩余变动、到场自动切换室内导航等;“停后”是引导入位、停车优惠推荐、车场商户消费券推荐、停车计费展示、缴费开票快速离场等。停车管理需要从“场”精细到“位”,不论是共享停车还是自动驾驶,不到“位”就大大削弱了服务效能。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举认为,城市停车管理在经历了人力管理、智能闸杆管理之后,将迈进城市停车3.0时代,让车场的管理“颗粒度”精确到每一个车位、每一分钟、每一分钱。

从市场规模看,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2010年,我国智慧停车市场规模仅为14.5亿元,2022年达到106.1亿元,预计2027年将达到221.76亿元。

2024年4月25日,杭州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便捷泊车先离场后付费流程界面2024年4月25日,杭州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便捷泊车先离场后付费流程界面

全市“一个停车场”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离不开交通先行。我们把停车叫做静态交通,相对于动态交通。这也意味着在交通大系统里,停车和出行同等重要。静态交通处理得好,乱停车、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解决好了,就能让动态交通更畅通,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也更少,城市就更宜居。”杨洪义说。

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加停车设施有效供给”。全国各地积极作为,多个城市针对智慧停车、停车设施投融资等业态制定、实施管理条例。

本刊记者查阅已公布的多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相关地方部门工作计划发现,许多城市将新增停车位、发展智慧停车、建设停充一体化纳入2024年相关工作重点。

深圳提出新增停车位15万个以上;武汉提出新增停车位15万个;北京提出中心城区新建停车位1.5万个;安徽全省计划新增城市停车位48万个;江苏提出新增公共停车位6.5万个……

城市土地资源稀缺,同样的土地面积要提供更多停车位,就需要城市各级管理者“上下求索”,以科技赋能,深挖空间潜力。

2021年底开通运营的重庆市北碚区安礼路智能停车楼紧邻北碚万达广场和亿达重庆创智广场,周边人口密集。停车楼地上12层、地下1层,为全自动垂直升降机械停车库,有5个提升井道,提供车位351个,有效缓解了周边地区停车难题。专家分析,该项目如果按常规停车场建设,最多只能提供130个车位。

停车位除了“上天”,还可“入地”。继火出圈的上海“深坑酒店”之后,上海又将迎来“深坑车库”。作为上海市、静安区停车治理示范先行项目,该项目是集设备、操作、监控、维保、管理智能化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车库,建成后深度约50米,共19层,将成为世界最大直径、垂直掘进地下智慧停车库,可停放车辆304辆,是同等面积地上停车场停放车辆的10倍。

整块建设用地稀缺昂贵,“边角料”也要充分开发。青岛市摸索出“人防+、公园+、学校+、立交+、边角地+”五个加法停车设施建设模式。“青岛市中山商城人防停车场项目,结合人防设施建设停车场,其中还嵌入立体智能机械车库,能够在战时快速转换为避难场所或物资储备空间,平时则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发展中心公共设施科科长张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其与2022年已建成的禹城路人防改造停车场相连通,并连接东西快速路,地下停车场连点成片、连片成网,有效疏通了车辆拥堵,改善了周边交通状况。

除了“扩增量”,还需要“盘存量”。作为杭州市城西较大的综合性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日常就医患者众多,患者停车困难,尽管医院规定不允许医护人员的私家车辆开进医院,把职工车位全部让给患者停放,但每天仍然有约200个停车位缺口。与此同时,医院附近翠苑三个老小区晚上停车位不足,而临近的栢翠银座地下商业停车场车位晚上则几乎全部闲置。经协调建立共享机制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156辆职工车辆、翠苑三个老小区的约240辆居民车辆,在栢翠银座以优惠价格包月停车。前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患者,也可就近在翠苑小区停车。

“此举不仅盘活了停车资源,减缓了停车难,也为居民营造了更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杭州市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停车服务保障科科长鲍晓燕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智慧停车不仅要从量上解决“停车无位”,更要在质上实现高效便捷停车。为此,各城市争相入局打造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例如,常熟市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支付接入共计10.1万个停车位,约占全市停车场点的80%;苏州市全市统一的智慧停车管理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停车场1608个、停车位16.8万个……

2023年3月29日,合肥,在一家智慧停车设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生产调试智慧停车系统2023年3月29日,合肥,在一家智慧停车设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生产调试智慧停车系统

“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已成为行业大方向。为了向‘全市一个停车场’的目标靠近,各城市纷纷升级原停车平台,增加充电服务、共享停车、分时停车、车后增值服务等业务功能。随着停车充电一体化局面的形成,未来应该是朝‘全市一个停车场/充电网’的方向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静态交通产业分会副会长倪仕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观察各城市实践可以发现,停车智慧化更深层的意义是通过停车大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以静制动,提升城市交通效率,进而提升城市品质。”海康威视停车运营业务部总经理周梅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政企合力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的意见》。文件对城市停车设定的蓝图是:到2025年,全国大中小城市基本建成配建停车设施为主、路外公共停车设施为辅、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信息技术与停车产业深度融合,停车资源高效利用,城市停车规范有序,居住社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停车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到2035年,布局合理、供给充足、智能高效、便捷可及的城市停车系统全面建成,为现代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距离实现2025年目标的时间已非常紧迫,在各地停车智慧化不断取得成效的同时,一些传统停车时代的遗留问题依然在掣肘发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静态交通产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康泽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除长期存在的停车资源权属不清、经营单位多元、管理单位多头等问题,智慧停车因其自身智能化的特点,又遇到了停车位资源信息上网难、信息及时更新难,老旧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和维护成本大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康泽泉说。

根据2023年7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截至2022年底,全国引入道路智能化系统的市县高达577个。

倪仕水透露,为了承接和管理政府主导投资的停车项目,大多数城市都成立了国有企业主导的城市停车平台公司,其通常以静态交通公司的名义为主。比如,2017年10月成立的北京静态交通公司、2021年5月成立的青岛静态交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的出现正迅速改变停车行业过去“小散乱”的面貌。

“北京静态交通公司运营了1192个北京的停车场,相当于占据了北京近25%的经营性停车市场份额,就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已使我们成为全国停车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停车行业的‘小散乱’由此可见一斑。”穆屹说,2018年之前,北京有4000多家停车管理企业,一共经营着近6000个停车场。现在,根据行业统计数据,4000多家已减少至不到2000家。这是智慧停车带来行业洗牌的结果。

北京华源亿泊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艳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类似停车楼、深井式停车库这样的重资产投资,可能好多年才能收回成本,我们不会投。而算得清账的投资,比如停车场智能化管理产品,我们会投。”

“从整个行业来看,国有企业主导投资,民企关注技术与运营的格局已形成。在这种格局下,跟不上发展节奏的小企业势必要出局。”倪仕水说,“行业洗牌还有一个契机,就是随着新能源车以及停车充电储能放电等业务快速发展,更新的场景、业态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就会推动停车行业持续迭代发展。”

《智慧停车 让城市动静相宜》专题系列稿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