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如何突围 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如何突围 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
2024年05月03日 15:03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前不久,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举办的学术活动中,参会的多所地方高校领导提到,不少地方高校面临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学科建设人才不足、地方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探讨如何协调教育资源,找到地方高校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突围之法。

作为一所在校生规模庞大的地方高校,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直言,学校区域优势不足,发展压力重,要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还需要思考“历史包袱”和发展阶段等问题。

在单崇新看来,为实现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为解决优势学科不突出的问题,郑州大学通过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计划和新兴交叉学科培养计划,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特点,在新增点上争取抢占先机,实现新突破,从而带动人才的培养。

“地方高校各有各的痛点,要围绕这些痛点去解决问题。”苏州大学副校长沈明荣赞同单崇新副校长的观点。在他看来,苏州大学也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此,沈明荣建议“苦练内功”找到破解之法。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沈明荣认为要尝试聚焦特色学科,不断提升该学科综合竞争力,引进专业人才,“把一流学科做强,从各个方面做强”,此外促进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布局与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合作,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长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敖廷华建议,从长远来看,人才培养还是要结合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去谋求发展。他以长江大学为例,“我们生在长江边上,长在长江边上,发展和进步也在长江边上,必须要为绿色发展作出贡献”。为此,敖廷华介绍,长江大学立足能源和粮食的主战场,侧重一流学科建设,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聚焦农业人才培养,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认为,农业型高校要走出一条新路,“培养出具有工程化思维、有工程化知识结构和实施能力的卓越农林工程师”。他提到,可以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完成农林工程师的培养,解决乡村建设发展的系列问题。

九江学院校长陈小林还抛出了系列思考:高校和地方之间形成融合机制,该如何进行资源共享?如何进行校地企一体联动的合作建设?怎么更好地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陈小林建议,学科和专业设置围绕省市重点产业进行布局,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融合,通过产学研的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能力标准和要求结合起来。

“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地方高校大有可为,前景无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管培俊提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要紧密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战略,找准办学定位,各展所长,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以自身之所能所长服务地方、行业之所需。此外,要通过正确的政策导向、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扭转和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所有院校朝综合型大学发展的趋同化的办学现象。管培俊强调,要彰显办学特色,支持提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专业发展。

这也是参会的多所地方高校领导们的共识:将地方高校发展与地方产业经济融合,利用地方资源优势,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竞争格局之中,培养出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高质量人才。

责任编辑:原春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江大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