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行业人潮暗涌 奔私不再是最优选项

公募行业人潮暗涌 奔私不再是最优选项
2021年04月23日 23:10 经济观察网

原标题:公募行业人潮暗涌 奔私不再是最优选项

李沁

公募行业人潮暗涌。

近期,多家基金公司高管发生人员和基金经理发生变更。4月22日,招商基金发布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新任基金经理许荣漫接替苏燕青管理的多只基金,公告显示,苏燕青的离职原因是另有任用。

4月21日,南华基金发布旗下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变更公告。此前的4月18日,原鹏华基金权益投资总监冀洪涛确定任职其他基金公司的消息传出。此前不久,华夏基金对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变动的公告也引发业内关注。

不仅如此,根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4月22日,共有57家基金公司的94位高管人员发生变动,来亦有144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发生变更。

流动潮涌向何方?华东一位机构人士表示,近两年公募基金行业相对稳定,即使离职也是内部流动偏多。除非有自己的渠道资源和业绩支撑,不然公募转私募还是挺难的。不过,有私募人士表示,对于很多做投研的人来讲,跳槽到私募是自身价值变现的加倍体现。

有业内人士评价,基金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相较其他行业,流动性更大一些。

老将“转战”

“金三银四”招聘季,公募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频繁传出变更、离职消息。

根据Wind统计,今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已有94位高管人员发生变更,其中3月和4月共有42人发生变动,涉及28家基金公司。具体来看,董事长有2人,总经理有16人,副总经理有19人,督察长有4人,首席信息官有3人。反观2020年的高管变动情况,2020年同期(3月与4月合计)共有50位高管发生变更,涉及29家基金公司。其中,董事长有6人,总经理有20人,副总经理有15人,督察长有10人,首席信息官有4人。

整体来看,近两年的3、4月份,基金公司高管人员变动数量相近,不过2020年同期的变动主要集中在4月份,而今年的变动主要集中在3月份,其中不乏公募“老将”。

例如,今年3月,千亿公募基金前海开源总经理贾红波由于个人原因离任。作为公募“老将”,贾红波曾任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等职,主要分管私募行业的自律管理。

4月份,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专户理财投资总监冀洪涛即将入职另一家公募公司。

有行业人士评价,基金行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相较其他行业,流动性更大一些,加上各家基金情况不一,部分基金公司年终奖在春节前发放,另有一部分的基金公司要在4月、5月甚至6月才会发放年终奖,这个时候出现流动潮也比较正常。

该人士亦指出,一般来说,行情好的时候流动性会好,行情差的时候,大家会考虑风险,先保住自己的饭碗再说。不过,今年一季度业绩不理想,高管压力过大,不排除有被动离职的可能性。

今年来已有144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发生变动(含内部调整),其中有83家基金公司增聘了基金经理,南方基金与华夏基金新聘任的基金经理数量最多,为6人;安心基金、鹏华基金与嘉实基金亦增聘5人;增聘1人的基金公司占据多数。此外,有60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任,头部基金公司与腰部基金公司均有所涉及,其中北信瑞丰基金有3位基金经理离任,是目前基金经理离职数量排名第一位的公司;嘉实基金、博时基金、华泰博瑞基金、农银汇理基金等公司均有两位基金经理离任。

这与去年同期基金经理的人员流动性相差不大。

华东某公募人士表示,影响行业人员流动性快慢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基金公司的年终奖,2020年行情比较好,所以今年大家对年终奖的预期相对较好。发完年终奖可能会有一波传统的流动性出现。各家基金公司发年终奖的时间不同,就目前来看,尚未感觉出明显到人员的流动性。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也表示,基金经理“转会”一般会在一个比较好的时点。但今年一季度以来,很多基金都处于业绩亏损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不好流动。除非是今年年初跳槽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奔私不再是最优选

“我们这一行的最终归宿无非三种:自己炒股、帮别人炒股以及被淘汰掉。”一位由公募转入私募的业内人士表示。

他表示,通常而言,公而优则私。一个从业人员要走研究投资这条路,一般从卖方、买方研究员做起,卖方还得跳槽入职到买方。一般研究员的收入从八千到四万不等,加上奖金,一年的平均薪资介于30万-40万之间,至于是税前还是税后则具体取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所在平台、工作年限等。但谁进这个行业不是为了赚钱?所以提升收入还是第一大需求,而想要提升收入可能得去当基金经理。一般是沿着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的路径,跳一级需要2-5年不等。

在上述人士看来,公募基金行业普遍比较“官僚化”,论资排辈严重,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等待。有能力的人或者跳槽到其他的公募基金,寻求更高的职位和收入,或者跳槽私募追求更灵活的激励机制。私募基金的优点在于组织扁平、兑现直接,如果业绩做得足够好,收入确实会提升,真正做到自身价值的加倍变现。

在公募基金工作了两年后,上述人士正式转入私募基金。

不过,在前述华东公募人士看来,最近两年,公募转私募的趋势并不明显,一般而言,流动性会更多地集中在公募基金内部。“现在大家也能看出来,公募的日子比私募要好过一些,公募本身的平台也比较大,平台优势明显。而加入私募,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做,尤其是非投资类、业务性的事情会分散掉投研人的很多精力。而在公共平台上,不仅有整个平台的研究能力加持,也有完善的中后台来协助,基金经理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投资即可。所以最近两年,公转私的趋势没有那么明显。”该人士表示。

此外,前述华东机构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大佬“奔私”、普通基金经理去头部公募的情况居多。近两年公募行业内部人员的稳定性比较高。

经济观察报采访的多名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公募人员“公转私”是因为公募行业缺少股权激励、薪酬缺乏吸引力。目前部分公募基金已经设置了股权激励机制,以求解决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薪酬问题。

前述私募人士表示,无论是公募基金或是私募基金,个人的流量和投资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平台只是一个支撑。没能力的选择面窄,有能力的选择面广,跳与不跳、升与不升都是能力的结果。

北京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公募和私募某些时候并没有那么严格意义上的区分,目前业内已出现了自然人公募,以后两者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4-27 博众精工 688097 --
  • 04-26 川网传媒 300987 6.79
  • 04-26 同飞股份 300990 85.5
  • 04-26 迅捷兴 688655 7.59
  • 04-26 华通线缆 605196 5.0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