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推进“四创新一变革”,长安汽车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 | 高端访谈

朱华荣:推进“四创新一变革”,长安汽车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 | 高端访谈
2024年04月29日 12:36 中国汽车报

编前:今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首要任务。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中坚力量,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形成的新优势和新活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充沛的“汽车新动能”。

从规模增长到开放创新,从全球竞争到转型升级,在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有哪些特质和优势?又有哪些压力和挑战?《中国汽车报》立足汽车产业,通过全面走访调研典型企业,全景式透析和挖掘中国汽车新质生产力,推出“解码中国汽车新质生产力”专栏,第一站走进长安汽车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总销量、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和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2.4%,自主品牌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超过80%。依托创新驱动,长安汽车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高质高效转型,正是“中国汽车新质生产力”的“长安范本”。

日前,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谢戎彬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简称“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阿维塔科技董事长朱华荣就长安汽车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践行和诠释新质生产力,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以及中国车企如何抓住全球竞争机遇等焦点话题展开深度对话。

◆访谈嘉宾: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朱华荣(左)

◆访谈主持: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谢戎彬(右)

科技创新引领

加速形成新生态

谢戎彬: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站在汽车行业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什么?长安汽车对“新”和“质”有怎样的理解?

朱华荣: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支撑,长安汽车作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链主”企业,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和产业链上,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了“长安力量”。

新质生产力最终目的是培育形成新产业。长安汽车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加速形成新汽车新生态,并在多年的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在全球30 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超过1.8 万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培养了一批智能化、新能源以及全球化战略人才;其次,构建了“六国十地”,16 个产品、技术开发中心,18 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的研发布局,建立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智能汽车安全原创技术策源地;在汽车产品方面,打造新汽车CD701,向可自我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进化;在商业模式方面,搭建“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重构以长安为主导的新商业模式。

谢戎彬:创新是贯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条鲜明主线。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创新也是产业发展历久弥新的底色,更是壮大的根本。长安汽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有哪些创新举措,又有哪些规划和愿景?

朱华荣:未来,长安汽车将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通过“四创新一变革”因地制宜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

“ 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和生态创新。其中,在技术创新层面将重点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个领域持续深耕,其中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包括低温电芯、快充补能、下一代动力电池研发合作、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光伏发电等都是研发创新的重点;在智能化领域,智能驾驶、智能交互、智能车控、数字生态是重点;在智能制造方面,将加大先进技术在制造环节的应用,实现智能化工厂升级。

在产品创新方面,长安汽车旗下的五大品牌将共同发力,未来5 年推出30 余款新能源产品。在产业创新层面,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长安汽车将充分发挥“链主”的作用,打通和联动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产业基金等,发挥合力共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生态创新方面,发挥长安科技、长线智能、软件科技等创新主体作用,在操作系统、控制器等领域实现突破。构建新型朋友圈,推进跨圈层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一变革”是组织变革。未来长安汽车将搭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组织结构,充分吸纳国际化人才、多领域人才。使不断完善的人才机制,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规划,围绕“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战略计划,通过专业赋能、岗位实践、送外学习等方式,大力推动人才结构转型。到2025 年,我们计划完成内部人才转型3000 人。

紧扣“效率、和谐、持续”

补足产业链短板

谢戎彬: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 年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大国。在核心技术创新层面,也逐步形成全球引领优势。在成绩面前,我们仍然需要审视不足。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存在哪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朱华荣: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构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但部分环节仍存在不够“效率、和谐、持续”的问题。

一是标准化步伐推进缓慢。动力电池的形状规格、大小容量五花八门,导致电池工厂、产线数量繁多,设备利用率和规模效应无法得到最大化发挥。

二是产能过剩现象较为严重。各企业过于激进的电池产能规划,使得产能闲置、资源浪费问题突出。据测算,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需求约为1000~1200GWh,而当前产能规划已达到4800GWh,影响行业绿色发展效率。

三是废旧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产业链闭环尚未打通。不符合环保及行业标准的“小作坊”成为废旧电池的收集主力,而符合标准的白名单企业收集的废旧电池份额不到25%。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整个行业尚处于未激活状态,要素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我建议,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按需调节电池产能规划;加大对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绿色产业链的生态闭环,从而打造效率、和谐、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巩固电动化优势

提升“出海”竞争力

谢戎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势头强劲,长安的全球化战略也快速推进。在新一轮汽车出海过程中,包括长安汽车在内的中国车企将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朱华荣:新一轮中国汽车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对中国车企而言,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时机、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同时保持对国际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灵活适应性。

必须正视的是,中国车企仍然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挑战:一是欧美车企调整全球电动化战略步伐,聚焦资源提升汽车智能化等新能力;二是面对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崛起,各国保护自身汽车产业,很有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可能会对中国车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欧美车企调整全球电动化战略可能会影响全球电动汽车的市场预期,导致投资和市场信心波动,给中国车企的融资和市场策略带来一定的压力。

但我认为机遇与挑战仍然是并存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认为中国车企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进一步巩固中国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竞争优势。中国车企有机会成为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的领先者,并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明显的技术优势;二是增加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市场机会。随着中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崛起,配套上下游产业链竞争力同步提升,并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车企要抓住欧美推迟电动化这一机会,在本土市场推出更多的电动汽车产品。目前我们只在全球1/3 市场发力,发展潜力巨大;三是技术转移和合作方面,中国车企要积极寻找与欧美汽车巨头合作的机会,以中国在电动化领域的优势,再借助跨国品牌在产品开发、客户经营、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长安汽车 朱华荣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