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砥等:智慧教育平台的典型特征、应用成效与发展路向

吴砥等:智慧教育平台的典型特征、应用成效与发展路向
2024年04月23日 14:44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数字化转型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通过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简称“国家平台”)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举措,自2022年上线以来,广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了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全面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服务,为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资源保障,创设了支撑平台,营造了学习空间。

一、典型特征分析

相比于各国曾经和正在发展的教育平台,我国的国家平台有明显的公益性特征,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建设、多方协同参与、学校师生应用的发展模式,具有体系结构完整、学科门类齐全、业务领域广泛、用户规模庞大等特点。

一是体系结构完整,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区的“1+N”平台体系。智慧教育平台体系以国家平台为核心,18个试点省份智慧教育平台为延伸,形成了“四平台、一大厅、一专题、一专区”的平台架构,所有接入平台采用“统一命名域名、统一用户认证、统一平台要素、统一运行监测”的技术框架,支持Web端、PC端、移动端多端访问,以面向师生的资源服务和政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通过智教通行证实现注册用户“单点登录、全网漫游”。相比之下,其他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主体和服务范围规模更小。如美国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采用众包众筹的理念聚合数字资源、法国数字化大学采取大学与其他机构共同体的模式面向高等教育提供课程服务。

二是学科门类齐全,汇聚了覆盖各类教育的多学科、多专题资源。与各国类似教育平台相比,我国的国家平台更加“包罗万象”,囊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三个阶段,课程资源涵盖德育、智育和体美劳育,建成“三横三纵”的资源体系。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中小学资源8.8万条,覆盖中小学教材65个版本共565册,配套近1.5万道习题。国家平台还有丰富的课外材料供学生课后学习,涉及心理健康、体育、艺术等领域,有力支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云上“大思政课”。此外,国家平台还涵盖数字能力建设,为逾千万教师提供培训,惠及偏远和农村地区学生,在区域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业务领域广泛,提供了覆盖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业务服务。与其他国家教育平台相比,我国的国家平台有一个显著不同,不仅提供丰富的教材、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还面向教学过程中的九大场景提供备课、课后服务、习题库、学生评价等各类工具服务,涵盖备课、授课、答疑、作业等各环节。同时,充分发挥平台的数据集成共享作用,提供教育管理类服务。截至2023年底,平台的学历学位、考试服务、留学服务栏目支持了超过8000万服务事项办理,推动业务管理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

四是用户规模庞大,服务了覆盖大中小学的“全阶段”教育用户。国家平台从不同教育层次齐头并进,赋能全民终身学习,其用户规模已超过主流的国际平台。截至2023年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亿,访客量超过25亿人次;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服务了国内12.77亿人次学习,开设的全球混合式课程学习者近2540万人次;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支撑了超10亿人次的用户访问学习,用户覆盖154个国家和地区;读书平台围绕青少年读书空间、老年读书社区开展建设,进一步助力全民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平台用户从校园拓展至社会。而国际上主流的在线资源平台主要面向某一教育阶段用户,如可汗学院主要面向K12教育,Coursera、edX和同样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的爱尔兰“国家资源中心”主要面向高等教育。

二、应用成效总结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以来,有力保障“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有效支撑“双减”工作,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助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初步实现“兜底线、保基本、促公平、提质量”。迭代升级后的国家平台,样态更加多元、场景更加丰富、应用更加深入,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更加凸显,推进了教育体系的深层次、系统性变革。

(一)以资源助推泛在化、数字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构建

智慧教育平台整合宽口径、多渠道、多类型学习资源,形成新型网络学习空间,打破时空边界限制,使不同地域、不同条件的学生平等地获取教育资源,重塑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泛在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态,推动校内与校外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边界融合,构建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的数字化育人模式。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优质资源有效服务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如青海、宁夏、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在中小学平台上的地区人均浏览量均位列全国前十,帮助农村地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全国有接近55%的职业学校教师利用智慧职教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智慧职教平台还上线大量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有效解决了缺场景、实训难的问题;智慧高教平台以慕课促进西部地区发展,帮助西部地区开展混合式教学261万门次,打造东部西部协同发展、共教共育的新机制。

同时,地方智慧教育平台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弥合教育数字鸿沟,赋能学生学习。如宁夏建设“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破解资源建设和应用壁垒,组建了7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开通了1600个课程社区,建成了1100多所数字孪生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以平台赋能教师专业能力、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

智慧教育平台在体系化资源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应用,构建教师备课、双师课堂、辅助答疑、教师研修等九大应用场景,已成为教师备课、教学活动实施、网络研修的重要支撑平台,帮助教师提升数字素养,习得数字技能,全面提升专业能力,创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将平台资源和工具融入教学全过程,借助平台的一体化服务组建班级群或教研群,鼓励学生上传学习反馈,通过语音、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批改、检查点评,利用平台数据开展学情分析,革新数字化教学流程。自2022年以来,国家平台持续开拓数字教研新模式,支持教师组建跨区域、跨学校的教研共同体,开展名师引领、同伴互助、社会资源协同、智能技术辅助的多样化研修,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与数字素养,仅2023年全国暑期研修参与教师累计1609.5万名,研修点击量累计超过17亿次。

各地积极探索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创新应用,将平台优质资源与传统教学的优点进行深度融合来提升教师能力。如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实验小学探索平台资源支持的“三研、三定、三落实”备课模式,“三研”即研课标、研教材、研资源,“三定”即“备学情,定目标”“备资源,定设计”“备模式,定策略”,“三落实”即落实基于平台的作业设计、落实课堂评价、落实纠错与改进措施,从细节处打磨教学设计,打通线上教学的各个环节,解决了教师线上教学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以服务助力便捷化、高效化、精准化的管理体系升级

国家平台服务大厅开设就业服务、考试服务、学位学历、留学服务4个栏目,涵盖3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提供丰富的政策、信息以及指导和查询等多元化服务,促进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度整合、协同联通,推动教育管理服务向数字化、高效化和便捷化转型。如考试服务栏目有力支撑了各类成绩查询,上百万中小学教师利用平台查询教师资格考试成绩和合格证明,通过整合各类业务,优化办理流程,实现管理系统的提质增效、管理模式的迭代升级。

各地积极探索打通国家平台与本地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的数字化、便捷化。如山东青岛实现了青岛教育e平台与国家平台的双向数据互通,e平台整合贯通“部、省、市、区、校”5级75项业务应用系统,融合对接政务平台和城市云脑,实现教育数据资源的跨层级、跨部门共享。

三、发展路向建议

在数字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一体化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学习泛在化、成长个性化,以教育数字化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迈出新步伐。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支点任务,需要整体性、系统性探索智慧教育平台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明确公共服务供给权责分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国家层面规划战略布局,明确智慧教育平台的发展目标,制定实施的战略重点与行动路径,建立平台建设、运营、监测等一系列标准。地方部门明确地方教育发展特色,围绕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打造差异化、优势互补的地方智慧教育平台。企业、机构、高校形成多级联动,联合开展数字资源和教学工具研发。针对基础教育,强化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兜底责任,立足社会公平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出台智慧教育平台体系运营管理相关指导办法,引导和督促平台规范运营,切实保障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各方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强化业务部门“挺在一线抓应用”的机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平台应用。同时,注重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减少对脉冲式政策刺激的依赖。

(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规范体系,扩大知识产权处置自主权

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资源涉及多来源、多主体,对资源的应用包括浏览、下载、编辑和传播等多种类型,其合理使用必须在版权保护范围内,因此有必要对平台资源的访问、使用和再利用作出明确规范。一方面,注重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明确国家平台支持的知识产权,明晰用户隐私保护、侵权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利用数字水印等技术保护在知识共享(CC)协议许可下经过授权的数字资源,依据许可协议进行资源的使用及再利用,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安全、合规流通。另一方面,注重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安全。安全是平台发展的底线,需要制定资源入库出库标准,强化对上架资源的内容审核。采用文本识别、语音识别、语义分析等智能技术,对平台资源进行严密审查,双重把关保障资源的内容安全。

(三)保障平台各类资源供需平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是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要建立统一、安全、便捷的数字资源汇聚、更新、共享通道。一是要注重教材资源与实际教学的供需平衡。加强对平台中教材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出版企业的作用,建立起由教材出版企业提供并及时更新调整教材资源的机制,保证平台教材资源的权威性。抢抓数字教材发展新赛道,加快数字教材的研发进程,研制数字教材系列标准,逐步推动教材形态的数字化转型,支撑新形态下的教育教学。二是要注重行业产教融合和校企共建。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试点,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课程资源建设并在智慧职教平台发布,帮助学生通过课程习得行业先进技术知识。以全国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依托,引导升级建设互动性强的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并向平台推送,发挥区域性虚仿基地作用,配套开设“虚拟仿真+真实操作”的实训课程,有效提高实训资源实效。指导学校加强智慧教研室应用,鼓励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建立校企常态化教研机制。三是要注重资源质量评价。围绕平台资源建设、开展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明确资源评价指标,推动资源动态更新迭代机制,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发布课程资源建设指引报告。

(四)优化智慧教育平台算法功能,推进平台智能升级

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兴技术在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教学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构建资源育人、平台育人、师机协同育人的数字教育新生态。推动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元数据的标准化建设,依托数字技术记录平台使用过程中的学生数据、学习过程数据、课程数据等,推动平台数据的标准化采集和全面汇聚,建立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协同机制,全面赋能师生动态数据的监测、感知和分析。为教师提供智能检索、智能备课、学情分析、分层作业、智能批改、智能助教、协同教研等工具,优化备课、授课各个环节,为教师备授课减负提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推送工具、学习进度跟踪工具、交互式题库、智能学伴等,推动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化学习,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提供有效支撑。支持开展数据驱动下的人机协同的分层教学、精准教学,借助虚拟助教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学习服务和课后辅导服务,借助社会资源共享常态化开展场馆化学习、社会化学习,推动教学资源、教学服务、教学数据深度融合。

(五)加快推动教育重构与变革,全面深化数字教育合作

坚持开放共享总体布局,持续扩大教育“朋友圈”,推进建立数字教育全球伙伴关系,着力打造智慧教育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理念、中国范式、中国方案走出去,在促进世界数字教育共治善治中发挥引领作用。全面深化国际合作,开展国际课程互换合作,共享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数字教育资源,以“一带一路”“中国—东盟”“金砖国家”为重点,推动国内优质课程资源“走出去”,探索更加灵活的学分互认和学位认证机制,服务学科专业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构建国家开放教育资源应用生态体系,共享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经验和优质在线课程资源,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实现教育更高质量、更加公平与包容的发展。

[吴砥、陈旭 作者吴砥系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陈旭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讲师]

原标题:吴砥等:智慧教育平台的典型特征、应用成效与发展路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