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往事丨特种纪念邮票背后的人物故事

401往事丨特种纪念邮票背后的人物故事
2020年09月28日 19:58 中核集团

编者按

今年是原子能院建院70周年,一路走来,原子能院风雨兼程、与国同心,历经蜕变、初心不改。其间既饱含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坎坷,又不乏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时刻;既洋溢着自主创新、奋发图强的主旋律,又体现出开放办院、合作共赢的全球视野。原子能院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沧桑巨变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当代科学精英科技报国的生动写照。本栏目将陆续推出院史故事,尽管远不足以反映全貌,却可管窥原子能院的成长历程。

12

特种纪念邮票背后的人物故事

为纪念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成,1958年12月30日,我国发行了一套特种纪念邮票:一枚是原子反应堆,面值8分;一枚是回旋加速器,面值20分。有意思的是,在原子反应堆邮票上出现了四个人物。尽管人的图形很小,又是背面或侧面,可这几个看上去正在忙碌工作的人物形象,恰给邮票增添了几分现场感和故事性。这四个人究竟是邮票设计者的神来之笔?还是确有现实原型呢?

1958年9月27日,“一堆一器”移交生产揭幕典礼在原子能院隆重举行。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做了详细报道,并刊发了反应堆和加速器的照片。在重水反应堆的照片画面中,巨大的反应堆堆体下面,有四个穿白大褂的“小人儿”正在工作。这个画面,记录的是黄胜年带领裂变物理组成员在现场筹备实验。

其实,摄影者在现场拍摄反应堆照片时,聚精会神工作的黄胜年等人根本没发现有人在拍照。直到看见《人民日报》上刊出的照片,他们才知晓,并感到非常惊讶。而当年邮票的设计者正是以《人民日报》发表的这两张照片作为蓝本的,所以黄胜年四人就这样“荣幸”地进入了人们的集邮册,也“荣幸”地被定格在历史的瞬间。

《我国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特种纪念邮票

这枚邮票上的四人,从右自左分别是:黄胜年、叶宗垣、杨惠风,最后坐着的是王豫生。前俩人正在安装调整中子探测器,后二人在调整电子线路。这个研究小组由钱三强和何泽慧先生领导,他们当时正在筹备做裂变物理、特别是裂变中子的实验。

重水反应堆达到自持链式裂变以后,裂变中子的实验测量课题提上日程,黄胜年他们小组进入了反应堆实验大厅。反应堆设有一些水平孔道,引出中子束供实验室用,他们分在零号孔道。于是他们就在这个孔道口安装测量仪器和设备。

黄胜年等人要做的是,开启零号孔道,引出中子束,用引出的中子轰击铀样品靶。铀样品靶吸收中子后发生裂变,裂变成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两个以上的裂变中子。用摆放在样品靶周围的探测系统记录下裂变碎片和裂变中子数目,然后分析计算每次裂变平均中子数目。

实验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例如,实验一开始,中子计数一大片,记录的中子数远远超过裂变中子的实际数目。经过分析,一是实验大厅潮湿,计数系统接触不良引起的放电,产生了假计数;二是大厅的本底中子过多。于是他们在水平孔道出口加了一个中子束准直器,在计数系统后面加一个中子捕集器。为防止反应堆孔道开启后中子散入大厅,他们在实验装置的周围加垒一道重混凝土防护墙。

所谓重混凝土,就是往水泥里参杂了铁金属块。反应堆外壳使用的就是重混凝土。当年的施工给工程技术人员造成了不少困难,每块水泥砖约重25公斤,为砌防护墙,他们全组动手,女同志俩人抬一块,男同志一人搬一块。防护墙砌起来了,有时又因为不合适,再推倒重来。他们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掌握了中子的“脾气”,终于测到了一组裂变中子的实验数据。这是中国自己测量的第一组中子实验数据,弥补了国内零的空白。在国际核数据库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中子实验数据。

“一堆一器”的建成,不仅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核工业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实验条件。这两枚邮票也因此成为了珍贵的见证。

来源:原子能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0-09 澳弘电子 605058 --
  • 09-30 北元集团 601568 --
  • 09-29 泛亚微透 688386 16.28
  • 09-29 熊猫乳品 300898 10.78
  • 09-29 东鹏控股 003012 11.3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