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让更多“交界处”成为“共建带”

评论 | 让更多“交界处”成为“共建带”
2023年03月22日 11:05 安徽发布

一个“坑”,两头管,谁也不愿意填。今年春晚小品《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引发了网友对“躺平式干部”的讨论热。

在现实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结合部”“共建带”,一件事归多头管的情况。结合部,事难办,你推我、我推你的现象并不鲜见。“难”的背后,是一些干部在工作中不思进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对领导和群众的时候采取全然不同态度。正如小品《坑》所争议的,6米归这边,20厘米归那边,争来争去,一个“坑”长期存在,成为了“坑人”之“坑”,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结合部,并非事难办,关键看办事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不,这两天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火”了,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称赞。原来,江苏南京市江宁区的丹阳社区与安徽马鞍山市博望区的丹阳镇相毗邻,街道相通,人员往来十分密切。一条街,归两地,此“丹阳”非彼“丹阳”,人们走出丹阳跨省办事乃“家常便饭”,有时候就连最平常的户口迁移、办理居住证等,都需要两地来回跑,耗时又费力。

只要把老百姓的“心头事”放在心上,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同一条街上两省老百姓的办事需求,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应需而出。如今走进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两地的警务人员工作面对面,收材料、办事情相互配合、携手联动的融洽画面。这背后,是观念的转变、业务的整合、流程的重塑,深蕴着“放管服”改革的刀刃向内。

我们再来回放小品《坑》的镜头,推卸责任,“坑”你没商量,“交界处”变成了无人管的“真空带”,一扇扇“旋转门”“玻璃门”让群众苦不堪言,这样的剧情,在现实中或多或少也存在;而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则把“结合部”变成了“共建带”,让老百姓省心,让两地的人们办事顺心,与《坑》映射的“躺平”“不作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一扇门,办两省事,办出“两边方便”,业务整合带来的办事效率也立竿见影。以这条街道上人们最常碰到的户口迁移为例,过去两地公安机关分别审批审核,大概要20个工作日。如今两地共建跨省警务室后,居民办理户口迁移仅需2到3个工作日。可见,两地事,一地办,不仅办出了效率、办出了省心,更办出了为民服务的“真心”,赢得了老百姓的“民心”。这也告诉我们,“交界处”“结合部”的“坑”需要常填,有利于百姓的事,再难也要迎头上。

一个“流动”的中国,需要更多“跨省通办”新实践,需要更多“家门口”的方便。我国跨省流动人口超过1.2亿,人们异地工作生活、企业跨区域经营活动日益频繁。人们对包括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住房公积金异地提取等有着现实需求,需要通过更多的内部改革、流程再造等,把方便让给群众,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获得感。因此,在苏皖结合地带设立的跨省警务室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共建地带多伸“肩膀”,在合作上相向而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打开为民服务新天地。“一脚跨两地,鸡鸣闻两省。”苏皖“两省一街”丹阳警务室如今政务服务事项已拓展至4类12项,一件件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心头事”得以高效解决,让幸福在百姓“家门口”不断升温。

从一个小小跨省警务室放大到长三角一体化大格局,拓展至“流动中国”大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跨省通办”便民服务。譬如,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婚育、出行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流动人口对异地办事需求大,对家门口的跨省服务呼声高。这就要求,各地当因地制宜,积极顺应民生期盼,推出更多服务新举措,让更多的跨省、跨地域的便民服务窗口涌现出来。

小小跨省警务室,便民服务一大步。苏皖两地致力于拆除“篱笆墙”,打破“数据孤岛”,让更多交界处的办事人员同进一个门、同坐一扇窗、同办一件事,把更多的便利让给老百姓的创新实践,值得进一步放大,由点及面、由表及里,辐射至更广范围、更宽领域,让更多“交界处”成为深得人心的“共建带”。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丹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24 国泰环保 301203 --
  • 03-24 南芯科技 688484 --
  • 03-24 科源制药 301281 --
  • 03-23 中科磁业 301141 41.2
  • 03-22 日联科技 688531 152.38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