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0人齐聚,近百名大咖“论剑”!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召开

超500人齐聚,近百名大咖“论剑”!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召开
2023年06月10日 23:48 上海证券报

这是一场汇聚了超500名听众的法治思想“盛宴”。

这是一场云集了近百名“大咖”的法治观点“论剑”。

黄浦江畔,风云激荡。6月10日,以“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主题,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在上海召开。

本次论坛由华东政法大学、上海证券报社主办,上海市法学会、上海金融法院、北京金融法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上海证券报社上证研究院承办。

论坛现场,来自司法部门、证券监管部门、高校、上市公司、市场机构等各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围绕资本市场法治思维、法律对策、司法实践等角度,交流过往经验,共话未来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刘新华:加强法治建设 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十三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刘新华表示,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离不开法治建设,需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环境等全方位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促进改革创新,防范化解各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服务好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他具体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一是优化法治供给。“我们必须深入思考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法治供给的机制和功能,提升法治供给的广度和深度,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刘新华说。

二是提高执法有效性。刘新华说,要坚持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市场,提升市场建设和监管的法治水平;要合理界定监管的职责边界,严格规范监管行为,统一监管标准,公开监管内容,明确监管流程,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强化司法力度。具体包括,加强行政和司法衔接,优化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办理机制,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拓展资本市场民事司法解决范围,不断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等。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营造守法环境,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强化契约精神,积极宣传法治文化,推动市场参与者遵纪守法,积极鼓励市场参与者主动运用法律形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刘新华认为,我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构建了以证券法、公司法、基金法、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为核心,以刑法修正案(十一)、企业破产法等法律为支撑,以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骨干,以证券、期货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机构、行业协会自律规则为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

“截至目前,共形成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证券、期货法律法规文件2000多件。这是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法律保障和有效实施的前提。”他说。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以更加完善的司法规则为注册制改革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论坛现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表示,法治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股票发行注册制对于法治提出更高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将继续围绕注册制背景下证券司法规则体系的完善、证券相关案件的审理做好工作。

为保障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试点稳妥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已先后发布保障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改革的三个指导意见。

“这些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服务保障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为资本市场重大改革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刘贵祥表示。

例如,为保障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顺利推进,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6月发布《关于为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级法院针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特点,提供精准优质司法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刘贵祥现场还介绍,近年来,为扎实开展证券审判和纠纷化解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为维护投资者权益,在三大方面取得实际成效:一是中国特色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并全面铺开;二是司法与监管协同的工作机制进展顺利;三是诉调对接、多元共治的纠纷解决格局日益完善。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89家各级人民法院与证监会系统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备忘录、联合意见等171件;37家证券期货调解组织、848名调解员入驻中国投资者网调解平台,调解范围涵盖资本市场各业务领域,服务区域覆盖所有省市自治区。

刘贵祥注意到,随着资本市场制度型双向开放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领域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案件不断增加。证券法第2条第4款明确规定证券法的域外适用。“这一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尽快制定有关证券法域外适用的有关规定,细化法律域外适用具体条件,健全资本市场法律域外适用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出席论坛并为论坛时表示,伴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立法是资本市场的发展主轴之一,要以法治为核心,不断提升韧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迈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崇高目标。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继续推进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规则体系优化,包括:稳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修订,并做好其与新“证券法”的衔接,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上赋予公司更大自主权,进一步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加强对股东出资和股权交易行为的规范;配合注册制改革,适时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根据最新发展情况对“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作出必要修改,明确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中介机构的市场定位;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工作,协同司法机关做好证券期货领域相关司法解释制定、修订工作等。

第二,扩大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努力推动市场、机构、产品等全方位的制度型开放,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制度优化,有效提升投融资的便利性,为境外机构等国际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为各类资本发展释放出更大空间。加快推进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制度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

第三,持续提高监管能力。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强调监管和执法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对于重大违法违规事件要及时进行处罚,做到遵循的制度原则、处置过程等信息尽量公开、透明,最大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根据资本市场创新和风险的变化,针对法律法规尚未完全明确的领域及行为,要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综合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避免出现真空和漏洞。

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

会上,证监会首席律师焦津洪表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资本市场一场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是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新阶段的“成人礼”。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各条线制度规则“立改废释”和体系优化,使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统筹发挥制度规则的“集合效应”,加快形成崇法守信、规范透明、开放包容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法治的国际竞争力。

他认为,近年来,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呈现出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是,由借鉴、移植境外规则为主向更加注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转变。焦津洪说,在注册制改革中,证监会坚持将注册制基本内涵与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相结合,在板块定位、审核注册机制、交易制度、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作出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安排。

他举例称,在证券集体诉讼制度设计中,证监会在借鉴境外成熟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和投资者保护机构等公共力量作用,更加注重与中国“息讼止争”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的同时,有效防范滥诉弊端。

二是,由试点、试验性的规则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转变。在4年多的注册制改革期间,除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期货和衍生品法等法律法规之外,证监会系统共制定制度规则255部,修改138部,废止185部,资本市场制度规则体系全面完善、全面升级,力度前所未有。

“与以往相比,全面实行注册制的相关制度规则体系更加科学系统合理,内容更加成熟定型,更便于市场主体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从制度上保障市场预期的稳定。”焦津洪说。

三是,由“纸面上的法律”向“行动中的法律”转变。“康美案”判决5.2万名投资者依法获赔24.59 亿元,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近期紫晶存储欺诈发行案的中介机构主动设立先行赔付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成为先行赔付制度的又一生动实践。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法治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宝”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在致辞时表示,法治兴则市场兴,法治强则市场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资本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与蓬勃生机的“法宝”。

叶青认为,经过33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道路,主要体现在: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为核心,以“刑法”“企业破产法”为支撑,以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主干,以证券期货交易所、登记结算公司、行业协会自律规则为配套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资本市场法律体系。

“我国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这为我国的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开启了新局面。”叶青说。

30多年来,经过立法者、制度制定者、实践者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逐步地体现了尊重资本市场规律,护航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保护资产参与者合法权益的显著特征。

“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法治建设的方向,推动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升司法水平,为投资者提供更安全、稳定、可靠的投资环境,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叶青说。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宽严相济”

“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向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法治建设是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认为,“宽严相济”构成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主线和特色。

一方面,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监管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判断,而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从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相亲”,演进到现在投资者和融资者的“自由恋爱”,其在法治层面变得更“宽容”了。

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越来越严了。一是监管执法更严厉,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而且运用行政、民事、刑事相结合的立体式处罚,极具震慑力。

二是对监管部门自身的监督制衡更严了。开门办事,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以及问询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全部公开透明,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对上市公司的动态监管更严了,如果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衰退而且回天乏力,就要被退市“出局”。

叶国标指出,如果没有游戏规则,足球就没法踢。如果没有交通法规,城市运行就会陷入瘫痪。“对资本市场而言也是如此,严密的法律和完善的法治,既是底线、红线、边界线,更是生命线。”

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勇担金融司法责任使命 “护航”金融高质量发展

上海金融法院院长赵红首先从金融司法视角,总结了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三个“特色”。

第一个“特色”在于根本遵循,自金融工作“三大任务”提出以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成为新时代金融业的努力方向,为探索中国特色金融之路提供了明确指引。

第二个“特色”在于人民立场,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个人投资者群体,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国情和最天然的属性,维护好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基础。

第三个“特色”在于对外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资本市场法治建设,既要把握好国际金融发展的普遍规律,更要坚持中国特色、解答中国之题、回应人民之问。

“上海是全球要素最齐备、规模最庞大、基础设施最完善的金融市场之一,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赵红表示,建院四年多来,上海金融法院已探索出金融司法服务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的新路径,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聚焦金融工作“三大任务”,上海金融法院以规则创设稳定市场预期,妥善审结一批重大、疑难、新类型、全国首例案件;聚焦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上海金融法院以机制创新加大保护力度,创设全国首个证券纠纷示范判决机制,案件平均审理时长大幅缩短。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以更高水平金融法治协同保障资本市场发展行稳致远

北京金融法院院长蔡慧永在首届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上表示,构建金融法治协同机制是实现资本市场科学治理、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金融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蔡慧永谈到,北京金融法院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建院使命,坚持两条工作主线:一是立足审判强业务,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审判高地;二是立足大局推协同,探索建设国家级金融法治协同平台。

蔡慧永认为,金融立法、金融司法、金融监管、行业协会在服务保障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上目标一致、价值趋同,必须在明确分工、厘清职责的基础上协调配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通过加强协同机制建设,推动金融立法与时俱进适应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需要,促进金融裁判标准与金融监管规则最大限度保持协调一致,支持金融行业协会依法加强自律管理,确保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同时,蔡慧永强调,要加强司法大数据研究运用,积极推进金融司法数据与监管数据、行业数据的联合研判,有助于强化风险早期预警,筑牢资本市场安全防线;要加强资源协同,汇聚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资源力量,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治,为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生态。

据蔡慧永介绍,未来北京金融法院还将借助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论坛这一新的平台,拓展协同格局,延伸协同力量,促进智力协同,打造助力资本市场建设智囊团。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徐明:法治建设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法治建设是资本市场发展进步的‘推进器’,是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的‘安全阀’,是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压舱石’。”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徐明表示,法治建设对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意义重大,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徐明认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多元包容覆盖全面、基础制度成熟定型、法治体系完善、监管效能显著、国际化水平高、主体竞争力强、系统风险可控七个方面。其中,法治建设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明显。

他特别强调,尽管我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还是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正在向成熟资本市场迈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任务依然艰巨。徐明建议从三个方面进一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着重处理和解决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中法律数量和质量、法律制度与法治文化、法律制定和法律执行、借鉴境外经验与立足中国国情、危机法律与常态法律之间等五方面的关系。要通过提高公众参与程度、立法后续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加强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及资本市场法治建设进行总结和评估。此外,要加强对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发挥上海法学会职能作用 服务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法治建设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需要金融开放与合作,而金融开放合作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上海市法学会要发挥职能作用,凝聚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力量,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施伟东介绍,上海市法学会用心建设与上海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机构品牌形象,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法治建设的重要名片。

一是加强对法学法律界的政治引领,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建设好法学法律人才库,始终保有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成就的能力;三是推动法学法律界的学术生产;四是强化法学法律界的影响力塑造和输出,上海市法学会始终保有敏锐感知社会、动员社会的意愿和行动能力,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和标准编制等工作。

据介绍,此前,上海市法学会参与了上海市数据条例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参与了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立法案的起草,参与了数据产品和服务权益认定指引地方标准的编制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上海市法学会应当而且可以将金融法治研究的成果,更多转化为支持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施伟东说。

本次主论坛由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郭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主持。

后续将陆续刊发本次论坛三场分论坛,分别为:“完善法治建设,构建上市公司发展新格局”“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与法治保障”“基金期货市场时代机遇与法治保障”。

作者:刘礼文、林淙、梁银妍、张雪、宋薇萍、邓贞、曾庆怡

责编:邵子怡   校对:张宇图编:赵雁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资本市场 法律 中国 刘贵祥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13 溯联股份 301397 --
  • 06-13 广康生化 300804 --
  • 06-13 安凯微 688620 --
  • 06-12 国科军工 688543 43.67
  • 06-12 致欧科技 301376 24.66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