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拉欢喜侬!

上海~阿拉欢喜侬!
2024年04月17日 20:51 新华社

清晨

阳光洒向黄浦江面

浪花被染上了一层金黄

奔涌着向东而去

船笛声声,波涛拍岸

唤醒了睡梦中的城

晨光中的浦江两岸。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晨光中的浦江两岸。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黄河路上

早餐店前排起长队

香味伴着

热腾腾的锅气扑面而来

生煎馒头的诱惑无法抵挡

它是上海人的心头爱

更是上海一天生活的唤醒曲

市民在苏州河的桥上晨练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市民在苏州河的桥上晨练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午后的新天地人头攒动

郁的

氤氲出历史与现代

置身其间

抚摸到这一座城沧桑的掌纹

更看到它蓬勃的青春

2021年6月1日拍摄的新天地商业街区中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2021年6月1日拍摄的新天地商业街区中的中共一大纪念馆。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23年11月3日,人们在新天地的餐厅内用餐。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2023年11月3日,人们在新天地的餐厅内用餐。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深夜,漫步弄堂

一位爷叔

特意为你留了盏灯

仿佛回到了那个

可安放心灵的避风港

手持“口袋书”与武康大楼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手持“口袋书”与武康大楼合影。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入夜后,码头上依旧繁忙

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整齐放置

自动导引运输车穿梭往来

星辰大海中

一艘艘巨轮驶向远方

空中俯瞰洋山港码头夜色(2021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空中俯瞰洋山港码头夜色(2021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Ta就是上海

是见证岁月沧桑的老人

是拥抱无限未来的少年

一千个人心中,便有一千个上海

你认识上海

是在哪个瞬间?

位于上海、江苏交界地的元荡慢行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沈逸清 摄)位于上海、江苏交界地的元荡慢行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沈逸清 摄)

1

1921年7月

上海望志路

31岁的李汉俊

等来了他的朋友和客人

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在这幢不起眼的石库门小楼里

亮起星点的煤油灯光

如同闪电般照亮夜空

13位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

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后宣告:

我们的名字叫中国共产党!

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观众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参观拍照。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是厚重的上海

有百年波澜壮阔的起笔:

《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在这里出版

《国际歌》

在这里被翻译成中文

年轻人曾联松

在这里画出“五星红旗”

田汉在这里挥笔写下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董必武在这里题词

“作始也简 将毕也钜”

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董必武的题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中共一大纪念馆展出的董必武的题词。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

“回到这座非凡的城市

总是令我特别欣喜”

这个春天

不少跨国企业高管

纷纷到访上海

吸引他们的

上海的城市品格

是中国经济的巨大潜能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南广场。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2010年举办世博会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

2018年举行首届进博会

……

身处开放的国际舞台

上海博采众长

见证着中国主动开放的大门

越开越大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 发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新华社 发

谁能想到

100多年前

孙中山先生

在《建国方略》中

就擘画了东方大港

100多年后

上海洋山深水港

成为全球集装箱作业

最繁忙的港区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30多年前

外滩对岸的浦东

还是一片

阡陌纵横的农田

如今

这座高楼林立的现代化新城

创造了太多辉煌与奇迹

浦东陆家嘴夜景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浦东陆家嘴夜景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3

1958年

24岁的技术员戚南强

接到一个“神秘任务”:

与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

一起造火箭

2年后

冲天“第一炮”

在上海一片滩涂打响

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自那时起,创新创造

便成为上海的底色

随之而来的

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拼版照片是2023年11月29日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上拍摄的杂志封面,左为《细胞》封面的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右为《细胞》封面的一只来自中国的“嵌合猴”。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是一只来自中国的“嵌合猴”

它扑闪着大眼睛

登上了《细胞》封面

在它旁边,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也以封面文章形式登上《细胞》

“上海封面”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

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背后

是一份份薪火相传的守护

2021年

上海同时捧回

国家科技奖“三大奖”一等奖

实现20年来首次“金花齐放”

赵东元用布袋子装回大奖,匆匆赶回来给学生上课。赵东元用布袋子装回大奖,匆匆赶回来给学生上课。

作为获奖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赵东元

领完奖就用布袋子装回了证书

匆匆赶往教室给学生上课

一句“课比天大”

让人们看到这位科学家

乐教爱生的拳拳之心

也让我们知道

一路繁华的大上海背后

是一张张安静的书桌

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发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发

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

在这片创新热土

付出青春和坚持

在极大尺度和极小维度之间

仰观乾坤之大

俯察草木之微

“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4

背靠苏州河,面朝黄浦江

上海人的精神世界里

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奋斗

《繁花》剧中男主人公阿宝

恰是站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

通过自己的勤奋与聪慧

机敏和坚韧

抓住机遇,书写传奇

《繁花》热播,人们在拍摄黄河路上的剧中饭店的原型苔圣园酒家。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繁花》热播,人们在拍摄黄河路上的剧中饭店的原型苔圣园酒家。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人哪能一直靠运道?”

“相信多劳多得,永远轰轰烈烈”

这是上海人的

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他们相信

冬去春来,繁花似锦

杨浦滨江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杨浦滨江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这就是上海

一座望得见过去的城

一座看得见未来的城

一座奋斗者的城

一座人民的城

祝福你,上海!

明天,会更好!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聊聊你与上海的故事

出品人:钱彤、王永前

统筹:常爱玲、齐慧杰、杨金志

监制:宋君毅、何莉、曹晓轩

记者:周琳、李瑜、郭敬丹、周喆、周杉

编辑:马骁驹、伍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