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乘组明日出征!背后有咱河北人的默默助力

“80后”乘组明日出征!背后有咱河北人的默默助力
2024年04月24日 11:31 燕赵晚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乘组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3人均为“80后”

叶光富叶光富
李聪李聪
李广苏李广苏

作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航天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本报记者专访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5位河北籍系统工程师

一枚枚火箭腾飞的背后

有咱们河北老乡的默默坚守

火箭腾空逐梦苍穹

有咱河北人的默默助力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2016年,我国正式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们看到了在太空工作的中国航天员,他们的背后,是无数为中国航天腾飞默默奉献的地面工作者。

  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5位河北籍系统工程师。心怀星辰大海,征途永不止步。一枚枚火箭腾飞的背后,有咱们老乡的默默坚守。

测控系统好搭档——丁思炜、任臻臻

  身高相近,发型相似,举手投足间充满青春活力……中心测控系统的“好搭档”丁思炜、任臻臻工作紧密联系,身段气质又常常让人分不清,但对工作韧劲却惊人一致。

丁思炜

  丁思炜来自河北石家庄。“年轻,就是要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毕业后,倔强的丁思炜选择去到了离家几千公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了中心技术部一名测控系统工程师。

  她所在岗位的设备,如同“眼睛”,从火箭点火开始,对火箭的飞行航迹进行全程实时测量,完成测速、定位,并判断飞行是否正常,为指挥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直至任务圆满成功。以往培养独立上岗的系统工程师,大约需要半年,丁思炜才跟学三个月,就要面对独立上岗的挑战,出乎师傅聂龙生的意料,丁思炜并没有畏惧退缩,而是专心投入任务工作中,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丁思炜多次担任测控系统工程师,撰写系统分析报告,圆满完成了“北斗组网”、“嫦娥”系列、空间站建造等一系列国字号航天发射任务的测控工作,其间,她还获得了中心技术部“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中心202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表彰公告里,任臻臻的名字赫然在列。她这次提出的科技创新方法成功应用于设备,在原有的图像融合效果上提升了20%的融合度,图像更加精准,也更利于判读。

任臻臻

  来自河北衡水的任臻臻有股韧劲。“我从小看起来就很文静,刚来工作时,有些人也有这种印象,所以对我能不能干好工作心里没底……”谈到工作中的难忘经历,要强的任臻臻坚决不服输,“经过努力,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

  任臻臻的韧劲来自于她的底气。自2017年到中心以来,光是发射测控任务,她就参与了100余次。其间,作为年轻骨干,论证设备改造工作;编写的任务文书、专题报告和需求论证报告数不胜数;发表的13篇论文中,EI期刊就有2篇,核心期刊有6篇……

  这对“好搭档”参与的相关项目,是中心近年来在新领域实施的示范性课题之一。未来,她们还将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和团队一同构建全新的数据治理模式,实现软硬件国产化统型和任务实践应用,助力中心测控保障能力提升。

测发系统总体工程师——曹少川

曹少川

  今年,是曹少川从事航天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位来自河北邢台的小伙子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沉稳有担当。10年中他解决了无数困难和问题,也完成了个人的蝶变。

  2014年,曹少川硕士毕业后,便带着投身航天的一腔热血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决然选择了一线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一名火箭控制系统工程师。在控制火箭“大脑”的8年里,他经历了文昌发射场所有型号火箭的合练和发射任务,见证了文昌发射场从一鸣惊人到举世瞩目的蝶变,而他自己也从一位普通工程师成长为测发系统总体工程师。

  成长的痕迹刻印在每天的点滴里。为了提升能力,他加班加点学习实践成了习惯,箭上箭下来回奔波成了常态。几年间,他迅速完成了岗位的转变,还在工作中屡获佳绩:和团队同事一起努力优化了新型火箭的发射流程;针对不同型号火箭的状态变化,对发射场质量管理提出有效建议,为任务的顺利实施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面对记者和同事的赞扬,曹少川表示:“人无完人,我还有很多不足,值得学习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一直保持矢志航天的那份初心,继续前进!争取努力提升自我、做出更好的成绩,为父母亲人和家乡人民争光!”

筑梦太空的女博士——张东玖

  来自河北涿州的张东玖,常以“筑梦太空的女博士”的形象走进大家的视野,殊不知,在她成长成才的路上有太多艰辛和挑战……

张东玖

  读研究生时,张东玖和爱人钟圣相恋。原本在发射场工作的小伙子钟圣毕业后便返回单位,而张东玖则继续攻读博士,只是选择将研究方向转为了可以离爱人岗位更近的专业——防腐材料。当时的她未曾想到,这次转变将会成为她人生的重大转折。

  文昌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点。发射场建设之初,塔架相关构件到场区不久,就出现了面漆与中间漆剥离的现象。面漆防腐失效,对塔架结构的稳固性造成严重威胁,设备设施腐蚀问题日益凸显,亟须以快、准、狠的技术手段解决腐蚀难题,此时,张东玖的专业就派上了用场。

  为了摸清金属材料腐蚀规律,张东玖与团队成员顶着烈日、跑遍场区,历时5年,进行了无数次暴露试验,投放了试验器件数千件,建成了相关大气试验站;大家通宵达旦集体攻关,最终收集到数十种涂层的暴露数据、数十种金属材料的户外考核数据,形成了20多万条的数据集合……

  她带领团队研发了文昌航天发射场两座塔架的“防腐铠甲”。一路走来,张东玖和团队同事用无数灯光照亮黑夜,不断规范腐蚀控制的标准化流程,建立从设施设备方案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全流程的防腐工作实用手册,倡导并初步构建了发射场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腐蚀控制技术体系,建立了发射场腐蚀加速试验环境谱和典型材料安全评估方法,为掌握场区盐雾浓度分布规律、预估设备设施腐蚀速度,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回忆起发射场初创时的种种困难,张东玖的讲述却有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正如她所说,每当想到只要挺过难关,便离发射场的梦又前进了一步,更感无怨无悔、甘之如饴。她表示:“是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初心使命激励着我们加速奋进、砥砺前行。”

气象系统工程师——赵兴娜

赵兴娜

  今年大年初四,当全国上下还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文昌发射场的工作人员在天还蒙蒙亮便开启了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一对伉俪是中心技术部令人称赞的航天夫妻档:丈夫孙一龙负责为大火箭注入腾飞“血液”,主管低温动力系统;妻子赵兴娜则是一名气象系统工程师,为火箭腾飞寻找美丽的天窗。赵兴娜,这个来自河北唐山的姑娘,不仅业务能力过硬,就连她成为文昌航天人的经历也颇具传奇,发射场上至今还流传着她和爱人的一段浪漫佳话。

  2011年,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毕业后,赵兴娜就与北京某研究所签订了就业合同,而该研究所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着多方合作。机缘巧合下,赵兴娜被选派到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锻炼,在技术部气象水文室从事航天发射任务的气象保障工作。也正是在此期间,赵兴娜结识了同在技术部工作的爱人孙一龙,并在携手执行航天发射任务的过程中双双坠入甜蜜爱河。

  2013年,赵兴娜结束交流学习后返回北京工作,孙一龙则被选派参与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出乎所有人意料,赵兴娜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北京的工作,选择入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前往海南和爱人一起并肩参与文昌发射场的建设,携手追逐民族航天“大火箭”的梦。

  为了迅速提高自己的气象预报业务能力,赵兴娜和同事们每天奔波于发射场,在风吹日晒中安装调试气象设备、收集整理气象数据资料、广泛进行业务预报训练。每次重大天气过程结束,她都会向部门的老专家请教,对比分析自己的预报情况,思考总结其中的特点。节假日,她也常常把气象值班当做岗位训练的宝贵机会。勤勉认真,让她迅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气象预报员,出色地完成了文昌发射场历次重大任务的气象保障工作。

  “在逐梦航天的路上,父母亲人的支持和鼓励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未来,我将铭记家乡父老们的期望嘱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赵兴娜说。

加油!中国航天

文/燕赵晚报首席记者 南开宇 通讯员 黄璨 何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