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防骗警钟长鸣!监管“手把手教你”投保退保避开哪些陷阱!

保险防骗警钟长鸣!监管“手把手教你”投保退保避开哪些陷阱!
2021年09月30日 19:40 A智慧保官微

买保险,是为了防风险,有时却滋生了新风险。

近年来,随着保险诈骗案的频发,保险机构、消费者利益深受其害。原本是自己的“护身符”,却异化为别人的“发财树”。频频诈骗背后所暴露出来的非法产业链,有时也会把保险拖入风险的漩涡。

为了让保险更保险,人民更安全,监管开启了一系列打击恶意退保、非法骗保的行动。

近日,北京银保监局连发四则消费者风险提示,警示消费者选好保险、提防诈骗、正确理赔,并给消费者列出三类购买保险后的骗局:

· 不法机构冒充监管部门进行诈骗。

· 不法机构和人员冒充保险公司及其从业人员通过诱导客户办理保单贷款进行诈骗。

· 不法机构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谋取不当利益。

以真人真事“血的教训”来给消费者做“科普”。

投保也有“风险”

监管提示骗保三大“陷阱”

近年来,随着居民保障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保险的需求度不断提升。从早前只单纯考虑不得不买的车险,到如今的寿险、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正在影响着保险业。

然而,伴随保险的快速发展,很多不法分子将矛头对准了这一领域。组团搞诈骗、假以专业谎称可全额退保、教唆他人恶意投诉以达到退保目的、勾结保险业“内鬼”等事件连番上演。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假冒监管机构给消费者发消息,损害了监管的威严。

从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保险诈骗看,在消费者购买保险后,有三大类骗局陷阱。

· 不法分子利用投诉维权等说辞,假意受监管机构委托,汇总投保人信息,让消费者携带身份证、保单和本人银行卡到指定地点登记。通过这种方式,不法分子可能进行非法集资,从而造成消费者的巨大经济损失。

· 不法分子自称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并邀约消费者参加老客户回馈活动。见面后,以按照保单回馈现金为由,骗取消费者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号码等信息,从而进行保单贷款办理,以此获取不法收入。

· 不法分子以“全额退保”为宣传噱头,诱导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过程中收取消费者退保金额的30%高额费用,并需要消费者提前交一部分定金。

购买保险后的“不保险”,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危害。除资金可能面临损失外,信息的泄露、保险保障权益的缺失,或都将使消费者面临巨大的风险。

诈骗猖獗

车险成犯罪“重灾区”

“如果有100%的利润,就有人敢践踏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甚至有人敢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曾这样形容利益面前的人性。

而保险作为一种高杠杆金融产品,一旦骗保成功,利润超过 300%则是分分钟的事,正因如此,引来了不少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

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保险欺诈,损失金额约800亿美元。就连保险市场发达的美国,也避不开欺诈的“坑”。美国医保反欺诈联盟(CAIF)的数据显示,美国医疗支出中的3%-10%是由欺诈产生的。

单就国内保险市场来看,保险诈骗同样猖狂。2020年保险诈骗类涉刑案件已达保险业案件总量的90%,案件风险形势严峻。车险、健康险这两个大险种是近年来保险诈骗的“红灯区”。特别是车险领域一直是保险欺诈犯罪的“重灾区”,全国车险欺诈在保险欺诈案数量中占比高达80%。

保险欺诈随着保险覆盖面的扩大而无孔不入。尤其是近年来,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法越来越具有了“科技含量”,职业化、团伙化、产业化的保险欺诈行为越来越猖狂。

面对保险诈骗,保险虽有心防范,但正如《卖拐》小品所演绎的一般,“与时俱进”的诈骗手段总是让人防不胜防。在保险规矩面前,诈骗从来不讲“规矩”。

保险欺诈屡禁不止,保险经营苦不堪言,诈骗事件的恶劣性早已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搅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严峻的保险欺诈风险已严重损害社会诚信体系。

为此,从银保监会到地方监管局,再至保险业协会、各地方公安机关,打击骗保一直未停,并多次针对骗保事件进行警示风险、立案处分。

练就防骗术

增强防骗意识居首位

此次北京银保监局针对不同的保险诈骗,给消费者提供了具体的防范及处理指南。

具体来看,面对不法机构冒充监管部门进行诈骗,北京银保监局提醒,不会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维权业务,并建议保险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谨防不法分子冒充监管部门实施诈骗,保障个人财产安全。

如果接到相关电话,应当第一时间通过官方途径向保险公司或监管部门核实并反映情况;遭遇诈骗造成损失的,应保留相关证据、线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面对诱导客户办理保单贷款进行诈骗,消费者要识别不法机构骗局。收到可疑邀约时,可通过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官方渠道核实机构营业场所是否为保险公司地址、相关人员是否为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建议保留相关证据,及时向保险公司反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消费者在通过手机App办理投保、退保、保全、保单贷款等业务时,确保自身充分知晓相关业务的具体情况,避免造成损失。

面对不法机构诱导消费者恶意投诉,谋取不当利益,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代理退保有风险。主要表现为“三大风险”:

· 代理退保机构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等涉及隐私的敏感信息,客户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和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的风险。

· 部分代理退保机构涉嫌非法集资,保险消费者将退保资金转投非法理财产品,一旦理财公司“爆雷”或“跑路”,资金的损失难以追回,维权道路漫长。

· 部分代理退保机构与黑恶势力勾结,个别保险消费者在退保过程中想终止委托代理关系,遭到代理退保机构联合黑恶势力的恐吓威胁。

当然,退保也会使保险消费者失去保障,当消费者想再次购买保险时,往往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等不满足承保条件而无法再次投保。为此,监管部门建议保险消费者充分考虑自身有保险保障需求,谨慎办理退保。

如因销售误导等问题确需退保的,可以通过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向监管部门举报维权,切勿给代理退保机构以可乘之机。

欺诈魔高一尺

反欺诈道高一丈

当然,在打击保险诈骗方面,保险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有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北京银保监局积极配合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开展保险犯罪领域的专项打击行动。目前,已破获各类保险诈骗案件170余起,成功打掉犯罪团伙2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30名,涉案金额合计1200余万元。

医保方面,从2019年曝光第一批骗保案例起至今年8月份,三年来,国家医保局已通报了8个批次案件,共68起骗保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医疗机构骗取医保基金达8264万元。

另外,截至2020年,国家医保局累计发现问题的定点医药机构有70多万家次。其中,行政处罚了1.4万家次,累计追回医保基金348.7亿元。一起起诈骗案被查办、被处罚,给保险业打击骗保增强了信心。

不过,打击保险骗保无止境,强化工作仍然需要继续进行。

2021年以来,保险业先后在行业内部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大数据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大数据反保险欺诈手册》(2021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反保险欺诈专业委员会三年工作规划(2021-2023年)(审议稿)》、《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有关工作的通知》等多份文件。

与此同时,各家保险机构也积极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自身的反欺诈能力,筑起反欺诈高墙。

保险反欺诈任重道远,唯有练就内功,才能百毒不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