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只有一个,面对流量的诱惑车圈一把手们有点饥不择食!

雷军只有一个,面对流量的诱惑车圈一把手们有点饥不择食!
2024年05月26日 20:29 百姓评车

2024年,车企竞争扛起流量大旗,也将一把手推到了引流的第一线。君不见,奇瑞尹同跃、长城魏建军、比亚迪王传福,甚至就连国企队的长安朱华荣、广汽曾庆洪等大佬们,不仅各种直播间里狂刷666,还带着各自的高管团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开号,和用户积极互动。

一个个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还说着各种各样的流行语,有股被迫营业的“不和谐”感,很多圈内人士都直呼太不容易,但依然阻止不了车企大佬们的互联网热情,谁让现在的观众老爷们就喜欢这个调调呢?

无论是雷军,余承东还是周鸿祎,他们在互联网的各大平台上翻云覆雨,掀起了泼天的流量。但有一个事实必须要认清楚,从汽车行业的特性来说,这只是在特定历史时期(新能源车市剧烈转型)下的非常规操作。而且,雷军、余承东、周鸿祎他们背后各自的企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需要用特种兵作战的方式取得快速突破,达到一种震慑全场的的效果。

而传统车企一把手现在迫于市场压力,看到小米汽车光速崛起,就乱了自己的方寸,看到雷军翻云覆雨,就幻想自己也可以有样学样,笔者不知道这算是饥不择食,还是紧跟互联网潮流?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不是一个常规打法。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雷军

随着新能源车市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淘汰赛阶段,各家品牌的价格战足足打了一年,已经到了特斯拉、理想这样的头部品牌都开始裁员的地步了,其他车企更是压力山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车企需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短视频+直播作为一种新颖且高效的方式,能够突破传统营销模式的局限性,为车企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

没错,这种方式只是为车企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带来销量。真正能够引发用户购买决策的因素只能是产品本身。

大部分理性消费者绝对不会因为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就会无脑买车。最起码得到店里面试驾试乘一下。

客观地说,传统车企是不需要一把手如此频繁地摇旗呐喊的,即使是新能源快速转型的今天。请注意,笔者在这里说的是“频繁”。也就是说,一把手可以直播,可以拍短视频,但是没有必要把这个当作工作的主要内容。

而且不是每一个车企老总都具备雷军那样的感染力,能把一个简单的功能介绍讲成一个饱含深情的演讲,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堂堂大型车企一把手,每天要思考的宏观战略和要推进的具体项目,绝对是工作量满满,现在还要三不五时地搞直播和短视频,可以称得上是荒废主业、自废武功了。

表面情况是,你看人家一把手为了销量为了市场,亲自上阵,有担当,敢打敢拼,下面的高管和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跟进呢,而实际情况却是,这只是一把手陷入了自我感动,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事实和感受。

这就好比女朋友生病了,你给她买了礼物,本希望是她能开心。但你有没有考虑过她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礼物,你是否期待她给你回报等等。你认为自己干了一件很暖心的事,实际上却不是如此,结果自己还觉得委屈,这就是陷入了自我感动。

更何况,车企一把手刚开始出来做短视频做直播玩转互联网,用户还觉得很新鲜,老出来,会不会就觉得索然无味了。毕竟一把手的年纪都不小了,一头白发,脸上的皱纹打粉都盖不住。数据不好看,这还得让下面的人还有代理公司来美化。你说,这一不小心,就又变成了面子工程。

费时、费力、还耽误了正经事,何苦呢?

一把手们会不会被流量反噬

很多时候,泼天的流量却并没有带来泼天的富贵。流量是流量、销量是销量,流量并不一定都能转化成销量。表面上看,一把手打造大IP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引流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有多少恐怕没人说得准。

我们以周鸿祎为例。他在北京车展上又是坐车顶,又是买二手车,确实收获了巨大流量,他身上也打着足够令人印象深刻的哪吒汽车的标签,可哪吒汽车销量如何呢?2024年4月,哪吒汽车全系交付9017辆,同比去年4月的11080辆则出现明显下降。似乎,周鸿祎的流量并没有对哪吒汽车有多大的销量刺激作用。

而且,一把手在社交媒体上过于活跃,很容易踩到舆论禁区,容易招致流量的反噬,李想对此就深有体会,没看他现在都不怎么发微博了吗?关于流量反噬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多地参考娱乐明星。某种意义上,车圈越娱乐化,对于企业反噬的概率就越大,作用也更明显。

当企业和用户走得越近,这种情况就越应该注意。

这也是为什么,此前车企的营销业务有些要通过第三方公司来执行,需要通过媒体来完成。因为自家价的产品不能由自己家来夸,这会出现选择性失明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流量重要,就华为这样的企业还是非常谨慎的。余承东被采访时回应:我们公司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公司,流量是要考虑但还是要严谨对待。

如果都由企业完成,这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则。一个企业从研发生产、营销广告、再到销售渠道,这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肩挑的个人英雄主义。

对于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在初创品牌。比如小米汽车、问界以及其他新势力品牌,它就需要一把手现身说法,需要用各种各样的流量打开市场局面。而传统汽车品牌基本都是成熟品牌,是有底蕴和积累的,即使面对的是新兴业务,也应该是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盲目跟风,把自身优势都不要了,这就是典型地被忽悠瘸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百姓评车

不管是流量争夺,还是市场跟风,本质上不过是新能源浪潮下的多元竞争形态。从汽车工业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再大的流量最终也有退潮的时候,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技术与产品本身。

说回当下,新势力玩转流量确实让其他同行眼红,拥抱流量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流量和产品是相辅相成的,偏重哪一头都不利于长期发展。

这就非常考验一把手的智慧和能力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