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最狭窄的山谷中,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距今已有648年的历史。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它南倚祁连、北凭黑山,扼丝路咽喉,是丝绸古道的交通要道。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现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的美称。(李刚)
图为嘉峪关一年四季中外游客不断。该关古为西戎地,秦属羌,汉属酒泉郡,魏晋南北朝为前凉、西凉、北凉、西魏所据,唐属酒泉县,宋为吐蕃、回鹘、西夏占领,元属肃州路,明设嘉峪关所,属肃州卫,清代为肃州直隶州之地。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嘉峪关依山凭险设防建卡,称“玉石障”。
图为嘉峪关现存的明代火炮。它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关城包括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城壕等部分,建筑雄伟壮观,布局合理。城下关禁重叠,层层设防,城上楼阁高耸,敌台林立,形成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关垣纵横,重城并守之势。关城及其周边的长城、关堡、烽燧、外壕等设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威风凛凛的骑在马上,目视关外。据悉,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内城为关城的中心,周长640米,东城墙长156米,西城墙长16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墙高9米,上建高1.7米的垛墙。内城有东西二门,西曰“柔远”、东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城楼,与关楼位于一条中轴线上。城墙四角建角楼,南北墙正中建敌楼。内城中轴线北侧有清代游击将军府一座,是嘉峪关历任游击将军办公之处。二门外各修筑瓮城1座,门均南
资料记载,嘉峪关楼在1931年冬遭到国民党马仲英部队的破坏,据1934年12月27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记述:“城门已被马仲英那伙人破坏了,镶嵌的木板和门楣等物都已拆毁,我们亲眼看到城楼上的横梁和椽木硬是被扳下来拿去当柴烧,城垛是的砖被敲下来盖新房”。现楼重建于1987年。
图为嘉峪关内的关帝庙。今日的嘉峪关不再是孤城一座,不再是寒荒遍地的代名词。走进嘉峪关,临登关楼远眺,悠悠古风遗韵折射出的历史光辉,给这座古老的城市赋予了历史的厚重。它的脚下是一个集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为一体、融古今文明于一身的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