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新能源汽车
特色市场经济模式下,有官部门对引领市场有着与生俱来的冲动,想法每每性感。
2017年9月9日,英国和法国先后宣布2040年禁止生产柴油和汽油发动机汽车,之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马上在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宣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转变,为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已经启动传统能源车停产停售时间表研究,并为此发布‘双积分’政策。
‘双积分’政策从头到脚充溢着行政引领市场思路,规定汽车制造商每生产一辆电动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会获得一定积分,而每生产一辆传统燃油汽车将会消耗一定积分。工信部宣布自2019年起奖励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同时迫使生产传统汽柴油车的制造商购买新能源汽车积分。一拉一打,霸王硬上弓的姿态众目昭彰。
有官部门喜欢讲‘软硬两手同时抓’,财政补贴手段紧步‘双积分’政策之后尘。自2009年国务院下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启动,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从此电动汽车被拔高至战略新兴产业地位,迅速成为国内人造朝阳行业。根据行业数据,为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
2012年起混合动力公交客车的补贴范围一步到位向全国推广,2013年乘用车依据纯电续驶里程最高补贴6万元/辆,客车依据车长最高补贴50万元/辆,专用车按电池容量最高补贴15万元/辆,燃料电池车按照车辆类型最高补助50万元/辆进行差异化补贴。2015至202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共投入超过4000亿元,2016年售出的所有电动汽车中,政府平均补贴高达每辆10万元,补贴力度可谓空前!
然而这还不包括国家电网对建设充电桩投资的250亿元。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全国共建成公共充电桩17.1万个,是拥有电动汽车名片特斯拉的美国3倍多。根据规划,未来3年内这个数字还将呈爆炸式增长。2017年广东省出台《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管理规定》,规定住宅项目每100平米配建1.0-1.8个停车位,强制要求新建住宅项目的停车位要100%建设充电设施。集中力量办大事!
香饵之下,游鱼趋之若鹜。丰厚的产业补贴让以电动公交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但问题接踵而至,揠苗助长导致的产能过剩开始显现,而骗补同时开始大行其道。2015-2016两年间,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抓住政策漏洞,不顾市场需求,疯狂生产以6米客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型,只缘于补贴高于造价。理由充分吧?
政策刺激下,一个电动汽车生产王国神速崛起。根据汽车工业协会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仅2016年国内就销售电动汽车50.7万辆,占世界销售总量的45%。有官部门雄心勃勃地憧憬,2025年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产量达到700万辆,行政调控在短期内碾压了市场规律。但问题是,可以持续吗?又靠什么持续呢?
与此同时,高额补贴的畸形诱导下,「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开始蔓延。2016年前生产的新能源车型使用体验糟糕到了极点,号称寿命可达5-8年的动力电池往往使用不到1年就衰减到无法使用。此外,掉电快、低温难启动、莫名断电等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燃烧等安全事故频繁爆发,让市场对这个行业的信心充满了忧虑。
一直以来,挂羊头卖狗肉都是部分企业套取财政补贴的拿手好戏,电动汽车行业自不例外。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毫不讳言地表示,他们生产质量差的小型电动汽车,为的只是完成配额、领到政府补贴。佛老都讲因果循环,而现实也一再雄辩地证明,脱离了经济规律的盲目补贴,除了干扰市场秩序,产能过剩的宿命避无可避。
中篇 弯道超车?
业内人士心照不宣,动力电池续航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电动汽车的致命短板,这个困扰全球电池研发工程师多年的技术瓶颈,至今难以获得革命性突破。即使在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得多的美欧日,电池的功率密度能够支撑的连续续航能力也有限,短时间内完全取代传统汽车并不现实。而有官部门呢,却想藉此实现弯道超车。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早已成熟的汽柴油发动机越来越高效清洁,页岩油技术大规模推广,如果电池技术不能获得革命性突破,那么新能源汽车距离普及就还遥远。道理很简单,新车购置国家财政补贴了,但动力电池寿命到期后更换费用昂贵,消费者会买账吗?一个缺少消费者支持的市场,政府支持力度再大也会虎头蛇尾。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根据今年9月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公告,8月美国日均石油产量1090万桶,自1999年来首次超过俄罗斯,从此前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摇身一变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美国拥有特斯拉这样的顶尖电动车企,正准备高价售卖页岩油,她会有动力引领电池科技开发、推广吗?恐怕很难。
至于动力电池技术原创研发,国内……呵呵不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有官部门完全等不及技术成熟就如此心急火燎地推广电动汽车呢?不绕弯子,是有官部门对传统汽柴油发动机骨子里等深深厌恶。为什么厌恶?落后的汽柴油发动机制造技术一直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被西方同行揶揄的短板,有官部门每每羞于提起。
‘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依托的从来都只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非先进的制造技术。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美欧日汽车制造商获准在国内生产、销售汽车,最大的准入门槛就是拿技术置换市场。外资企业要想进来,必须要与本土汽车厂商合作转让技术,而且后者还必须对合资公司控股,至少在川普入主白宫前一直如此。
外企很快就发现事情不太对劲:获得制造技术的合作伙伴迅速山寨出自主品牌,凭借廉价倾销策略挤占国际市场,而外资企业转让技术后就陷入了恶性降价泥淖。这么玩下去的结果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美欧日车企不干了,开始封锁敏感技术,甚至通过拿已经过时的技术来充当敲门砖,成功绕开国内相关部门的监管。然而,
有官部门获知真相后愤懑可想而知……根据世贸规则,故意设置市场壁垒的行为是被WTO明令禁止的,有官部门和外资企业围绕『被迫转让技术』矛盾越来越尖锐,再加上川普入主白宫以来加强了对华技术封锁,逼得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苗圩不得不亲自出来打圆场,称‘有关外国公司不得不转让技术的说法是一个误解。’
缺少核心技术支撑,内燃机显然也并不好造。决策者最终下定决心不跟美欧日在传统内燃机短板上缠斗,而着力打造一项能够自主主宰的新兴产业。嗯,越过锅台上炕,达到一种类似弯道超车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摆脱内燃机生产技术始终无法提高的梦魇,另一方面,藉一招鲜的新能源汽车颠覆世界汽车产业的传统格局。
然而舍弃内燃机制造纯电动汽车,技术始终还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而且新能源技术更难获得突破,尤其是在川普政府实施技术封锁后,行业前景会乐观吗?
下篇 推广乙醇汽油
无独有偶。2017年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宣布制定传统燃油汽车停产停售时间表。9月13日发改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通过财政补贴‘新兴’产业这种单一手段,电动汽车的销售数据堪忧,尤其在电动汽车暴露出动力电池寿命短板后。如何持续‘引领’消费呢?这是第一个考虑。第二个考虑,解决农民卖粮难突出问题,将储存陈化、霉变毒化粮食转变为乙醇消耗掉,既保证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又解决了粮食周转难题,看起来两全其美。
至于官面说法呢,有官部门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如环保、可再生、甚至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等等。且不说环保和可再生是建立在粮食作物过剩的基础上,如美国、巴西这种粮食过剩依赖出口的国家,人家推广乙醇汽油等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但对于粮食自给率越来越低、越来越依赖进口的国家,你建立起乙醇汽油生产线后,储存陈化、霉变毒化粮食用完了,难道要靠进口粮食生产乙醇汽油吗?
况且,乙醇汽油的缺点非常明显。首先是热值低,燃烧不充分,导致油耗比传统汽油要高,同样行驶一定里程,乙醇汽油等消耗量要远大于普通汽油,折合到价格里面非常不划算;其次,乙醇汽油动力性能、积碳效应都不及传统汽油;最后,酒精燃烧之后会反酸,而酸性物质会腐蚀汽车油箱周围的金属零件而导致其生锈。
结语。截至当下,全国已有15个省份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雷霆手段令人刮目相看。但不管有官部门将前景描绘得如何动听,客户体验始终是最重要的。强推乙醇汽油,将可能令挑剔的消费者不得不重新把目光投向电动汽车,毕竟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人性使然。出现这种局面会令有官部门感到遗憾呢,还是正中下怀?请将选择的权力交还给市场,只有经受得住市场检验的制度和科技才会有生命力。
斗室几日清静,红尘依旧喧嚣。封号以来,蒙铁粉们不离不弃,嘘寒问暖,也见识到了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者,在此一并谢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