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但因为他秉持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想法,也被很多人不齿,但都不影响曹操在后人眼中的知名度。
说起他的儿子,比较知名的就是曹植、曹冲和曹丕了,对比曹植“七步成诗”的才华和“曹冲称象”的机智,曹丕在世人眼中的印象却是陷害逼迫手足的黑心哥哥、篡汉称帝的乱臣贼子。
但其实他也有温情的一面,手足之情父子亲情他比谁都浓厚,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人物,他的文学才华并不输曹植,但却成为一个活在老爸阴影下的悲剧人物。
曹操一生共有25个儿子,曹昂是曹操的长子,可却因为曹操的缘故导致张绣投降后生变反水,在交战混乱中曹昂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曹操最终惨死。按理来说这样一个害自己儿子死亡的“凶手”应该被曹操记恨,找到适当的机会为自己儿子报仇,然而并没有。
后来张绣二次投降曹操,竟然得到曹操的重用,甚至与之结为亲家。在10岁的年纪就经历过那场战争的曹丕,对这样的结果很不理解。张绣反叛的那次让曹氏家族元气大伤,自己也只是侥幸逃脱,自己的哥哥更是因此去世,可是凶手张绣竟然还被父亲委以重任?
面对父亲的决定他没办法反抗,他只能采用辱骂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史料《三国志》注引《魏略》这样记载曹丕对张绣的怒斥,“五官将数会,发怒曰:‘君杀吾兄,何忍持面视人邪!’”。
曹丕内心的父子之情,从他写给父亲的祭辞中能够窥探。曹操去世后,曹丕写了一篇《短歌行》来哀悼。对比曹操写给父亲的《善哉行》,曹丕字里行间所写皆是内心所想,没有官方书面化的言语。
从开头的几句“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深深的悲痛和怀念。
普天之下,谁没有血缘亲情,只是在那个残酷的权力斗争面前,时局所迫,然后渐渐迷失自我。
弟弟曹冲去世,曹丕特地作了一篇《曹苍舒诔》来感伤抒发悲痛,可最终他从父亲身上接受的教育却是“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选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曹冲传》)。翻译过来就是“这是我的不幸,却也是你们的幸运”,最是无情帝王家,曹操奋斗一生的势力范围归属问题同样残酷,20多个兄弟的争夺战终究是要开始的。
再来说曹丕的文学成就,曹植的一首《洛神赋》流传千古,诗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样的名篇佳句放在整个中国古典文学中都属首屈一指。
《洛神赋》是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建安文学作为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邺下文人集团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流传至今。
曹丕,就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这首诗对后世创作七言诗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典论·论文》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先河。
曹丕的一生本也可以醉心文学,有更高的文学作品流传于世,也可以不让自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徒留骂名。可是活在父亲阴影之下的他太久了,也太压抑了。
在曹操的教育中,尽管也很看重文学才华,但最重要的依然是权力。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可,曹丕将自己的一生过成了悲剧。
历史上很多人都会为了儿子的发展扫清倚功之臣,但是曹操却没有,他将最终继承权交给了曹丕,却也为曹丕留下了像司马懿一类的狼顾之臣。不知道是对自身的疏忽还是对曹丕能力的自信?
曹操死后没多久,曹丕就篡汉为帝。也许是没有父亲这棵大树的鞭挞,抑或是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超过父亲,曹丕的奋斗脚步就此停滞不前,称帝仅仅七年,曹丕就去世了。
40多年的人生路,有30多年就是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的一生,有多少年是真正为了自己而活?他大概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引以为傲的曹魏政权,也只存在了46年的光阴,就拱手送给了司马家。
在深渊中凝望星空,或许就是曹丕悲剧人生的写照吧。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