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基金研究方法论有多硬核?历数30位基金风云人物,教你避雷!

市值风云基金研究方法论有多硬核?历数30位基金风云人物,教你避雷!
2023年09月19日 17:51 市值风云App

原标题:尊嘟假嘟?市值风云基金研究方法论到底有多硬核?历数30位基金风云人物,手把手教你避雷!

市场百态,适合自己的基金才是最好的。

作者 |紫枫

编辑 |小白

不知不觉,市值风云的基金人物志已经发布近三十期,目前基本涵盖了A股公募基金中管理规模靠前的风云人物。

今天风云君就跟大家唠叨唠叨基金研究的那些事,分享一部分我们平时研究基金会注意到的细节。

咳咳,话不多说,开始上课!

以偏股基金指数为矛,衡量基金经理的能力

当风云君打开一只基金时,首先会看一下它最近每一年的收益率表现,这基本也占据各个股票软件中最醒目的位置,不太会看近一周、近一个月、近半年那种数据。

看每一年收益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知道它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表现怎么样。咱基金部的研究员一般看完这个数据,大概就知道它过去几年的表现大概处于什么水平。

我们可以参考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930950.CSI)(以下简称“偏股基指”)来观察每一年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整体走势。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图)

通过偏股基指,我们至少能判断出该基金整体上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在过去是否能取得超越同行的收益率。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等宽基指数来与基金作对比。风云君曾做过简单的统计,发现公募基金要跑赢创业板ETF就已经很不简单。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2019-2020年是指数牛市,这段时间基金净值不翻个倍都不好意思见投资人,2021年是结构性牛市,新能源板块一统天下,医药医疗、消费等板块明显走弱,坤坤、春春们开始走下神坛。

记得有一阵子,支付宝的基金区还掀起一股相亲的风潮,持基规模大的,赚钱多的基民有机会得到灯光、掌声和女神。

不过,每一轮牛市都会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也是市场进入亢奋状态的标志之一。

2018年和2022年基本是熊市,净值亏损超30%的基金不少,尤其2022年是大量萌新基民入市后经历的第一个大熊市,亏得哭爹喊娘,天天含泪补仓。

风云君倒觉得,现在敢晒收益相亲才是真好汉。如果还有钱补仓说明资金实力雄厚,如果最近两年实现正收益说明投资眼光独到。

根据风云君的观察,这两年基金亏损的幅度如果能分别控制在18%和15%以内,那基金经理的控制回撤能力已相当优秀。

譬如,广发基金林英睿管理的广发睿毅领先混合A(005233.OF)在2018年仅下跌7.2%,在2022年还上涨了11.2%。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周海栋的代表作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166301.OF)在2018年下跌了14.8%,在2022年还上涨了13.6%。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这类的例子还很多,此处不一一列举。

因此,从每年收益率表现,我们能对这个基金经理建立一个模糊的印象,他在哪个期间表现比较好,哪个时间段跑输同行,做到心里有数。

还有不少基金经理在牛熊市都表现平庸,大家也基本可以直接pass,买相关ETF不香吗?

未虑胜,先虑败

买基金前,一定要先问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回撤。

投资者买基金时,满脑子都是收益率,这个月能赚多少钱,丝毫不注意风险点在哪,实际上也不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回撤。

然而,在牛短熊长的A股,上涨是短暂的,下跌和震荡才是常态。因此,控制回撤是保住本金最重要的手段,基金经理控制回撤的能力甚至应该与其创造收益的能力同等重要。

在市值风云“吾股”基金评级中,风云君对控制回撤的能力给予比较高的权重,吾股排名靠前的基金一般有比较优秀的历史回撤控制数据,如果能在收益方面表现更出色,那基本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风云君以前见过不少基民拍着胸脯说,我有五六十万,亏个七八万那都不叫事儿。

结果股市回调,他的基金亏了四五万,他就整夜睡不着,心疼那钱要是拿出来花该多好。

老铁们来股市都是求财,别最后搞得心力交瘁,反而还跟送命似的,那是得不偿失。因此,用闲钱投资,搞清楚自己能接受亏损多少个小目标很重要。

如果基金经理的管理年限能超过6年,那一般已经完整经历过2018年和2022年的熊市,可以通过历史回撤数据来判断这个基金未来可能出现的回撤水平。

例如,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OF)从2021年至今的每年收益率分别为-9.9%、-16%和-6.6%,看似并不算多。

但是如果查询其动态回撤图,会发现该基金从2021年2月开始下跌,在2022年10月底的回撤幅度达到惊人的54.5%。

换而言之,该基金从净值最高点回调了20个月,且净值已经腰斩,基民们眼睁睁看着账户上的数字灰飞烟灭。

(来源:Choice数据)

而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008903.OF)在2022年和2023年至今的收益率为-25.9%和-26.3%,跌幅非常恐怖。

从动态回撤图看,该基金的最大回撤就出现在近期,达到58%,与坤坤的基金其实在幅度上相差不大。

(来源:Choice数据)

跌到这个份上,基本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基民的承受范围,只能躺平装死。

而像鲍无可的代表作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A(260112.OF)虽然涨幅不算大,但最大回撤让基民非常舒服,历史最大回撤出现在2018年10月,约20%。

近年来回撤控制得非常好,2022年以来最大回撤只有8%,基民们体验感超好,自然会一直加仓。

(来源:Choice数据)

所以,除了每年的收益率表现,大家还应该注意看看该基金的最大回撤是不是你能承受的。

投资逻辑研究是重中之重

(一)投资逻辑分析当然不是为了凑字数啦!

紫枫很喜欢吃咖喱牛腩饭,但不代表未来一直会喜欢吃咖喱牛腩饭啊。

同理,过去表现很优秀的基金,未来不一定会延续优秀的表现,否则,投资也太简单了。

何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今年回撤突然放大了不少,基民体验感严重下滑。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我们唯一的抓手就是,基金经理能一直遵循其投资逻辑,且不换人,风格不漂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期基金人物志必须分析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只有了解他的投资思路,我们才能在无法随时知道基金持仓及交易的情况下继续选择相信他,尤其是在基金净值暴跌的时候。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风云君也收获了很多,知道许多表现优秀或差劲的基金经理的思路,对市场的理解也深入了不少。

我们一般能从网上公开的访谈、直播、定期报告中的投资分析等各个方面理解基金经理对当前市场的看法和其相应的投资思路。

投资框架无非是要解决三个问题,选哪只股,投入多少仓位,什么时候买卖,即选股、仓位和时机。

由于公募基金的仓位受基金相关法规和合同约束,大部分基金经理没有仓位上的决定权。

而受短期排名的影响,在牛市中减仓肯定不行,而在熊市中减仓可能会导致基金错失接下来的市场反弹而出现排名迅速下滑的情况,因此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大多数基金经理愿意保持高仓位运行。

基金经理能决定的,或者说能展现给投资人看的,一般只有选股和时机,前者尤为重要。

交易时机一般是基金经理在投资框架的指引下做出的决策,当然,有些时候还可能受情绪化影响。

至于到底是左侧或者右侧交易,这一般由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投资框架和标的能容纳的资金量等因素共同决定。受限于篇幅,本文不对这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自上而下的投资逻辑

市场的投资流派很多,不管在牛市还是熊市,每一位脱颖而出,为大家所熟知的基金经理必然是其投资风格与当时那段股市行情非常匹配,从而拿到出类拔萃的成绩。

投资风格主要分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那些说两者结合的基金经理在风云君看来,纯粹是墙头草,属于“既要,又要”的吹牛。

自上而下一般理解为从大处着手,从研究宏观、行业再到公司,主要挖掘行业出现困境反转、技术突破、政策倾斜等方面的机会。

01赛道型投资风格

自上而下的投资风格最常见的是赛道型投资,基金经理更多是关注行业是否处于快速爆发期,并以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公司自身业绩等方式作为佐证。

2019-2021年,A股流行的赛道型风格使不少基金经理名利双收。

无脑All in半导体板块的蔡嵩松凭借鲜明的特点出圈,这种收益率大起大落的炒股风格能吓跑市场的老司机。但扛不住萌新(小白)在牛市的疯狂,管理规模竟也能在2021年末飙升至410亿,相比2019年初的15亿涨了26倍。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2020-2021年,新能源板块接棒消费、医药,又掀起新一轮赛道炒作狂潮。

不少新人靠着豪赌这个板块而获得极其亮眼的成绩,如崔宸龙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股票(005669.OF)在2021年净值暴涨1.2倍,施成的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007689.OF)在2020-2021年净值合计上涨2.3倍。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不过,要论A股赛道股投资的鼻祖,不得不提到上投摩根的杜猛。

杜猛2015年就追“互联网+”,2017年转投漂亮50,2019年及时上车猪肉股,2020年又加大电力设备板块的投资,今年上半年又调仓至通信和计算机板块,可谓紧随热点。

因此,他的基金每轮牛市都涨得挺好,但每轮熊市都会栽个大跟头,对基民而言属于高难度投资。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但是,这类基金经理群体会有鱼龙混杂的情况,例如今年的AI板块大爆发,凡是配置这个行业的基金经理大多声称自己是看好AI未来的表现,但实际上就是在追涨杀跌而已。

02行业轮动逻辑

自上而下还有另一种投资逻辑,即以周期为主。

基金经理会重点考察整个行业是否处于一个周期底部,及时追踪行业的景气度变化,在供需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时及时出手,并且在行业回归到均值的时候兑现利润。

这种交易框架不一定能获得暴利,这取决于市场对行业的转折有多高的预期。

但是,这类投资难度很高,必须要求基金经理背后有一只经验丰富的投研队伍做支持,且往往只能取得比较合理的收益率。

这就需要基金经理耐得住牛市中短期排名不佳的寂寞,但在熊市中,由于进场的位置相对较低,往往能跑赢大盘。

目前国内这类投资框架的标志性人物就是周海栋,他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混合(16601.OF)是最近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冠军,最近5年收益率均为正数。

他在2020年以后基本形成了一套目前看来行之有效的行业轮动投资框架,2020年重仓计算机板块,2021年调仓至有色金属、煤炭等顺周期板块,基本踩准了节奏。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另外,自上而下的投资风格还包含了行业主题基金,例如在消费、医疗、新能源等具有较长产业链的行业中精选脱颖而出的公司进行投资,这对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对行业的理解深度和前瞻性有很高的要求。

一些表现不佳的行业主题基金甚至连相关行业ETF都跑不赢,这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三)自下而上更普遍

在A股,宣称自己采取自下而上的基金经理很多,这是几代投资人接受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后而形成的正统观念。

几乎每一个资深基金经理都能随口说出“护城河”、“ROE”、“市场先生”、“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等耳熟能详的术语,似乎自己投资框架里面没有这几个词就要被投资人唾弃似的。

在价值投资最火的那几年,像但斌的那本《时间的玫瑰》、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几乎成了投资者必读书。

当然,这几年的市场教育了许多投资者,价值投资不是金钥匙,价值投资者之间在实际交易上的差异也非常大。

自下而上的投资风格要求基金经理对个股的研究要深入至全市场的领先水平,对公司的熟悉程度如臂使指,才能在公司走出低谷时及时买入,在公司股价显著高于其价值时离场。

当然,在基金实际运作过程中,这类基金经理大多选择在熊市中硬扛,这一方面是因为基金规模太大,难以大幅减仓,另一方面还是打算坚守能力圈,只投自己熟悉的公司,除非公司本身陷入了此前难以预测的困境。

这种风格比较典型的基金经理有富国基金的朱少醒、睿远基金的傅鹏博、易方达基金的张坤、泉果基金的刚登峰等。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张坤强调投资框架是自下而上选择标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2019-2020年的爆火正是来源于基金在白酒板块上配置了很高的仓位,且市场的“春风”吹到这些板块上。

张坤的管理规模从2018年末的191.2亿迅猛提升至2020年末的1243.8亿,暴增5.5倍,实际上还是吃到了赛道红利。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最近5年,这些基金经理的基金净值波动普遍比较大,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坚持坚守能力圈,坚持把“好行业、好公司”放在首要位置,重仓股在牛市涨得有多好,熊市就跌得有多深。

虽然他们这些基金近两年亏了不少,引起基民比较重的负面情绪,但风云君对这些风格不漂移、不追热点、不做低吸高抛,能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基金经理内心是认可的。

无他,谁让市值风云的研究方法论与这些大佬高度契合呢!风云君屡次看着他们持续上车吾股评分居前的上市公司,难免会有英雄惜英雄的感受。

当然,价值投资的重点还有“好价格”,而市场上也有一些基金经理把“好价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甚至是“好行业、好公司”的前面,即非常重视低估值,秉着“人弃我取”的心态,赚的是均值回归的收益。

这群基金经理往往不能在牛市中取得亮眼的成绩,但在熊市的回撤控制得相当好。

比较典型的人物是中庚基金的丘栋荣、嘉实基金的两位价值风格总监张金涛和谭丽、圆信永丰的范妍、景顺长城的鲍无可等。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风险偏好较高的基民一般看不上这些基金经理在牛市的收益率,嫌弃其来钱太快,主题型基金更香,但一两轮牛熊下来,复合年化收益率反而不亚于主题型基金。

不过,做低估值的投资思路同样需要很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因为估值低的企业一般处于成熟行业或基本面出现问题,演变到最后可能会变成价值陷阱,基金经理以为自己抄的是底,结果只是处在下跌阶段的半山腰。

所以,分散持有是上述基金经理比较普遍的配置策略,不能让一次的失败严重影响到整体净值。

(四)均衡VS All in

这里简单提一下基金公司的投资决策委员会。

一般而言,基金公司的投委会会给出一个投资范围,基金经理基本只能投资名单以内的基金。

而投委会成员的投资决定会影响整家公司的投资方向,就像我们此前分享的,易方达基金和鹏华基金在白酒板块上仓位较重,广发基金在新能源板块上仓位很重,这种特性会使基金公司整体收益往个别板块倾斜。

(来源: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近两年,受限于许多基金经理的糟糕业绩,基民普遍对公募基金的收费机制、基金经理的职业操作提出不少的质疑。

基金公司也通过增持基金、降费等方式企图挽留基民,但是收效甚微,不少基民还是投向了ETF的怀抱,甚至还有很多人退出股市。

这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只有经过多达两三轮牛熊市的大浪淘沙,基金经理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分化,真正优秀的基金经理也才能用实力为自己背书。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找到长期收益上十全十美的基金经理,事实上也不可能存在这个人。基民应该寻找的是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经理。

风云君通过一篇篇基金经理的研报覆盖,最终会建成全市场最全、最细致、最客观的基金经理数据库,通过“吾股”基金评级的可视化产品呈现给大家,让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为大家熟知。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咱市值风云App哦,也欢迎大家提出意见,一起见证基金大时代的到来。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

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