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域“碳九”泄露,不能让化工企业成为“定时炸弹”

泉州海域“碳九”泄露,不能让化工企业成为“定时炸弹”
2018年11月07日 11:11 鱼眼观察

作者于平,资深评论人

除非特别注明,本号文章皆本人原创

据媒体报道,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一艘执行碳九装船的船舶与码头连接的软管处发生泄漏,造成6.97吨碳九泄漏。整个港区异味弥漫,当地许多居民半夜被呛醒。一些居民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头晕,喉咙疼痛现象。

化工品泄露发生后,大片油污随潮水漂到附近渔排,对鱼排泡沫材料造成腐蚀导致渔排沉陷。养殖户辛辛苦苦养的鱼,一跑而光。而剩下的鱼因为被化工污染,没人敢买,每家养殖户都损失惨重。

事故发生后,涉事企业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公开承诺,将赔偿养殖户损失。养殖户损失当然应该赔,而且,此次化工泄露,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相关的治理和环境修复,东港石油化工同样得买单。此外,化工泄漏产生了高浓度有害气体,是否给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损害,是否应给予赔偿,这笔账同样不能一笔勾销。

种种信息显示,泉州海域化工泄露,恐怕不是一个“意外”。虽然当地环保部门称,是油船连接至码头的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导致部分油品泄漏。但是,软管法兰垫片老化、破损,显然不可能一下就发生,事先肯定有相关征兆。正如海恩法则所指出的:一起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软管是连接油船和码头的,里面输送的是危险化工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对于海洋环境将是一场灾难。显然,这一输送管线无论如何都该严密看护好。在这次事故之后,需要追问的是东港石油化工有没有做好对于管线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如果定期巡查更换,怎么会连垫片老化、破损这种重大安全隐患都没有发现?

在网络上,一些泉州本地的网友更质疑,相关化工企业选址不当,有人指出,之前多次出现石油化工厂半夜偷排废气,导致居民夜不能寐。有人抱怨,长期以来炼油厂、石化都在污染着泉港。这些质疑声音,可能触及这起化工泄露事故的深层次因素。

资料显示,泉港区是国家九大炼油基地之一,入驻石化企业约28家。其中主要涉及甲苯、苯乙烯、丙烯、 氨、环氧乙烷、液氯等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几十种,约有 12家企业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有15家企业存在危 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此前,官方信息层披露,当地部分化工企业存在“厂村混杂”。由于前期规划等问题,一些企业周边有村民居住,特别某企业的液氯储存场所风险值超过个人和社会允许值,事故影响和严重程度增大。个别危险化学品企业建厂较早,前期未经正规设计,后期改动。(信息来源:泉港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第8期,作者为泉港区安监局工作人员)

从相关新闻图片可以看到,在事故发生当地,一排排高耸的化工储存罐下面,不仅有渔业养殖区,更有大片的渔民住房。渔业养殖区、渔民居住区和化工企业近在咫尺,明显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涉事化工企业,还靠近人口密集的泉州市泉港区,这次化工泄露发生后,呛人的异味就迅速扩散到主城区。一边是繁华的城市,一边是危险的化工邻居,这恐怕是更不可忽视的巨大风险。

此前,环保部门曾对全国化工石化项目环境风险进行过大排查,在排查的全部7555个项目中,布设于城市附近或人口稠密区的有2489个,占32.4%。许多石化企业本来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但随着许多城市的城区范围不断扩张,居民区逐渐接近甚至包围石化园区。

虽然有关部门一再发文要求对这些石化企业进行搬迁,由于化工企业搬迁成本巨大,重新选址困难,许多高危化工企业的搬迁一直久拖不决,成为化工“定时炸弹”。南京“7-28”爆炸,青岛黄岛输油管道爆燃等重大化工事故,都暴露了类似的问题。

那么,泉州海域化工泄露事故背后,是否也存在选址不当的问题?民众对于化工企业的担心质疑,是否属实?对于这起重大化工事故的调查,显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落实事故企业赔偿责任的同时,当地政府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尽快公布这次事故的真相,并全面排除隐患,让民众健康和海洋环境,走出化工威胁的阴影。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