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怎么越卖越贵了?

羽绒服怎么越卖越贵了?
2024年01月04日 22:07 赵继成

波司登们越卖越贵,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撰稿氢小妹,全文3500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

这个冬天,羽绒服越卖越贵了。

前不久,一则有关“国产羽绒服卖到7000元”的消息登上了热搜,引发了大量讨论。

网友们纷纷喊话:“月薪2万也买不起羽绒服”、“凛凛寒冬,羽绒服刺客又来了”、“我们消费是理性的,商家定价是盲目的吧!”

一搜价格不难发现,SKYPEOPLE售价最高的是一款羽绒风衣,卖到7200元;国民羽绒服品牌波司登一款7800元的羽绒服没卖出几件,但这价格却纷纷引人侧目……

这样让人意外的定价还有很多。

与此同时,跟7000元贵价羽绒服一起升上热搜的,还包括“波司登平均价格已升至1600元”。

不知不觉间,曾经那个你“看不上”的波司登,竟然变得“攀不起”了。

在很多消费者追求高性价比、消费降级的时候,羽绒服凭什么敢越卖越贵?消费者真的会买账吗?

1

越卖越贵

毛利却下滑

羽绒服的确是越卖越贵了。

一组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间,中国羽绒服均价从438元升到656元,其中大型防寒服的价格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

而近两年,羽绒服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定价几千甚至近万元的品牌比比皆是。

代表品牌波司登当然也不例外。

此前,波司登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朱高峰就曾在2021年底透露,集团整体的平均价格已升至1600元,未来三年均价将增至2000元,主要销售价位在1500元-1800元之间。

实际上,早在2019年,波司登就推出了11800元的登峰系列羽绒服,价格直逼加拿大鹅等国际大牌。

贵价背后,是波司登的“品牌高端化”策略。

2017年,波司登正式进军高端羽绒服市场,并通过赞助国家南极科考队珠峰登山队获得品牌背书;2018年,波司登羽绒服首次亮相纽约市装周,以《富春山居图》为背景展示东方服饰魅力。

自那时起,波司登羽绒服吊牌均价就开始连年上涨,从2017年的1000元涨到了2020年的1600元,如今均价又涨到1800元,涨幅高达80%。

高价,当然并不能直接代表就是“高端”。

波司登开始寻求与奢侈品牌联名来凸显:2022年,波司登玛莎拉蒂合作推出联名系列羽绒服,售价在4299元到4999元不等;今年又和Burberry设计师合作几块风衣羽绒服和滑雪服,产品定价均在5000元以上。

一切商业策略都是为了最终的盈利,把羽绒服卖的贵一些,让波司登赚的更多了吗?我们不妨在财报中寻找答案。

11月27日,波司登正式发布2023/24上半财年业绩。

数据显示,2023/24上半财年(3月—9月),波司登集团收入约人民币74.71亿元,同比增长20.9%;净利润约人民币9.18亿元。

2023/24上半财年,主品牌波司登收入44.21亿元,同比增长25.5%;贴牌加工管理业务收入20.42亿元,同比增长7.8%。

看起来一片向好,但更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报告期内波司登整体毛利率为61.2%,同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其中波司登主品牌同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雪中飞下降2.3个百分点——价格一路飞涨,波司登的毛利率却下降了。

第二,贴牌加工管理业务收入20.42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27%。如此高的占比意味着压缩了高端品牌的比例,或者反过来看,高端羽绒服的市场空间毕竟有限。

贴牌虽然可以放大品牌体量势能,创造更多营收,还不可避免带来一个问题——品控管理。作为一家知名品牌,稍有不慎便会遭到质量反噬。

曾经的亲民品牌想要高端化,波司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光靠涨价,恐怕是圆不了波司登的高端梦的。

2

疯狂砸钱

多产品矩阵尚未成型

与波司登售卖价格一起水涨船高的,还有其营销费用。

财报显示,近五个财年以来,波司登包含广告宣传费用等营销开支水涨船高,从34.4亿元上涨到61.25亿元,5个财年度的广告营销开支高达248亿。

如果再加2023/24上半财年的20亿,5年半的广告营销开支高达268亿。

为推动转型升级,波司登营销也紧跟时代,向年轻人喜欢的新媒体倾斜,涉足抖音、小红书等新渠道,开展跨界合作。

同时,波司登还签约杨幂、陈伟霆、肖战、杨紫等一线明星作为品牌代言人,不断增加品牌曝光度——每一项都价格不菲。

纵观这两年的消费市场,消费降级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路向高端化转型的波司登也不得不考虑适应多维度的市场。

首先,先从羽绒服这个品类来看,中低端就没有价值吗?

实际上,在业绩沟通会上,波司登集团总裁高德康这样说的,“我们会抓住中高端羽绒服市场的机遇,也关注到了中端和高性价比羽绒服市场的发展机会。未来将面对细分市场,拓展市场份额,实现羽绒服市场的全面覆盖。”

细分波司登品牌羽绒服矩阵,除了波司登品牌,还有冰洁、雪中飞两大品牌。其中,波司登定位运动羽绒服,雪中飞、冰洁则聚焦中低端男士和年轻时尚女士羽绒服市场。

波司登的计划是,未来将旗下子品牌雪中飞定位于普惠高性价比羽绒服,与主品牌波司登形成差异化布局——趁机把雪中飞捡起来做大,成为高德康眼里最大的机会。然而,雪中飞体量并不大,财报显示营收仅2.65亿元,与主品牌相去甚远。

其次,除了羽绒服产品之外,其它多元化产品表现差强人意。

在是否聚焦羽绒服的问题上,波司登曾反复“建立又推翻”。

2007年,为打破单一业务依赖,波司登成立了非羽绒服事业部,将业务拓展至男装、女装、童装等领域,并大力扩充品牌矩阵。

彼时,公司高层喊出几年内“将非羽绒服比例增加到40%以上”的口号。但并未如愿。

2014年后,在眼见多元化发展无望之后“迷途知返”,不得不选择重新“聚焦主航道”,再次将公司发展重心放在羽绒服市场上。

如今,波司登多元化战略又“重出江湖”。为了不再只成为一个季节性玩家,波司登从2022年开始拓展防晒系列,甚至卖出了千元防晒。

有网友感叹,“波司登的防晒服,卖出了羽绒服的价格。”不过,从财报中看,贡献并不高。

3

过度涨价

消费者不会买账

交出一份还算满意的财报,但市场对于波司登似乎热度不高。

截至2024年1月3日,波司登收于3.36港元,市值不足370亿,相比开年的3.57港元基本滞涨,相比2021年9月的6.57港元高点,几乎腰斩。

这一定与市场表现息息相关。

回到我们最初讨论的问题,羽绒服凭什么越卖越贵?

曾几何时,羽绒服在大众的认知里,不过就是一件冬季保暖的必备单品,可能会有人花多一点的价格,为的是买到一件能足够暖和的衣服,无论如何羽绒服和万元的奢侈品也搭不上边。

但现在,羽绒服早已脱离单一保暖功能,消费者不仅仅要为羽绒服面料、颜色、款式本身、甚至科技属性付费,也要为品牌的附加值来掏腰包。

羽绒服价格飙升,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根据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的新国标,羽绒服“含绒量”的标准修改为“绒子含量”,与国际市场接轨,但这两年鸭绒、鹅绒的价格上涨了近20%。

源头涨了,下游也要涨。但对于波司登的涨价,消费者似乎并不十分买账。最明显的是,波司登的登峰系列羽绒服卖得并不好,在一些电商平台已下架。

或许是为了平息“贵价羽绒服”的舆论风波,波司登在财报会上解释,要加大对普惠羽绒服赛道的布局。

实际上,当拼多多的市值一路超过同行、甚至一度超过阿里巴巴,下沉市场的魅力愈发体现出来。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降价、平价策略成为很多消费企业的必经之路。

例如以喜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再如赵一鸣零食、零食很忙等在三四线城市狂奔的县城小店……他们的日渐火爆,正是如今消费大环境的真实写照——不需要奢侈,只求性价比。

反其道而为的羽绒服们一再涨价,这并非完全不可,只要价值足够,消费者依旧会愿意买单。但为了定位高端而刻意提高价格,一定会遭到反噬。

曾几何时,波司登也是国货品牌典型代表——1976年,24岁的波司登创始人高德康靠着替品牌代工发家,创业早期全部家当只有8台缝纫机;1999年,波司登羽绒服已经远销瑞士;2007年,波司登成功登陆港股市场……曾经的风光让国人感到扬眉吐气。

当国产品牌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试图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高低,消费者的国货情结一定会带来一些正向反馈,但前提是不要想着割韭菜——

不如想想,还记得翻车的花西子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