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直播预告 | “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2024年06月22日 09:56 新京报书评周刊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护?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他们共处?

哈佛大学教授凯博文,在妻子琼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开始了作为“照护者”的生活。他在书里写道,“我在照护这个问题上,掌握了非常客观的专业知识。可与此同时,我作为一名照护者,却又是如此普通。我在照顾琼的同时,也从中学习着关于照护的一切。”因而,在这本书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个如何在人生困苦中“使幸福变得更加厚重和可贵”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故事,也是一个精神科医生、医学人类学家和照护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医疗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悖论的思考。

6月24日(周一)19点,《照护》作者凯博文和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潘天舒、作家于是,将共同探讨“照护”在当代的重要性和困境,探讨“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意义。毕竟,我们都曾是、正是或将是所爱之人的照护者。

2024年,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年度活动主题“2024日常出逃计划”——我们期待在不同的话题下,与创作者共同去探讨,如何借由阅读与创作获得超脱性的发现时刻,找回属于自己的人生。在这本书的“尾声”部分,凯博文提到“照顾他人其实也是照顾自己”,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似乎“照顾自己”变得特别重要,人处于社会系统和生活世界的脆弱平衡之中,被要求更高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被异化为一个“工具”,患有抑郁症的概率也大幅增加,所以,在当下,尤其是年轻人中间开始流行“微出逃”,给自己一段时间,脱离现在的生活,哪怕只是短暂的gap day(间隔日),也期待在彻底地逃离过后,重新获得力量投入日常。凯博文也将对此给出他的思考,希望可以带给读者朋友们以启发,让我们都成为更好地照护他人、也照护着自己的人。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美]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 著,2020年11月,中信出版社

照顾他人其实也是照顾自己。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的灵魂也终将以某种你不曾想见的方式得到重塑。                                                 

——凯博文

凯博文和妻子琼。中信出版社/供图

在近八十岁之际,凯博文撰写了此书。他的一生著述很多,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有很高的理论建树,这本书或是他的封笔之作。晚年陪伴失智妻子的体验,构成了他阅历的极致、生命理解的巅峰,也让他将自己的学术经历与人生经历相结合,从个体疾苦到人类疾苦,从亲人照护到社会照护,展现了他对于生命照护的深刻理解。

在我们的社会体系和医疗体系中,照护被忽视得太久了。而凯博文以他自己毕生的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照护,在当代的重要性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

分享对谈

 对谈嘉宾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

国际医学人类学界和精神卫生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是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世界卫生组织(WHO)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深顾问。他曾获美国人类学博厄斯奖、世界精神卫生联合会杰出公民奖。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医学院,而后在哈佛大学任教逾四十年,是哈佛文理研究生院和哈佛医学院双聘终身教授。出版有《照护》《疾痛的故事》《道德的重量》《苦痛与疾病的社会根源》等多部专著。

凯博文与中国渊源深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来到大陆做研究的美国专家之一,在哈佛期间也培养了大批中国人类学家,至今仍与中国学界有广泛学术合作。

潘天舒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哈佛医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医学人类学、城市社区和商业民族志研究,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老龄化和护理实践等国内和国际研究项目。

于是

作家,文学翻译。著有《有且仅有》《查无此人》等小说和散文。译作包括诺奖得主托卡尔丘克、布克奖得主阿特伍德、国际布克奖得主莱纳菲尔德、惠特布莱德奖得主温特森、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蒂芬·金等英美作家的著作三十余部。

 活动时间 

2024年6月24日 (周一) 

19:00-20:30

 直播预约 

 相关图书 

《照护:哈佛医师和阿尔茨海默病妻子的十年》[美] 凯博文(Arthur Kleinman) 著2020年11月中信出版社

阿尔兹海默病是什么?如果有一天家人突然不认识你了,你该如何应对?如何劝慰?如何照料?面对一场注定以“失败”告终的战斗,面对亲人终将失去理智、失去自我的结局,被现实击中的我们,该如何与孤独共存?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彼此“照护”的动人故事。凯博文在妻子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后,作为一个丈夫同时也是医生,开始了对她的悉心照护。书中讲述了他在医学领域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和妻子的点滴故事,从中我们能看到凯博文与妻子之间真挚、笃厚的感情,能看到现代医学及医学教育对于“照护”的忽视,能看到“照护”如何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找寻到了意义。他以自己毕生的经历强调,“照护”才是医学的核心。

运营团队

联合主办 新京报书评周刊 中信出版社

本文编辑 张瑶

海报设计 中信出版社

本文校对 穆祥桐

新京报书评周刊

隶属于新京报的文化领域垂直媒体,自2003年创刊以来,新京报书评周刊深耕于文化出版动态,向读者提供有关文学、社科、思想、历史、艺术、电影、教育、新知等多个领域的出版动态与学界动态,提供诸如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创作者深度访谈等深度文化内容。

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日常出逃计划”

2024年,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年度主题“2024日常出逃计划——一场以阅读为名的脑洞漫游”。在全年的采访与活动中,我们将收集嘉宾面对日常生活,借由阅读与创作获得了哪些超脱生活琐碎的发现性时刻,如何在阅读和思考中,重获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