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2024年04月28日 11:24 护士网

MARSI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和所有年龄的患者中,由于PICC维护需要反复在同一部位更换敷贴和使用消毒剂,加上患者本身较差的健康状况使得导管部位皮肤容易受到各种刺激。其发生不仅与皮肤和粘胶之间、真皮层细胞之间的附着力有关,也与皮肤活动情况和屏障功能有关。PICC置入部位、敷贴更换、使用消毒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MARSI的发生。

PICC置入部位的选择

有研究将人的上臂从内上髁到腋线划分为3个颜色区域,分别为红色、绿色和黄色,绿色区域的近心端3~4 cm是最佳置入部位。此处筋膜带稳定,更易于稳定血管,穿刺更加方便,且毛发较少,避免了肘部和肩部运动对于敷贴的影响,更易于固定外露部位。

有研究比较了隧道式PICC和非隧道式PICC的作用效果,发现隧道式PICC能更好地预防包括MARSI在内的导管并发症,其原因可能是隧道式导管从绿色区插入皮肤,在皮下形成隧道,进而从黄色区插入血管减少了置入部位渗出,避免导管对皮肤的刺激。

有研究发现,置入部位在黄色区远心端的患者感觉舒适度最高,绿色区域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更高,因该研究在夏季进行,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短袖边缘的摩擦导致绿色区域有更高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

靠近腋下的黄色区产生汗液较多,毛发较长,可能会导致细菌定植,影响敷贴的粘性,但是与绿色区相接的部位仍然是较为理想的部位,也可以采取该部位进行穿刺。

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推荐,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置入部位选择以非惯用手或遵循患者的意愿为主,但在临床中,患者通常会将自己的生活习惯纳入考虑,而忽视对治疗的考虑。

消毒剂种类选择

局部抗生素是通过渗透到角质层来杀死微生物发挥消毒作用,任何溶剂或消毒剂都有破坏细胞间脂类而造成皮肤屏障损伤的潜力,任何局部应用的化学物质都有可能引起刺激或超敏反应。

第8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推荐将葡萄糖酸氯己定醇作为PICC穿刺部位首选消毒剂。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皮肤消毒剂有聚维酮碘、乙醇、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等。有研究发现,2%葡萄糖酸氯己定增加了PICC置入部位过敏性皮炎的发生率,但相比0.5%聚维酮碘减少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另有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含0.5%和1%的葡萄糖酸氯己定醇与10%聚维酮碘相比,减少了PICC细菌定植的风险。

消毒剂充分待干

临床中大多数敷料在一定程度上是透气不透水的,这种特性会增强局部消毒剂的渗透,且敷料的封闭性可能会升高皮肤温度,增加皮肤的水分丢失,加强消毒剂对皮肤的刺激。有研究显示,含醇溶液的待干时间为32~43 S,而含碘溶液待干为108~129 S。

在使用敷料之前,必须保证消毒剂充分待干。待干不充分不仅会增加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还会使敷料中含有的粘合剂失效,导致固定效果不佳。

此外,肘部在运动时,敷贴与皮肤之间存在摩擦力,当湿气存在时,皮肤会软化膨胀,布满皱纹,从而导致摩擦力增加,导致湿性皮肤比干性皮肤更有可能承受损伤,而且也可能导致敷贴功能失效,从而导致脱管等并发症。所以夏季留置管道期问以及易出汗体质的患者应给予个性化护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