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发布的ChatGPT模型引发了新一轮全球人工智能热潮,国内的AI四小龙自然不会缺席……
近日,商汤科技(00020.hk)首次公布了“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产品,并推出了一系列基于“日日新”的生成式AI模型及应用。
其中,在商汤科技展示自家AI内容创作社区平台“商汤秒画SenseMirage”的环节中,所演示的精选模型中出现了AI模型站civitai的图片,有网友爆料称疑似直接搬运图片伪装生成,甚至有的图片都不是模型生成的,而是直接下载的图片,引发业界质疑。
从现场演示来看,该模型底部确实有显示civitai的文字注释。这是继商汤科技被曝出财务“造假”之后,又被质疑的“造假”风波。
“造假”争议下,商汤股价在大模型展示后首个交易日的4月11日,高开跳水,由开盘涨约15%迅速跳水至跌5%,最终当日收跌。
随后,商汤科技回应称,“秒画不仅融合了商汤自研文生图生成模型,还支持一键导入多个平台的开源模型或上传用户本地模型,并对其进行特异性推理加速优化”。
不过,对于商汤这样解释,市场似乎一点也不买账,反而更加的认定了商汤模型底层逻辑算法存在问题,导致股价在“日日新”展示后连跌9个交易日,由最高3.7港元下跌至4月21日收盘时的2.38港元。
“讲故事”的商汤?
事实上,商汤科技翻车的情形不只“日日新”模型,还有去年8月,商汤发布了一款名为“元萝卜SenseRobot”的AI下棋机器人,标准版1999元,Pro版2499元。为此商汤还专门请了知名跳水运动员郭晶晶为其代言。
但这款产品一经问世,前期的高期待霎时变为失望,更是引来业内人士的热议:“看来AI商业化真的很难,搞出了这么个伪需求的东西”;“典型的拿着锤子找钉子的产品设计思路”;“门面性质的东西罢了”……商汤科技推出的AI产品如此漏洞百出,也难怪被业界诟病公司在“讲故事”。
据公开消息,有商汤的前员工曾在职场社区脉脉平台爆料:" 同事说四个月了,每天 PPT,大家都一样,没有产出,别慌,还有说自己两年了,什么项目都没做成。" 还有员工把商汤比作一个 " 娱乐公司 ":" 公司的会议室特别多,但是还是感觉不够用,约不到会议室,所以你能够经常听到一些人在公共区域开会或者讨论,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讲故事’。"
从商汤科技近年来的各项表现来看,“讲故事”这个说法或许并不是空穴来风。
商汤科技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营收占比分别为38.4%,28.8%,25.1%,和7.7%。
显然,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商汤两大主力收入来源,2021年两大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达87.3%,2022年有所下降,合计占比67.2%。这两大业务本质上属于安防业务,而安防这个容量有限的市场,早已经变成了一片红海。
近年整个AI行业的进入门槛大幅降低,技术越发普及,在商业落地上,各家厂商的技术差距正在缩小。随着安防领域内的老牌玩家,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不断补齐自身的短板,和这些在渠道、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传统软硬件厂商相比,AI公司的算法优势反而被削弱。
有业内人士称,“在2018、2019年的时候,AI技术还是很赚钱的。一路(台)摄像机硬件的价格只有几百块,而为其提供AI技术可以达到一路1万块。合计下来一个地铁站可以卖到100多万。但在海康威视、大华本身就售卖摄像机硬件,如果采购量达到10万路,甚至可以将AI企业立身之本的软件当作赠品。”
结合上述业内人士所言,过去两年商汤科技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两大业务大幅下降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同时,也进一步解释了商汤科技近年来为何频频向其他热点领域靠拢的原因。
随着智能汽车的热潮开始席卷全球,商汤科技在2021年推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SenseAuto绝影,并在去年一季度专门成立智能汽车事业群,试图拓展AI技术落地新场景。
另外,在元宇宙成为AI领域热点概念的时候,商汤科技自然也不能缺席。2022年,商汤科技斥巨资入股了一家即将赴港上市的“元宇宙”企业,飞天云动科技有限公司。
飞天云动在其招股书中提到了超过300次“元宇宙”,如出一辙,早在商汤科技IPO之际,其招股书中就曾提到过47次“元宇宙”,并声称其SenseMARS 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元宇宙赋能平台之一。
如今,“日日新”模型的翻车,还有很多“故事”要讲的商汤科技又将如何讲下去呢?
五年亏损超400亿元
如果只是“讲故事”,商汤科技还不足以让市场如此担忧,关联交易“和烧钱”上瘾才是致命伤。去年3月,《CapitalWatch》发布了名为《AI神话爆破九问商汤科技》的做空报告,指出商汤和公司股东软银旗下的公司JapanComputerVisionCorp.(JCV)以及公司股东淘宝旗下的阿里云之间存在可疑的大额关联交易等问题,试图揭露商汤科技借助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和财务造假的真相。
该报告还援引《(2020)苏(0903)民初(1048)号》民事裁定书为证据,原告商汤公司、被告精仪达公司及上海易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方之间为循环贸易,此案出现“走单、走票、不走货”的情形。
所谓“走单、走票、不走货”的情形,即采购过程出现确认收货的单据及开出发票,却没有交付实际货物。有学者认为企业此举目的是在利用大宗商品贸易活动,增加业绩或融资金额。
在商汤科技最新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显示,去年公司和JCV依然存在关联交易,而和阿里云之间的关联交易已经取消了,但在2021年和阿里云之间还存在787万元的关联交易,总体来看,商汤科技和关联公司之间的销售金额大幅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商汤科技和阿里云之间的交易金额达1.6亿元。
2022年商汤科技和关联公司之间关联交易的减少,不知是否受《CapitalWatch》发布的做空报告影响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商汤科技营收为38.09亿元,同比下滑19%,不知是否和关联交易金额下降有关。不过,严重依赖关联交易的商汤科技,依旧没有改变连续巨亏靠烧钱续命的状态。
数据显示,商汤科技近几年持续亏损,业绩丝毫没有改善的迹象,仅2022年就亏损了60.9亿元。其中,2018年至2021年,商汤科技分别实现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和171.77亿元,五年总共亏损了438.26亿元。
与烧钱上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管的薪酬依然高不可攀。
三位高管薪酬12亿
《CapitalWatch》报告中还特意指出了商汤科技高管薪酬过高的问题,三高管薪酬达 12 亿,这一点在商汤科技2022年年报中也确实有所体现。2022年公司年报显示,商汤科技董事和高管中,董事会执行主席、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徐立,执行董事及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和执行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徐冰的薪酬分别是5.22亿元、3.82亿元、3.1亿元,合计12.13亿元。
虽然从报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位高管薪酬中大部分以股权为主,但部分股民并不买账,认为“股权”薪酬也是薪酬的一部分,虽然这部分股权有一定时间的禁售期,但是最终的结局都只有一个,就是减持套现。
事实上,投资者对禁售期结束后高管们要减持套现的担忧,并不是捕风捉影。软银和阿里等原始股东已经给他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精准”减持。
2022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迎来上市之后的首次解禁,上市前投资者和基石投资人全部解禁,持股合计占比超70%。受此事件冲击,公司股价在当日暴跌46.77%,并在次日继续跌18.85%,两个交易日累计跌56.8%。虽然商汤科技于去年6月30日早上就发布公告表示,徐立博士、王晓刚博士、徐冰及集团若干管理层成员以公司为受益人持有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自愿锁定期延长6个月至2022年12月29日,但依然不能阻止资金的出逃。
根据各轮融资数据,商汤科技A轮融资者包括IDG与科大讯飞,分别投资了4.5亿股与2500万股,融资成本为0.02美元,如果按照当日股价抛售,将坐享近20倍的收益。后续进场的软银、阿里等投资机构,由于融资成本也相对较低,按照当日股价计算,也将获得一定收益。
在商汤科技大股东解禁期到期之后,随着公司股价在去年11月开始触底反弹,大股东开始陆续减持商汤科技股份。梳理过往减持数据可以发现,截至5月1日,软银集团一共减持了四次商汤科技的股份。
第一次减持发生在2022年12月,软银集团以1.9769港元/股的价格出售了商汤1294.8万股;第二次减持发生在今年的2月1日,以2.7687港元/股的价格出售5000万股;3月2日出售的979.4万股,为其第三次减持;第四次是4月6日,减持商汤共5000万股股份,平均价每股2.77元,涉资逾1.38亿港元,完成减持后软银在商汤的持股比率降至13.95%。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多次减持了商汤科技的股份。
去年11 月 8 日,阿里巴巴首次减持8000万股商汤科技股票,持股比例从9.05%下降至8.74%。阿里巴巴最近一次减持商汤科技股份是在4月11日,也就是商汤科技发布“日日新 SenseNova”大模型产品的第二天,阿里巴巴以每股3.452港元的均价减持4000万股商汤股票,持股比例从8.04%降至7.88%。
值得一提的是,商汤科技的股票在4月11日当天开盘高开近10%,最终收跌0.9%,收盘价为3.3港元,并由此开启了新一轮下跌,阿里巴巴如此精准减持,不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巧合”。
显然,如果以后股东都赶在公司发布利好消息以后进行减持,商汤科技在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形下,靠“讲故事”来抬高股价的方式不知道还能持续多久?
(声明:本文基于公开数据与资料分析,尚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