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普陀区以数字化改革赋能非遗产业化发展
——“渔民画云码头”书写版权保护新篇章
“以前办理渔民画版权登记,需要特地跑到市里的版权登记窗口,再由市里统一提交给浙江版权服务中心审理,现在有了‘渔民画云码头’,7个工作日就能获得版权证书了。”这个国庆假期,普陀渔民画原创作者蒋德叶仍然驻扎在自己的画室里,办理作品版权登记省时省力,他有了更多时间安心创作。
蒋德叶在创作渔民画
今年以来,普陀区打造的“渔民画云码头”应用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第二批试点应用名单,成为全省首个民间艺术数字化版权交易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助力普陀渔民画版权保护和交易,不断扩大渔民画的影响力,促进渔民画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
“渔民画云码头”驾驶舱
版权保护让渔民画有了归属
2006年,蒋德叶正式从事渔民画创作,并且独创海沙画,将自己多年的赶海经历呈现在作品之上。他的海沙画能呈现出立体浮雕的效果,且风干后颜色亮丽,沙粒不易脱落。部分画作曾被中国航海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收藏,还获得过全国农民画展优秀奖等几十项大奖。
蒋德叶创作的海沙渔民画《舟山梭子蟹》
“早年间并没有版权保护这方面的意识,作品被人模仿或者抄袭的情况也很多。”蒋德叶告诉记者,6年前,一个上海的渔民画爱好者看了他的作品后深受震撼,电话联系到他,让他有了版权保护的意识。他的画作大都已经获奖并申请了版权保护,如今有了“渔民画云码头”应用,他笔下的其他作品一经完成就能及时提交线上申请了。
“渔民画云码头”应用实现与浙江版权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协同,将渔民画版权登记和交易流程数字化,规范渔民画交易模式标准。渔民画原创作者作品发布后将直接获得一张包含作品上线时间及关键信息的“出生证”,利用该证明可快速申请作品版权,消费者可以通过在线查看作品版权信息,并在应用内购买后获取版权授权证明,提高渔民画交易便捷度,防止出现版权证书生效前的侵权等问题。今年4月份上线以来,已有76位渔民画原创作者入驻该应用,上传原创作品437幅,其中已申请版权作品133幅,平台作品版权总价值达1311万元,已保护版权价值399万元。
东极岛上的渔民画墙绘
沉浸式体验一键即达
如今,蒋德叶不仅将自己的艺术梦想寄托于作品,他还带了20多名徒弟,免费传授渔民画艺术。很多外地的渔民画爱好者无法亲临现场,他们通过“渔民画云码头”就能线上学习了。
在“渔民画云码头”应用的服务端,记者看到,教学课程汇集线上线下资源,开辟渔民画多样教学形式,线上通过名家教你画、渔民画活动等应用模块,整合渔民画名家创作视频和在线教学视频,汇聚形成名家教学资源库,线下不定期推出渔民画教学体验活动相关信息,以传统教学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满足更多渔民画爱好者深度体验的需求。
蒋德叶说,作品上传之后吸引了更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对于版权更加尊重,还有人为了一张画特地从宁波赶来向他请教征用事宜。
除了版权保护与艺术传承,“渔民画云码头”还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创新推出了非遗体验游路线。通过“数字+”赋能文化旅游产品,整合渔民画游玩体验点、普陀非遗旅游路线资源及知名博主的分享体验,推出“山海奇观·文艺天堂”四日游、“蓝海小镇·和美东极”渔民画非遗体验游等线路,实现渔民画与普陀特色旅游同步推介。
目前,平台已推出15个非遗精品课程和数10条非遗体验路线,吸引和接待数万人参与体验,实现旅游创收近百万元。
“一副画”撬动非遗发展循环产业链
在蒋德叶的画室里,不仅有众多画作,印有渔民画元素的雨伞、手工帆布包、抱枕、扇子、服饰等文创产品随处可见。许多和他一样的原创作者将自己的渔民画衍生产品上架在“渔民画云码头”应用中,为渔民画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该应用中的“文创部落”模块对接国潮设计师、影视服装设计师、文创设计师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将解构的渔民画符号元素用于渔民画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再创造,推出丝巾、雨伞、马克杯等文创产品,通过平台实现创作的创意展示和产品的预定购买,形成完整的渔民画创作产业链。
“创投资机构或个人可直接发布作品需求,应用将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渔民画作品和作者,实现线上实时接单和沟通交流。”据普陀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单成功后,作品通过寄送或当面交易等形式到达求购方手中,求购方可在线提交评价,完成定制需求的交易闭环,切实提高渔民画交易效率。目前,平台已积累沉淀102款渔民画原创文创产品,发布27个渔民画定制需求,服务数百位用户的渔民画定制服务。通过“一副画”撬动百万元非遗发展循环产业链,实现非遗产业的转型增值。
普陀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渔民画云码头”应用还具有全省推广的潜力和可复制性,通过系统的迭代升级提供一套可供全省复制使用的版权接口组件,让其他民间艺术实现版权注册保护。(李灵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