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丨国务院再放行,外资保险再升温

信号丨国务院再放行,外资保险再升温
2019年10月16日 09:47 今日保2017

10月15日,国务院发720号令——修改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限制再度放宽。

取消“经营保险业务30年以上”和“在中国境内已经设立代表机构2年以上”的外资保险准入条件;

同时鼓励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

联想“开放”大背景下:最高层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上的“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的承诺;

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规定2018年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所有外资股比限制后,2019年时间表再提前,外资险企全面开放一步之遥。

2019年后央行、银保监会频吹风:5月,银保监12条新政涉及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商业存在和扩大业务范围;7月,国务院金稳委推出包括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在内的11条新开放政策......

今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宣布提前一年实现取消对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等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

加之不时传出的港台险企、海外险企有意北上的消息,这一次外资的再度开放,带来颇多期待之时,搅动行业。

保险业的开放也终行至单双车道转换时。

1外资保险200年:份额困惑

回顾外资保险入华简史,既有“狼来了”的未知恐慌,还有合资的“七年之痒”,再加上“失真的狼羊传说”,期盼“松绑”和国民待遇的希冀终未随时光消磨而幻灭,而是又冉冉升起。

中国入世18年,外资险企落地经营超20年,规模、市场份额、机构、利润、创新……让外资“如鲠在喉”的难题终迎答案。

穿越“200年+”的时空,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谏当保安行”在1805年落地广州;1949年起,外资经历了消弭的四十年。

从1992年,友邦保险打开中国保险市场的大门;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迎来外资险企重返热潮,再至三年保护期后2004年,外资险企的全国性布局鱼涌,及2012年保费盛宴后的小步慢跑,几乎占据国内保险牌照三成的外资险企几乎总给业界“孱弱”之感。典型者,市场份额。

寿险领域,市场份额一度不足5个百分点,直至2017年后,才过7个百分点。虽然2005年外资寿险市场份额达到8.92%,但相较中资险企而言,仍然不及一个较大型险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财险方面,市场份额则一直徘徊于1%-2%之间。有意思的是,自2011年,外资寿险、外资财险市场份额开始回升。原因,政策放宽下的外资险企数量增加,及外资收购的力度的加大。这一点,AXA已正名,成中国最大外资财险公司。其保费自2015年后连续三年占据外资财险总份额4成以上。

2份额之外,真相往往被掩盖

纵然市场占比不足10%,但中国保险市场一旦放开,外资加大进入步伐,加之目前中国保险正在回到外资熟悉的赛道,外资之未来可预见。

我们不乏换个角度看“困境”、“瓶颈”、“水土不服”、“悖论”等字眼,事实上相当部分的外资保险公司表现尚佳。

友邦、中美联泰、中意人寿、中宏人寿、中德安联、中信保诚等成立时间颇早的外资险企,每亿元保费利润率甚至高于中资寿险水平。

整体看,2001年外资、合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为33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是2354亿元。保费盛宴时代,如斯业绩实属不易,剔除几家银行系和恒大人寿,相当数量的坚守个险之道的外资寿险公司业务质量是有目共睹的。

2019年上半年,外资寿险原保费收入1600亿元,保费增速48%;同期中资寿险企业原保费增速12%。

这一点在2019年“开门红”之战中体现最甚,外资寿险以53.2%的保费增速碾压中资险企23.2%的增速。同期,外资险企市场份额同比去年的5.4%上升了1.2个百分点,达到6.6%。

再看另一个数据,低增速占比。外资险企低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公司为10家,占外资险企35.71%,中资险企28家,占中资险企48.27%。

3外资的春天:两大掣肘终解决

“政策+积累”双板斧之下的外资寿险公司春意渐浓。回溯外资保险中国路径,最大问题应当是股权掣肘问题。

大部分外资寿险公司均采取的五五分股权架构几乎是所有企业拥有者、经营者避之不及的结构,尤其是在万众创业的时代,这种股权结构几乎没有外部融资的可能性。

谁都想说了算,谁都说了不算。中资的董事长、财务,加外资的总裁和业务管理人员,且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水大鱼大,双方皆有控制之心。随后的分歧和内耗,不言而喻。

除了入世前成立的友邦、中宏人寿、中德安联三家险企得以避免,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均是50% VS 50%的架构。

幸运的是,这一桎梏终将随着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放开而得到根治。

机构布局之限,当是外资保险公司在华的另一个痛。或者说,缺乏宽松的监管环境,开展业务的区域以及业务种类长期受限。

相对于中资公司,监管机构对外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开设相当谨慎。外资保险公司开设一家分公司从申请到正式开业约两年时间。昔日,一家中资机构可在三五年间实现多数省份的机构布局。

银保监会此前的一则公开表示也给这一桎梏带来了一缕曙光:“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开放措施力度加大,体现在取消或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优化外资机构监管规则等方面”。

4走向全面开放的信号:牌照的放行

这一次,“鼓励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外资保险公司”的条款增加,中国保险市场牌照放行在即。

不断传出港台险企、发达市场险企有意东进的消息,即公司治理、股权腾挪的大年份中,保险围墙外大量拥趸坐等。

2016年获批筹建的保险公司有12家,至2017年降至6家,但到2018年,获批的保险公司几乎为零。

有意思的是,2018年,数家外资背景的非直保类保险机构获批。

中信保诚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交银康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韩再保险公司分公司、葡萄牙忠诚保险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

其中,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的获批,是外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具有代表性的事件,这不仅标志着外资可在中国建立保险公司,更有可能成立保险集团公司。

7月,保险业协会披露信息显示,安达百慕大增持华泰保险集团股份至10.931%。或加持成功,“安达系”则将持有华泰保险30.931%的股权,成为华泰真正的控股股东。

此前,安达持有华泰的股权就已超过25%的边界线,华泰也由中资转合资,成为目前第一家合资保险集团。此次外资方的不断加持,已说明外资对中国保险市场的“热衷”及政策的放行。

回看世界知名保险集团的巨头路:不断吸收并购恰是之主路线之一。逢中国保险转型大趋势,及并不理想的中小险企经营写照,新牌照之外,巨资拿下全国性保险机构不啻为一条可行路。

走过2017年后的牌照收紧期,这一切充满期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