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派手机的“东山再起”依旧是一场痴梦

酷派手机的“东山再起”依旧是一场痴梦
2024年04月16日 07:14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温度适宜的春天,正是消费电子厂商们新品发布的最佳时机。手机作为消费电子炙手可热的分赛道,更是迎来了一波新机热潮。上个月21日,老牌手机厂商酷派发布了全新的大观3系列手机,已经在京东平台正式开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售的大观3 Plus是全球首款5G AI裸眼3D手机。此次在新机宣传上,酷派可谓是噱头十足。不过和小米、OPPO等知名品牌的新品相比,酷派新机并未在消费市场引起太多关注。而就在本月初,酷派集团因2023年财报“难产”,正式发布停牌公告,却引发了众多股民的担忧。

曾经在2021年喊出三年重回国内第一梯队的酷派,时至今日,在国内市场仍然只是个小透明,甚至被网友归类到“山寨机”的行列。在内卷加剧的国内手机市场,酷派虽有东山再起的壮志,但很显然其首先要解决的是先怎么“活”下去。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对于现在的00后来说,酷派已经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手机品牌。可是在十年之前,酷派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其盛名早已响彻国内手机圈,市场份额丝毫不输三星等海外品牌。不过也正是在这一年,酷派的“手机神话”开始幻灭。

2014年酷派营收249亿港元,创下上市以来营收最好成绩。2015年酷派净利润虽然来到了22.76亿港元的历史最高点,但其营收已经缩水至146.68亿港元,降幅高达41.1%。在随后的几年里,酷派的经营状况更是堪忧。

2016年亏损超40亿港元,2018年营收降至12.77亿港元,在国内市场已经沦为other。突如其来的三年疫情又让酷派的业绩进一步下滑。截至2023年上半年,酷派营收1.72亿港元,净利润亏损1.17亿港元。

尽管2023年上半年业绩有回暖之象,但毫无争议的是,酷派在国内市场早已风光不再。十年间,酷派营收从百亿规模降至个位数,在销量上,现在的酷派已经跟不上“华米OV”的脚步。之所以会走到现在的地步,有手机赛道升级之因,也有酷派自身的过错。

众所周知,酷派手机业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运营商的加持。在3G时代,酷派生产的手机80%以上为运营商定制机。不过随着2014年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取消终端补贴后,定制机时代宣告结束,酷派的高速发展也到了尽头。

这也是酷派营收自2014年以后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当然市场也给过酷派机会,彼时互联网手机风生水起、5G概念日渐清晰。酷派也很想抓住这两波时代红利,可惜选择了错误方向。

2014年酷派先和360成立奇酷科技,共同打造物联网品牌“大神”。然而一年后,乐视入股酷派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16年就推出了cool品牌,进行互联网生态转型。

酷派脚踩两只船,自然受到了360一方的指责。但很明显彼时的酷派更倾向于卖身乐视,重回巅峰。然而随着乐视暴雷,酷派的发展也陷入了巨大危机。

2018年地产大鳄京基集团入主酷派后,其业绩才稍有起色。2020年酷派重新开启国内手机业务,并在2021年招募了4名前小米员工担任要职,意欲回归主流市场。

不过现在的手机赛道马太效应明显,更何况竞争日益加剧,早已没有了酷派的一席之地。对于还在坚守手机赛道的酷派来说,留给其发展的道路已然不多。

无奈之举的差异化之路

在发布大观3系列之前,早在今年年初,酷派还发布了一款新机金世纪Y60。此款手机为5G机型,支持AI语音助手,不过却是定位于中老年群体的实体按键+触摸机型,售价仅为699元。

结合近两年酷派回归国内市场发布的机型来看,不难发现,中低端市场是其发力的主要方向,走老年机、裸眼3D等差异化路线是其重返主流市场的切入点。

从战略上讲,没有选择中高端市场,酷派还有些自知之明。然而不知道是否酷派已经远离国内手机圈许久,其推出的中低端产品实在是一言难尽,甚至和同价位机型相比有些格格不入。

自2020年进入国内市场以后,酷派已经发布了十几款新机。不过这些机型大部分采用的是紫光展锐和联发科的处理器。当然不是说紫光展锐和联发科不够好,而是酷派所使用的手机处理器还停留在上个年代。

例如最新上市的大观3和大观3 plus的处理器分别采用的是展锐T760和天玑900,要知道这两款处理器的上市时间均在2021年。虽说在性能上可以满足中低端市场的需求。但是国内主流品牌的中低端机均采用的是最新的骁龙6Gen1和联发科7020芯片。

除此之外,小米、OPPO等品牌的低端机分辨率早已经普及1080P,而酷派的低端手机分辨率还停留在720P上。从硬件参数上,酷派和国内主流品牌已经“错层”。

更别说在外观设计、系统体验上,“华米OV”早已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如果说错位竞争是酷派针对国内市场有意为之,抢占下沉低端市场。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性价比,换而言之价格一定要给力。然而在定价方面,酷派却截然相反地摆出了“高姿态”。

例如搭载展锐T760芯片,6+128存储版本的大观3定价为1499元。要知道这个价钱可以买到搭载第二代骁龙7s、1.5K分辨率、2亿像素8+256版本的红米note13 Pro,也可以买到搭载天玑8200、120W极速快充8+256版本的VIVO Y100t。

总之在这个价位,主流品牌在处理器、屏幕素质、拍照性能上完全碾压酷派。尽管在品牌方面,酷派的产品矩阵已经初步成型,有面向运营商的大观、社会渠道的锋尚和定位线上的cool,但真正让人反感的是,价格和产品力的脱离让很多有酷派情怀的网友伤透了心。低端的配置卖中端的价格,何来征服国内市场一说。

多元化是出路,但未必是活路

较低的产品力,不用想就知道酷派“三年重回手机第一梯队”的美梦注定难以实现。没有爆款产品,销量自然不会上去,也就意味着在芯片、屏幕、存储等上游产业没有更多的话语权。

总结近三年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酷派此前太看重海外市场。自2017年起,酷派的核心业务向海外偏移。2019年海外营收17.29亿港元,营占比高达93.1%。也正是在这一年,酷派明确表示要扎根美国,不再专注国内市场。

然而在疫情的阴霾下,酷派的海外市场严重受创。2022年其海外市场营收仅为3094.3万港元,酷派不得不再次回到国内市场寻求商机。不过此前酷派在美国主要也是和通信商合作,主打定制机型,

这就不难理解酷派回归国内机型的一言难尽。

或是沿用海外产品内容,或是处理原材料库存,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在表明一个事实,现在的酷派是以“省”为主。换而言之降本增效的背后,是酷派在开源上的焦虑。

近些年酷派在市场上动作不断。2018年和小米打起专利战,试图用专利授权作为其利润增长点;2022年和腾讯云在操作系统、云存储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2023年拓展Web3.0数字货币领域和租赁业务;2024年在新疆建设生产基地,布局中亚手机市场。

从本质上讲,开启了多个副本的酷派依旧是依靠在硬件和软件领域的积累,进行多元化开源,以最小的代价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过值得担忧的是,在软硬件领域酷派如今都没有太大优势。

国内手机市场自不必多说,酷派的回归至今没有激起太大浪花。海外市场虽然发展空间巨大,但如今国产品牌都在集体出海,酷派拿什么来抗衡小米、荣耀等品牌呢?即使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中亚手机市场会迎来全新变局,但酷派的布局能否达到期望效果还有待观望。

而在软实力层面,酷派在通讯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是全球双卡双待的开创者,在Linux领域的专利数量上位居全球前列。在3G、4G和手机系统领域确实有着不俗的实力,不过现在是5G和AI时代,酷派的软实力就没有那么亮眼了。

截至目前酷派在5G相关方面的专利仅为一百多项,再看酷派的研发成本,2022年仅为1.68亿港元。在5G专利数量和研发投入上要远远低于“华米OV”。在软件上吃老本,在硬件上走老路,基本盘都不稳,酷派如何再延展新赛道呢?

结语

当国产主流手机品牌开始以卫星通信、折叠屏、AI大模型为卖点时,酷派与“华米OV”的差距越来越大,即使在中低端市场,酷派的产品力也入不了消费者的法眼。既然想要重启国内市场,需要的是一颗了解消费者和市场的真心,而非消费情怀。

酷派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非常多,表面上是手机赛道的重启,实际上是其产业结构的重塑。通过现有自身优势,寻找新产业方向,完成多元化转型是其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但如何活得更体面才是酷派的终极课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