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行业挑战制定经营策略,民生银行股东大会释放新信号!

针对行业挑战制定经营策略,民生银行股东大会释放新信号!
2024年06月28日 09:09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年来,科技金融与普惠金融成为行业热门关键词。而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转型,也是很多银行类企业的战略目标。

例如,在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银行)举行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民生银行行长王晓永坦言,“我们坚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业务模式转型,优化资产和客户结构,处置化解风险,压降部分高收益高风险业务。”

这也意味着,民生银行已经将内部管理升级与业务模式转型,拔高至公司战略高度,甚至将其视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压舱石。而本次股东大会,也是检验其过去一年战略落地成果的重要时间节点。

据媒体报道,本次股东大会上,民生银行的高管们直击市场关切,并回应了投资者提出的近20个问题,回应内容包括息差管理、资产质量、经营策略等方面的话题。与此同时,公司高管还深入剖析了民生银行当前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机遇。

负债端和资产端双向发力,息差管理更加精细化

随着金融行业运营模式的多样化,过去依靠净息差的传统模式正面临挑战,而整个行业净息差收窄,是各大银行类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例如,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1.54%,较上年下降15BP。

对此,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银行ROE水平实际上就是净息差水平,体现了负债管理水平。负债成本低的银行,才能走得更稳、走得远。”

因此,民生银行也将优化负债端及资产端的核心业绩指标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更精细化的息差管理,来稳住银行的业绩增长,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例如,在负债端,民生银行的“解决方案”是,将控制存款成本作为工作切入点,分别从夯实“存款立行”基础、调整存款结构、强化考核引导等方式,降低负债成本,并拓展稳定的低成本结算性存款来源。与此同时,通过内部考核导向,推动高成本存款。

与此同时,在资产端,民生银行也通过押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升贷款在资产中的比重,进行营收结构优化。

此外,发挥其特色产品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域特色与供应链金融线上贷款等特色业务的发展,以及继续强化小微贷款“商贷通”等优势业务,也是民生银行进行资产端优化的重要筹码。

实际上,民生银行的此类业务优化措施,早已开始落地。正如本次大会上高迎欣表示,这几年民生银行在客户基础方面持续发力,大力创新产品服务,优化考核激励机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基础产品、基础服务,已经初见成效。而民生银行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其战略成果也将是水到渠成。

由此可见,更加精细化的息差管理,将为民生银行未来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后盾,而其未来的发展,也将十分可期。

经营发展持续向好,为行业注入信心

扎实的基本盘与正确的战略指引,也让民生银行的发展,稳中求进。据媒体报道,高迎欣在大会交流中表示,民生银行的经营发展呈现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公司业务发展更为稳健。不仅资产端压降非标投资,而且负债端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资产负债结构也持续改善。

其次,民生银行的客户基础持续夯实。据了解,过去一年,民生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基础、客户需求以及客户价值。

无论是战略客户、中小微客户,还是个人客户的客户基础都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其开户、结算、存贷款等基础产品和服务能力都不断提升。

再次,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越来越稳定。据观察,这得益于民生银行充分利用了行业发展趋势,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进行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理。因此,民生银行也得以顺利完成不良资产清收处理的三年规划目标。

与此同时,通过优化审批模式、强化三道防线建设等方式,民生银行也让不良贷款生成率得到了“控制”。据了解,该项业绩指标,已经连续三年稳步下降。而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的改善,也可谓肉眼可见。

最后,民生银行也在近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的发展特色。例如,以战略客户为牵引的大中小微个人一体化经营得到了落地,而特色鲜明的小微模式也得以落地。与此同时,其社区金融3.0模式也进行了升级。而且,民生银行还创新推出了,以数据增信驱动线上贷款的产品模式。

在各种特色产品与创新模式的加持下,民生银行也逐渐形成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为此,民生银行的基本盘,也获得了各大券商机构的认可。据高迎欣表示:“这两年来,国内外主要的投行、银行业分析师都主动发布民生银行的研究报告,对于民生银行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肯定的。”

由此可见,民生银行正在成为专业机构研究与行业学习的对象,也正在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信心。

经营策略制胜,用高质量资产诠释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银行企业的发展,向来是机遇与风险并存。而风险控制对于这类企业来说,也是老生常谈。因此,民生银行也一直十分注重资产质量的优化。

所幸的是,近年以来,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生成率逐年下降,新发放贷款质量保持优良。与此同时,针对存量不良的清收处置,民生银行也制定了短期完成清收处置的目标,并于过去三年,清收处置不良资产近4000亿元。而且,接连多个季度以来,其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等多项指标也持续优化。

总结来看,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风控能力也持续走高,其一方面得益于其优化审批模式,另一方面归因于其及时完成存量不良的清收。

例如,在审批方面,民生银行通过强化三道防线,分别从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控制与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对此,本次民生银行股东大会的总结是:历史包袱基本出清,总体风险可控 。正如民生银行副行长黄红日在交流会上表示:“近年来,本行积极应对内外部形势变化,强化风险内控合规体系建设,增量风险防控和存量风险化解并重,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风险合规文化加快培育。”

「于见专栏」认为,民生银行的稳健发展,离不开其清晰的经营策略。而对于银企来说,行业普遍面临的困难是营收增长挑战、风险管理压力、转型策略的落地。对此,民生银行也是从发展策略的角度,进行各个击破。

例如,在营收结构方面,民生银行坚定不移的进行调整。虽然转型调整对公司短期业绩会带来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却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对此,王晓永坦言,主动战略调整不可避免带来发展阵痛,短期对营收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些调整是必需的,也更有利于民生银行的长期、稳健、健康发展。

而从2023年民生银行的发展来看,其抵御行业周期性变化、外部经济形势变化能力越来越强化,也越来越有韧性。

此外,在风险管理方面,民生银行也以“稳中求进”为指导思想,不断提醒内部员工,要坚持正确的业绩观,从而在追求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方面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 王晓永还提出了“环比改善”的发展策略,该策略也被民生银行认为是久久为功、步步为营的稳健发展策略。而环比改善具体指的是其业务和客户指标逐日、逐月、逐年的企稳与增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地努力不断实现经营改善和绩效提升。

由此可见,民生银行正在用切实有效的“长期主义”发展策略,来为其高质量增长增加筹码。可以预见,在这些经营策略之下,民生银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也将被一一跨越。

结语

据媒体报道,本次民生银行的股东会上,还表决通过了16项工作报告及议案,其中包括16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本次大会还传递出这样的积极信号:2024年,民生银行将按照“客群经营一体化、产品服务线上化、场景业务专业化、客户服务综合化、风险防控智能化”经营策略,把握“量、价、质”及信用、抵押动态平衡,着力实施一体经营、数字经营、场景经营、综合服务、主动风控和小微铁军等六大工程,推进小微业务稳健增长。

这也意味着,民生银行将在新的“发展纲领”与“领导班子”的指引下,迈向新的发展期。可以预见,2024年,民生银行的发展规划,也将让投资市场及消费市场充满信心,并为银行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极大的活力,甚至有望成为和行业健康发展的样板工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