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能过剩却逆势扩产,正信光电如何打破发展困局

行业产能过剩却逆势扩产,正信光电如何打破发展困局
2025年01月13日 08:54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光伏赛道出首富。光伏行业向来被视为高维赛道,既可以讲新能源故事,获得资本加持,也能通过技术创新,获得巨大的财富。2024年6月底,港交所受理正信光电的招股书,这家已有18年发展历史的光伏组件企业,也正式开启了上市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正信光电已经挂牌新三板。不过,该公司仅在2021年通过定增募资1000万元,发行对象为常州市金坛区正信投资有限公司,为正信光电的第一大股东。

只是,随着光伏行业发展进入产能过剩期,正信光电的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2023年全年,正信光电更是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双两位数下滑的成绩单,因此其上市之路,也充满了变数。

行业产能过剩,却逆势扩产

公开数据显示,正信光电是一家光伏组件制造商,主要生产及销售全系列光伏组件,包括用于家庭客户、工商业企业及电站项目的标准化光伏组件,以及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场景化光伏组件。

不过,近年以来,随着各大光伏企业的不断崛起,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因此,正信光电的产能利用率、公司业绩也并不理想。

首先,在业绩方面,其近年以来的财务表现,不容乐观。例如,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下称“报告期”),正信光电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13亿元、41.72亿元、35.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56.8万元、15006.7万元、9391.4万元,业绩波动较大。

而且,通过其财报数据可知,虽然正信光电主要业务为光伏组件、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其中,光伏组件每年能为正信光电贡献超过92%的收入,可谓是正信光电业绩的中流砥柱。

其次,在产能方面,招股说明书显示,正信光电目前主要拥有三个生产基地,但是实际利用率不仅处于下滑状态,而且都非常有限。

例如,常州、宿迁、大理的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均持续下滑,且目前均低于80%。

尤其是常州生产基地,其产量也下滑明显,由2021年的1458.5MW持续下降至2023年的1022.8MW。正信光电的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下降,在行业内较为普遍。根本原因是行业产能过剩。

正如年中爱旭股份(全球光伏电池及高效光伏组件的主要生产商之一)董事长陈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伏行业的产能过剩,关系到上下游的每个环节。其中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等均过剩1-3倍。

然而,正信光电却试图逆势大举扩产。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国内光伏产业扩产潮中,正信光电还与地方政府进行了深度绑定。

例如,2021年,正信光电发布定增公告,拟向金坛正信发行500万股股份,募资1000万元。参照此次交易,该公司整体估值约为11亿元。

而且,正信光电此次港股IPO募资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扩产。在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十分明显之时,其上市募资的目的却是扩产,大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不得不令人担忧。

业绩下滑,盈利能力堪忧

通过正信光电的招股书可知,2023年,正信光电营利双降,其中营收同比下滑14.08%,净利润同比下滑38.49%。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也让其上市之路难言顺利。

而据正信光电202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1-6月营业总收入为8.0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57.64%,净利润为1045.62万,较去年同期下滑82.61%。这也意味着,正信光电的业绩下滑,仍在持续。

实际上,从行业角度来看,头部企业业绩下滑也十分普遍。以爱旭股份为例,据其最新业绩预告数据显示,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预亏14亿元至20亿元,而2023年同期盈利13.09亿元。

此外,光伏组件龙头企业之一的晶澳科技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为8亿元到12亿元,而2023年同期盈利50.08亿元。

反观正信光电,其业绩下滑的背后,是其出货能力承压。事实上,相较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正信光电的组件出货量并不高。

根本原因是,光伏赛道“高手如云”,目前多个头部光伏企业,已经将全球组件市场的份额瓜分殆尽。

例如,2023年,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去年组件出货量分别为78.5GW、66.4GW、65.2GW、53.1GW,合计市场占比达到了46%。这也意味着,有限的光伏市场,留给正信光电的市场空间已经不大了。

尽管光伏行业竞争激烈,行业产能已然过剩。但是让人不解的是,正信光电依然在大规模扩产。例如,在招股书中,该公司表示,宿迁(二期)设计产能10.0GW,预计2024年底试产、2026年全面投产,总投资额约12.5亿元。

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建设光伏组件厂,产能为500MW,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这也意味着,正信光电是在逆势扩产。

在行业产能过剩危机的影响下,光伏组件的销售均价也出现了下滑。

可供查询的数据是,2021年至2023年,正信光电在国内的光伏组件平均售价分别为1.34元/W、1.58元/W和1.28元/W,而同期海外组件的平均售价分别为1.42元/W、1.72元/W和1.38元/W。

需注意的是,在溢价相对较高的海外市场,正信光电的组件销售收入同样萎缩。以2023年为例,该公司海外市场出货1.4GW,同比减少22.2%;实现销售收入19.59亿元,同比减少36.3%。

很显然,无论是销售收入下滑,还是其产品的销售均价下降,都会挫伤正信光电的盈利能力。而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正信光电逆势扩产,显然也暗藏诸多风险。

受“坏账”拖累,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

据分析,正信光电的净利润表现不稳,也与其坏账有着莫大的关系。据其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计提了9.54亿元、8.74亿元、9.02亿元坏账准备,合计27.3亿元。

据其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计提了9.54亿元、8.74亿元、9.02亿元坏账准备,合计27.3亿元。

而正信光电产生的这些坏账,主要是因为其踩雷超过30家企业,而且计提了100%坏账,对此,公司的理由是“预计无法收回”。

值得注意的是,坏账准备是当期净利润的数倍,也在严重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正信光电的资金链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其现金流十分吃紧。例如,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正信光电的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2.47亿元,其中受限制现金214.7万元、质押存款高达11.68亿元,剔除这两项之后,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有7683.5万元。

与此同时,正信光电的短期借款已经达到4.54亿元,与其现金及等价物的价值对比,其现金流压力也可想而知。

此外,通过其招股书信息不完全统计,正信光电在2021年至2024年期间,先后将从事光伏发电相关业务的5家公司全部转让。

而且,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正信光电还与其供应商安徽银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欣新能源)之间,存在货款拖欠纠纷,而且二者多次对簿公堂。

据了解,安徽银欣新能源与正信光电签订共计29份《电池片采购合同》,约定正信光电向银欣新能源采购多晶电池片。

但是合同签订后,正信光电仅支付部分货款,尚有余款2.73亿元未付。

最终,一审及终审判决明确,正信光电需要按法院判决书要求的时间,完成拖欠部分的货款支付,并按当前的利率支付相应利息。

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深陷供应商诉讼索赔案件中的正信光电,却曾为无关公司偿还银行欠款近亿元。

财务表现不佳加上资金链压力,正信光电转战港交所,也难言顺利。

据媒体报道,6月12日,正信投资将1.11亿股非上市股份(相当于公司约20%股权)转让予宿迁广业,代价为2亿元。而这份投资有着明确的要求。

若正信光电未在2025年12月31日前通过上市聆讯,回购权将恢复,公司实控人王桂奋、王迎春父子全资持股的正信投资需要对投资者股票进行回购。

而在此之前,正信投资已经对三位投资者所持股票进行了回购。只是,这一次,王桂奋父子能够打破对赌失败的“魔咒”吗,答案尚未可知。

结语

作为光伏赛道的实力玩家之一,正信光电从新三板挂牌到转战港交所,可谓费尽了波折。

不过,恰逢行业进入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正信光电与很多光伏企业一样,将“不扩产就会死”的观点奉为圭臬,也势必会进一步加重其存货压力,拉长产能出清的时间跨度。

与此同时,在其现金流压力之下,正信光电还因拖欠供应商货款而形成负面口碑。因此,在营收、净利润增长双双承压的发展现状下,正信光电的发展,虽未来可期,但是恐怕也道阻且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