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人的“协和万邦”,今人的共同富裕

周人的“协和万邦”,今人的共同富裕
2023年03月19日 19:52 海叔说春秋

《尚书》开篇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是周人自我夸赞的言辞。当然,这本身也是周人所推崇的最高理想。

这段话讲的是,上古之时的盛世,往往有位贤明的君主,这位君主虽然不是这个国家里的唯一共主,但是他的影响力却能让所有方国、部族们认同其观念,愿意奉行这位君主的理念。虽然这位君主不是天子,却有了类似于天子的地位。

在这样的君主引领下,围绕在这个君主之国的周边族群们,往往会凝聚形成合力,互相之间不会因为争夺而打仗,百姓之间往往和睦共处。这便是周人认为的盛世。

可是,这样的盛世真的存在吗?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尚书》中提及的尧舜之世其实不算是真正的这种盛世。尧舜时代的战争还是有的,部族之间的争斗也是存在的。

这种“协和万邦”,其实就如同今天我们说倡导的利益共同体。于是,那个时代人们所推崇的这种理念,影响到当时的高层之上,就极为推崇的一种和平过渡,比如尧舜禹都曾禅让。当然,尧舜禹的所谓禅让,更像是周人的自相情愿。《竹书纪年》中就曾记载,舜囚禁尧,禹囚禁舜,而禹的儿子又发动战争夺取了政权。

于是,周人所谓“协和万邦”在高层贵族的底层逻辑看来,就更像是一种笑话而已。当然,在冠冕堂皇的场面上,这些高层的贵族们还是要极度推崇这种东西。因为只有这种东西,才能让全体贵族产生某种情绪上的整体自嗨。

实际上“协和万邦”绝对是一种至高理想。这种充满了柔性的思维逻辑,更容易为受尽磨难的人们的认同。如果摒弃掉所有现实中的生存艰难性,“协和万邦”是可以让人类全体更和平的生活在一起的。

周人还有一种理想,就是所谓老有所养、幼有所养,除了这两个基本丧失劳动力的群体以外,其他人群就应该各司其职,该做什么事情就要把什么事情做到最好,要严格遵守所有的社会秩序,这样一来,“协和万邦”的理想也才可以真正达成。

这种实现路径,显然没有在周人时代完成。显而易见的是,经历了数千年的王朝更替,即便是到了今天,周人老祖先的愿望依然还是没有实现。因为,几千年前我们面对的生存环境的恶劣,而今天我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生存环境,还有更多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

但是,我们今天的时代,至少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协和万邦”。“协和万邦”在很多时候也成为当下中国人的一种愿景,而且这种愿景在国内逐渐的呈现了一种雏形。中国人对民主社会的追求,中国人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中国人对法治社会的追求,其实很大程度上看,就是“协和万邦”意义的外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