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决断如何演绎?

在上半年中,A股的主要节点就是两个:

一个是春季躁动,另一个就是4月决断。

3月的重要会议之后,基本上就要指向4月决断的窗口期了。

什么是4月决断?

4 月决断,指的是指每年4月前后市场基于政策落地、经济数据验证及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等等因素,对全年投资主线和趋势做出方向性选择的关键时期。

核心逻辑在于市场从 “政策预期驱动” 向 “基本面业绩驱动”转变。

进入4月份之后股价走势就很容易和业绩强相关,市场面临政策和业绩两方面的预期重塑,行情一般波动比较大,很多之前的炒作性要见真章了!

同时呢,4月的决断,往往决定全年的走势!

一般来说,4月左右涨势突出的行业,很可能就是当年的主线。

4月决断的原因是什么?

1)政策明朗化——4月前市场多依赖政策预期(如两会方向),而4月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会系统性梳理经济形势,明确全年政策基调,甚至可能调整年初政策。

4月有重要的关于经济的重要zzj会议,业绩方面,4月是关键的财报季,年报、一季报都将在4月截止;

2)经济数据验证——4月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如 GDP、PMI、工业增加值等)是全年经济的 “风向标”,可验证前期政策效果,修正市场对经济的预期。

3)财报密集披露——年报和一季报的披露使上市公司业绩浮出水面,业绩分化加剧,高景气行业或个股可能脱颖而出,而业绩不及预期的板块面临估值回调压力。

按照以往这个月很多炒作都会和业绩挂钩,市场上涨逻辑会由事件驱动逐步转为基本面驱动,盈利预期将会成为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市场要想打破现有格局,就需要一次决断,4月就一个是重要的窗口。

通过三重验证机制(政策基调、经济数据、企业盈利)完成全年投资主线的确认!

而在这个关键节点里,有业绩支撑的更容易受到资金青睐,而高位题材股容易出现风险!

比如说之前炒作的deepseek概念,AI算力、机器人、数据中心,云计算等等概念等等,是因为产业变革加速进行,技术迭代不断演化,随时随地会出现新的技术和产品....刺激着炒作的反复进行,特别是对于一些业绩预增的个股股价还处于相对低位还将继续演绎,而相反对于那些蹭热度,蹭概念的炒作,要注意高位的风险!

看看最近5年的规律:

这里我做一个梳理——过去五年4月决断对全年的影响

2020年,4月领涨:创业板指(科技成长主线)

核心驱动:疫情后政策宽松、科技自主加速。

创业板全年上涨 64.96%,牛市行情贯穿全年,半导体、新能源车等赛道持续走强。

2021年,4月领涨:“宁组合”(新能源产业链)

核心驱动:碳中和政策催化、全球能源转型。

宁德时代全年涨幅55.3%,光伏、锂电池等细分领域持续领涨,直至四季度高位回调。

2022年,4月领涨:周期板块(煤炭、石油、钢铁)

核心驱动:地缘冲突加剧通胀预期。

俄乌冲突推高资源价格,煤炭板块全年涨幅24.3%,但A股整体震荡下行,消费、科技等板块大幅回调。

2023年,4月领涨:AI人工智能

核心驱动:技术突破预期与业绩真空期博弈。

AI板块4月见顶后持续回调,全年呈现炒预期-业绩证伪-估值回归的过山车行情,算力、光模块等细分领域分化。

2024年,4月领涨:AI应用端

核心驱动:央行降息 + 新国九条出台

市场进入 “炒现实” 阶段,前期AI大模型概念退潮,资金聚焦能兑现业绩的AI应用端。

再看一组数据:

1)根据国盛证券统计,最近10年,4月沪指上涨概率42%,但4月下旬下跌概率达65%;

2)根据天风证券统计,最近的5年(2020-2024年)4月领涨行业延续概率达73%。

2025年的4月决断会如何演绎?

2025年4月需关注的变量有:政策延续性,财政扩张力度、地产刺激政策落地节奏。经济复苏,消费、地产数据能否持续改善。以及科技(AI、半导体)、新能源等板块一季报表现。当然还有外围的不确定变化!

围绕政策驱动、产业趋势及市场情绪共振展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向,并对全年市场形成结构性引领。

第一,AI算力硬件国产化。

核心驱动:政策层面,“新质生产力” 政策细则落地,AI立法加速(如数据安全、算法备案),半导体设备退税比例提升至25%,国产GPU、服务器采购需求爆发。

事件催化: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商业化加速,倒逼算力基础设施升级,英伟达产业链(光模块、铜缆)与华为昇腾生态(服务器、液冷技术)双线受益;各地区加速推进机器人产业,加速AI端侧落地。

对全年影响:AI算力成为数字经济核心底座,2025年或成为 “AI硬件量产元年”,AI应用,产业链企业业绩增速有望超50%,驱动科技成长板块全年占优。

第二,消费复苏与政策刺激。

核心驱动:财政政策发力,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中央财政出资500亿元)、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延期至2026年,刺激可选消费。

经济数据验证:3 月社零增速或回升至 8%,消费电子(AI PC换机潮)、白酒(宴席场景复苏)等板块一季报预增显著。

对全年影响:消费板块或呈现 “脉冲式上涨 + 分化” 特征,业绩兑现度高的细分领域(如高端白酒、智能家居)全年跑赢指数,成为防御性主线。

第三,周期股与 “中特估” 共振。

核心驱动:经济复苏预期强化,PPI同比转正(预测+0.5%)推动资源品(铜、铝)价格反弹,煤炭企业受益于电价市场化改革。

国企改革深化,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低市净率(PB

政策托底:专项债资金投向水利、交通等基建领域,带动工程机械订单回暖。

对全年影响:周期股与 “中特估” 形成 “价值重估 + 业绩弹性” 双击,或在经济复苏确认后接力科技股成为阶段性主线。

关于4月决断的启示:

启发一:当年的经济状况在4月以后才能大致确定。宏观策略、自上而下的思路逐步盛行,大家热衷于讨论经济的底和顶。但事实上,经济的底和顶都无法事先判定,基数效应只是数字游戏而已。每年4月前,由于政策和经济格局未定,经济、基本面和草根调研的意义不太大。只有进入四月,随着开工和政策的稳定,经济观察的重要性会提升,旺不旺是个重要的判断。

启发二: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虽然我们努力去寻找和总结规律、提炼指标,但是不要将这些指标和规律固化,妄图通过这些指标和规律的机械运用就去判断股市、去投资。没有股市和经济的领先指标,唯一领先的是逻辑和人的思维。历史数据大致总结出A股的投资规律为:春季躁动和四月决断。但是决断的时间可以提前到三月,也可以推迟到五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关键是要明白其中的机理,只有明白了这种机理,才可以在规律和指标的基础上去运用、去变化、去调整。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Wind、国盛证券、天风证券、Strategy Analytics、WSTS,文中2025年预测数据基于机构一致预期及产业调研综合得出)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