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张乃丹事件背后可能的“退保黑产”

警惕张乃丹事件背后可能的“退保黑产”
2021年04月29日 20:32 万能的大熊

中国人寿对“张乃丹实名举报事件”做出了最终通报,内部人员违纪已被处理,但整个调查结果也并非像张所说的那么劲爆。纵观整个事件的发酵过程,被网络舆论裹挟的迹象非常明显,这背后,是否有值得深入思索的地方?

例如,在张实名举报的两个月里,“退保”、“保险是骗局”逐渐成为一种声潮,让人疑窦丛生。就算是张举报的领导们有违规、违纪的事实,但是牵连上保险产品本身已经有浑水摸鱼的嫌疑,鼓吹“退保”更是不顾人民的切身利益。这不禁让人想到保险业中长期存在的“退保黑色产业链”。

张乃丹事件被热炒,“退保声浪”渐起,也许无形中,“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

何谓“退保黑产”?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保险销售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差,故意模糊、混淆投保额和现金价值之间的关系,用“代理退保”的方式,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欺骗、怂恿投保客户提前退保,并承诺“全额退款”,在过程中不仅收取相应的定金、服务费(通常一单金额就可上千或者上万),而且还进一步收集客户的身份证、银行卡、保险合同等个人隐私。

甚至于,为了能够让客户顺利退保,团伙甚至对投保客户进行话术教学,引导其“套话”保险业务员,证明业务员在销售过程中存在销售误导,从而实现恶意投诉、达成退保目的。

这还没完,当客户成功退保之后,团伙就会为其介绍跟自己有相关利益的其他保险公司去推销产品,获得销售佣金,或者向客户推荐其他高风险的理财、贷款,美其名曰“二次开发”。之前在代理退保过程中收集的个人信息也可以非法倒卖给其他公司赚取利益。

撺掇投保人退保赚取服务费,个人信息倒卖、“二次开发”后佣金再赚一波,如今的退保代理已经成为了组团的黑色产业链,事件策划、资金提供、账户开立、信息收集乃至具体执行均分工明确、颇具效率。

为了更好地退保,他们自己玩起了“无间道”,在某些保险公司、经纪公司安插销售“内线”,里应外合。

在网上随便一搜,有关的“退保黑产”新闻所爆出的诈骗数字就足够触目惊心:例如最近,上海市一起“退保诈骗案”的诈骗佣金合计就已经近千万元。2020年以来,仅各地监管机构对“代理退保”的相关风险提示就超过了50次,全国各地隐藏着多少的“退保黑团伙”,他们之间已经构建了怎样的黑色产业链?可以想见。

盲目退保害了谁?

退保一时爽,出事泪两行。

退保黑团伙一恐吓,就跑去保险公司强烈退保,虽然通过团伙各种违规、违法的操作,拿回了一定的保费退款(当然不是全额,一般团伙会要求保费的30%作为服务费),但随后的苦果,也只能自己咽下:

首先,投保人经“代理退保团伙”怂恿,退保之后却发现由于年龄、健康等状况发生变化,再次投保又要重新计算等待期,面临保费上涨,甚至是拒保等个人风险,而这些,“代理退保黑团伙”们是不会告诉你的。退保之后,失去风险保障的投保人,如果不能继续贡献价值,就会被他们一脚踢开。

其次,消费者存在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被骗等风险,这一点很好理解,不再赘述。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让投保人快速提前退保,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代理退保黑团伙”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使出各类骚操作,很可能造成投保人消费者出现贷款逾期、保费断交,由此带来的征信不良记录会被留存,给投保人未来贷款、买房、就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不用说在和业务员沟通退保事宜的过程中,如果被团伙教唆,编造理由、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恶意投诉,很有可能触犯法律,构成欺诈,到时候不但保费拿不回来,投保人也会原告变被告。

盲目退保造成的人间惨剧已经屡见不鲜,去年四川雅安一位保民在连续缴纳保费两年后,听信了亲戚们“保险都是骗人的”的劝告,跑去退掉了保险。令人扼腕的是,刚退保没多久,这位保民就被确诊为骨癌,这时才想起保险的重要性,然而,就算一家人给保险公司下跪,保单也无法恢复生效状态,就算重新投保,患癌事实也在责任免除条款内,一切为时已晚。

人间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代理退保”的画皮必须拆穿!

理性看待“网络爆料”

中国人寿发布通报后,回过头来再看“张乃丹实名举报”这一场“网络盛宴”,有些话,不吐不快。

首先,“网络爆料”之所以能够迅速点燃舆论,开诚布公地说,与民众对保险业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的不满分不开。然而,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各方声音的不断交织最终却成为了被异化的“噪音”,而那些冷静思考、不跟风的民众却被视为“异类”,“沉默的螺旋”效应下,持不同意见的人们更加难以发声。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又极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在围观、关注张乃丹的上百万粉丝中,实际上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保险的真正价值,而是在“保险是骗局”的舆论氛围下,本着“为正义发声”的美好预想,轻易地就加入到了讨伐大军,虽然他们对于一个行业严格监督的初衷值得肯定,但这其中有没有被别人恶意带节奏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部分对于保险一知半解、甚至有误解的人,某种意义上才是真正需要保险的人,因为他们在一些声音的鼓动下“选择性倾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保险能够为其带来的正向意义,从而“根本不去碰保险”,到头来,遭受损失的仍然是自己。

其次,网络狂欢的氛围中,极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倘若爆料存在主观恶意,酿成的后果和影响力可能将非常严重。网络时代,无论是个人、行业一旦被“打上标签”,哪怕是不真实的,也很难短时间撕下。

再次,如果仅是围观、吃瓜,可能问题不大。但如果“入戏”太深,在没有澄清事实之前就随大流,被人有意带节奏进而去盲目退保,不仅给自身利益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害,而且自己也会无意间成为不良舆论迅速扩散的一个变相的推动力,或许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好心办了坏事”,如同上文那位患骨癌保民的亲戚那样,给自己的亲人都能带来本不应出现的负面影响。

需要承认,一起网络舆情的爆发,其背后往往存在某些压抑的情绪,拥有需要发泄的必然性。可是,情绪释放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这其中会不会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趁虚而入的机会?自身正当利益会不会在“羊群效应”下遭受侵害?因此,理性吃瓜不仅是每一位互联网时代网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共建客观、真实、冷静舆论氛围的现实起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