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业绩两极分化,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券商业绩两极分化,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2022年05月19日 07:03 曹中铭

截至4月底,包括非上市的券商在内,国内百余家券商的业绩都已浮出水面。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券商2021年度都实现盈利,且有10家券商实现净利润超百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券商实现盈利的情形下,2021年仍然有8家券商业绩亏损,且累计亏损金额超过20亿元。笔者以为,券商业绩出现两极分化,或意味着行业洗牌已不可避免。

8家亏损券商中,大同证券以亏损7.32亿元位列榜首,高盛高华以0.15亿元殿后。至于亏损的原因,则各有不同。比如大同证券亏损主要是由于对风险资产进行市场化处置,以及计提信用减值;德邦证券亏损原因在于业务及管理费支出同比大幅增长;中山证券亏损原因主要是营收大幅下降。

盈利券商方面,2021年中信证券实现扣非净利润233.1亿元,华泰证券为131.9亿元,招商证券为115.9亿元,中金公司为106.5亿元,国泰君安为105.3亿元。亏损券商与之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两者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国内券商业绩亏损已不是什么焦点话题。在此前靠“天”吃饭的阶段,当市场出现持续低迷时,券商行业性亏损成为常态。此后在券商业务不断进行创新的背景下,两融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成为券商继经纪、自营、投行之后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让国内券商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券商也从行业性亏损中实现华丽转身,而盈利则成为券商行业的“主旋律”。

尽管不时会曝出违规事件的发生,但近些年来券商行业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而且,即使是遭遇市场低迷期,整体而言,券商行业也是盈利的。像2019年至2021年,券商行业业绩连续三年出现增长,但即使如此,仍然会有亏损券商出现。个人以为,此现象有必要引起所有券商的重视。

2021年有券商盈利超百亿,有的券商却亏损数亿元,巨大差距之间,凸显出相关券商在公司治理、内控机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短板,这也是券商行业业绩出现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对于券商行业而言,其业绩分化的背后,也表明行业洗牌大幕的开启。而且,无论是从国内看,还是从全球资本市场看,一个行业从最初的诞生、发展,到出现洗牌,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于国内券商行业而言亦同样如此。

从国内看,经历多年的发展,百余家券商已逐渐分化出多家头部券商领跑,中间券商跟跑,其他中小券商尾随的格局。像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无论是业绩、行业地位、市场影响力、占据的市场份额等方面,都把其他券商远远地抛在后面。而且,头部券商的发展,也呈现出强者恒强,并与其他券商逐渐拉开距离的态势。这既是行业发展的结果,也是行业分化的结果。

而且,近些年来,打造“航母级”券商也屡被监管部门提及。国内券商的发展,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呵护。但是,在国内市场对外资开放的同时,国内券商显然也有必要“走出去”,以争夺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权,这就对券商的实力、竞争能力,以及抗市场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券商要实现“走出去”,打造“航母级”券商是非常有必要的。打造“航母级”券商,则离不开券商行业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今后某些中小券商被头部券商兼并收购将是可期的。

从境外市场看,美国的高盛、大摩、小摩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国内大型企业、知名企业在境外上市,背后往往都有这些知名投行的身影,也足以见证其行业影响力之大。这些知名投行能够脱颖而出,既是其实力的见证,也是行业不断发展与洗牌的必然结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