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数量迈上新台阶,提质须置于首位

上市公司数量迈上新台阶,提质须置于首位
2022年12月02日 08:35 曹中铭

11月22日,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日子。当天随着鼎泰高科、矩阵股份两家公司的上市,意味着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0家,中国资本市场又迎来一个重要里程碑。个人以为,随着挂牌上市公司数量迈上新的台阶,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须置于首位。

1990年我国资本市场诞生时,上海市场最初只有8只股票,深圳市场最初只有5只股票,总共13只股票。这些股票也被称为“沪市老八股”与“深市老五股”。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0家,这在当初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客观上,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变化,也见证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比如历经27年发展后的2016年,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000家,4年之后的2020年突破4000家。而从4000家至5000家,则只用了2年时间。

上市公司数量能达到5000家,与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是分不开的。A股新股发行制度历经了额度制、审批制、核准制改革,以及目前的注册制试点。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也为更多企业的上市提供助力。

而在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0家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发展所取得的累累成果。比如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收盘,5000家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380万亿元,总市值为87.8万亿元。其中,13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00亿元,贵州茅台、工行、中国移动、建行等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甚至超过了万亿大关。

从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情况看,5000家上市公司分红累计超过11万亿元。其中,135家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0亿元,而像工行、农行、中石油、中石化、贵州茅台等17家上市公司累计分红都超过1000亿元。无论是从总额上看,还是从多家上市公司看,无疑都堪称“大手笔”。

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0家,既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与此同时,出于维护与促进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多个方面也有必要积极应对。

比如融资问题。资本市场具有融资、资产定价、优化资源配置等三大功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的发挥,无形中将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但是,发挥市场融资功能,也会有个“度”的问题。融资长期处于暂停态势,或竭泽而渔式的融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近些年来新股发行力度、密度加大,上市公司再融资来势凶猛,也让市场资金面压力不小,近几年股市行情低迷,不能说与之没有关系。基于此,个人建议,新股发行应实现常态化,但发行力度、密度有必要进行调整。而且,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也有必要设置一定的门槛。

再如股东回报与投资者保护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虽然近些年来,上市公司回报意识有所提高,利润分配也更加积极,但股市“铁公鸡”仍然存在,形式主义的分红亦常见,如何让上市公司更加积极回报股东,显然是必须直面的话题。再如投资者保护问题,新版证券法大幅提高了违规成本,且建立了证券集体诉讼机制,在“有法可依”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做到“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摆设。

个人以为,在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00家的背景下,除了上述问题外,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需要置于首位。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立市的基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如果再盲目追求规模的提升,个人以为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提升A股市场话语权与定价权的需要。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既需要完善上市公司规则体系,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也需要把好入口关与出口关。即使是在今后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情形下,也要严格把握好上市企业的质量关,业绩差、成长性不足,不符合市场与行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应坚决将其挡在市场的大门之外。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劣质上市公司的出清力度与速度,并大幅提高退市率。对于长期不回报股东,频频违法违规的上市公司,都要坚决扫地出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