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也要启动再融资,注册制下须建立纠偏机制

不差钱也要启动再融资,注册制下须建立纠偏机制
2023年03月24日 07:40 曹中铭

日前,和邦生物披露了发行可转债申请获上交所受理的公告。公告显示,此次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募集46亿元,主要用于旗下公司年产50万吨双甘膦项目。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报显示和邦生物并不差钱,如此情形下启动再融资,个人以为值得商榷。

和邦生物此次募资投向双甘膦项目,其必要性与合理性受到市场的质疑。一方面,和邦生物拟投资的50万吨/年双甘膦项目,无论是从全球还是国内的供需情况看,还是从环保因素看,其前景都不被看好。另一方面,和邦生物或并不差钱。2022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和邦生物贷币资金高达45.91亿元,基本上可以覆盖此次的拟募资额。手握巨资,却启动再融资,市场有质疑的声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不差钱也要启动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比如某药业公司去年10月份披露了拟定增不超过3000万股募资8.14亿元,扣除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预案。而三季报显示,该公司货币资金为29.6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8.17亿元,广义货币资金高达47.78亿元。而同期,该公司账面上的有息负债金额为0。就是这样的一家不差钱的公司也启动再融资,同样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全面步入注册制时代,无论是新股发行还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其发行价格、节奏、规模等都由市场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再融资同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像发行可转债融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就对标的公司的现金流量、盈利状况、净资产收益率等都提出了相关要求。而且,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在发挥其融资功能的同时,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样不能遭到扭曲。某些上市公司任性再融资行为,显然与这一宗旨相悖。

尽管如此,建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纠偏机制同样是有必要的。毕竟,即使注册制下市场“无形之手”会发挥作用,但出于利益等多方面的原因,市场“无形之手”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像新股“三高”发行、市场资源错配等,都是市场机制失灵的具体表现。此时,在市场“无形之手”无法发挥作用时,就有必要伸出有形之手进行纠偏,这也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需要。

具体到再融资而言,像不差钱的、年报真实性存疑的、存贷双高的、巨额资金用于理财的、募集资金闲置的,以及随意变更募资使用的等类型的上市公司,启动再融资时,监管部门不仅要进行问询,必要情形下,也应禁止其实施再融资。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不差钱的上市公司能够自觉地抑制住再融资的冲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某些上市公司在启动再融资时,往往会把募投项目说得天花乱坠,鼓吹募投项目的前景与“钱景”,但某些时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或者效果不理想,或者干脆变更募集资金的用途,类似案例不胜枚举。

基于此,作为纠偏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建议建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持续跟踪机制,并对再融资资金的使用状况、是否达到招股书所声称的效果等持续跟踪。持续跟踪募资的使用情况,有利于防范上市公司在募资到手后将募资闲置,或用于理财等,也有利于募投项目的推进。对募投项目效果的持续跟踪,则有利于验证募资的使用效率。对于募资没有达到所鼓吹效果的上市公司,有必要对其今后的再融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