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现场检查企业通关率偏低,须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IPO现场检查企业通关率偏低,须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2024年03月20日 07:46 曹中铭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要成倍提高覆盖面。其实,与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覆盖面有限相对应的,还有现场检查企业通关率偏低的问题。个人以为,这一现场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有必要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

统计数据显示,从2021 年至今,监管层先后进行13轮现场检查,合计有99家企业被抽中。其中,有近六成企业在监管高压下终止 IPO 进程。而截至目前,被抽中的企业中,只有15 家成功上市,也就意味着通关率只有15.2%。

被抽中开展现场检查的企业有近百家,但成功上市的只有15家。通关率如此之低,确实有点不敢想像。与之相比,此前IPO上会过会率超过70%都较为少见,超过80%基本为常态,甚至某些年份IPO过会率超过90%,像2016年IPO过会率就高达90.6%。

IPO上会过会率如此之高,也与现场检查抽中企业如此低的通关率形成鲜明的对比。需要指出的是,此前,监管部门并没有提出“申报即担责”的监管理念,某些企业即使带“病”闯关,只要没有被发现,基本上能平安无事。即使被发现了,也往往能一撤了之。而在近些年来,监管部门奉行“申报即担责”的监管原则,现场检查企业的通关率居然如此之低,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但不幸却又是事实。

一家企业上市成功,背后的利益是巨大的。企业不仅拥有了资本市场这个融资平台,所有股东持有股份还会享受到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而且,所有股东今后也能够以较高的溢价减持股份,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正因为如此,众多企业对于跻身资本市场可谓趋之若鹜。

如果说核准制条件下,企业上市的门槛稍高的话,注册制下,由于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此前某些核准制条件下不能上市的企业,如今都拥有了上市的机会,这也导致排队企业数量再次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而其中,不排除有浑水摸鱼者,有蒙混过关者,有带“病”闯关者,有造假上市者,也有欺诈发行者。等等,不一而足。

在利益的驱使下,冀望于上述“问题”企业的良心发现,而不递交IPO申请文件,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上市背后的利益太诱人了。而要根除这一现象,强化监管,让违规者付出巨大的代价,显然是不可或缺的。

一方面,建议建立“问题”企业“黑名单”制度,并进行公示。存在浑水摸鱼、蒙混过关、带“病”闯关、造假上市、欺诈发行等行为的拟上市企业,全部纳入“黑名单”中,并进行公示。而且,对于这样的企业,今后不再受理其IPO申请文件。

另一方面,对保荐机构设置注册率与撤回率两个考核指标。保荐机构一年内一共递交了多少IPO申请文件,有多少成功注册,有多少撤回,各占比多少,数据可以让其一目了然。注册率与撤回率的高低能够让保荐机构的保荐能力呈现在市场面前,也方便企业对保荐机构进行选择,反过来将倒逼保荐机构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当然,提升现场检查抽中企业的通关率,以及防范更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须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目前对于中介机构特别是保荐机构违规的处罚,最多也只是暂停三个月或六个月不接受其递交的申请文件,而撤销相关保荐机构的资质,还存在“空白”,这并不利于对保荐机构的从严监管,也不利于保荐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勤勉尽责。毕竟,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提高违规成本才是应有之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