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新股表现抢眼,须理性对待

龙年新股表现抢眼,须理性对待
2024年06月27日 08:07 曹中铭

近期上市的几只新股像汇成真空、达梦数据等表现都不俗,也非常吸引市场的眼球。其实,这只是步入龙年以来新股表现的一个缩影。个人以为,虽然龙年以来的新股表现都非常抢眼,但从防范风险的角度考量,投资者须理性对待。

据统计,龙年春节后至今,沪深北三大市场一共挂牌新股22只,不仅无一只新股破发,以收盘价测算,挂牌当天涨幅最低的无锡鼎邦上涨64.52%,涨幅最高的汇成真空则达到惊人的752.95%。其中,上市首日收盘涨幅超过200%的有5家,超过100%的有16家。22只新股挂牌当天平均上涨186.78%,这一平均涨幅在新股历史上也不多见。

而且,22只新股中,频现“大肉签”。以上市后的最高价测算,科创板达梦数据1签(500股,下同)获利11.32万元,创业板利安科技1签获利7.59万元,另一创业板新股汇成真空1签获利4.59万元。肯特股份、骏鼎达等一签最高收益均超过3万元。可以说,龙年沪深北市场再次迎来新股盛宴。只要中签,获利基本被锁定。

近些年来,新股破发已成常态,特别是在注册制下更是如此。比如2020年新股破发率为5.03%,2021年为4.2%,2022年大幅飙升至28.27%。2023年稍有下滑,但也达到16.61%。新股从此前的“中签如中彩”,到2022年和2023年的“中签如中飞刀”;从此前的积极申购,到中签后拒绝缴款,既凸显出投资者心态上的变化,也是新股市场发生蜕变的一大见证。

龙年22只新股出现了罕见的“零破发”现象,且表现不俗,既与前几年新股破发成常态形成鲜明的对比,个中的原因显然又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新股发行明显减少,导致新股成为稀缺“资源”,进而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进入2024年以后,基于市场疲弱等方面的原因,新股发行明显减少。像前几年一个月发行新股超过20只、30只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则新股发行频频出现短暂的“暂停”。像4月份只有1日、25日、29日共发行3只新股,中间多数时间“停摆”。更何况,沪深股市向来都有炒“新”情结,逢“新”必炒几成“传统”。

另一方面,新股高价发行与高超募现象遭遇从严监管。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指出,要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提升中小投资者获得感。龙年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2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腰斩。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越低,新股破发的可能性越低,而获得较大涨幅的机率也要高得多。

但正如硬币的两面。在龙年新股整体表现不俗的同时,爆炒新股所隐藏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创业板的汇成真空。该股发行价格为12.20元,上市第二个交易日(6月6日)最高上摸111.44元,上周五报收于82.08元。该收盘价与最高价相比,仅仅五个交易日下跌26.34%。另一创业板新股利安科技6月7日上市,当天上摸180元的高位,此后便持续下跌,上周五报收于86.71元。与最高价相比,惨遭腰斩。而类似的一幕,也在其它众多龙年新股中频频上演。

繁华之后便是落寞。龙年新股表现赚足了眼球,但高位买入者的境遇却不容乐观。其要么出现较大的亏损,要么惨遭套牢之苦。因此,对于新股的表现,投资者千万不可失去理性,更不可盲目跟风炒作。对市场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于新股亦同样如此。这既是防范投资风险的需要,也是投资者应该秉持的投资理念。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