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须“组合拳”

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须“组合拳”
2024年11月18日 08:11 曹中铭

日前,央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要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个人以为,股票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走势变化莫测,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并不少见。正确应对,需要采取“组合拳”的举措。

我国股票市场诞生已有30余年的时间,市场走势虽然总体上表现牛“短”熊“长”的态势,但也多次出现异常波动。而最典型的莫过于2015年的“疯牛”行情以及此后产生的暴跌走势。某种意义上讲,2015年的股市行情,甚至比2007年的大牛市及2008年的大跌更让人印象深刻。

2007年牛市的产生背景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完成以及因此所产生的红利、人民币升值以及流动性过剩等,而2015年的疯牛市更像是“人造牛市”,相对而言基本面上的支撑更弱些,这也为此后的大跌埋下了伏笔。

2008年股市大跌,则与全球性金融危机密切相关。正如倾巢之下,安有完卵?2008年全球资本市场都出现暴跌,并非A股市场独一家。2015年的大跌,既有政策上的偏差,也有投资者恐慌造成的“多杀多”所导致的踩踏。一是股指熔断机制并不适合沪深市场。股指熔断的出现,让投资者产生极大的恐慌情绪,也加剧了市场的暴跌。二是两融业务“跛脚”发展,融资余额占比高达95%以上。市场恐慌情绪下,参与融资的投资者纷纷卖出股票,形成“多杀多”的踩踏事件,投资者的损失非常惨重。

而且,与2008年的大跌不同,2015年的暴跌,却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也就意味着,与2008年相比,短期内市场的下跌更惨烈。也正因为如此,2007年的大牛市以及2008年的暴跌没有被解读为异常波动,而2015年的疯牛行情被市场认为出现了异常波动。

当然,从全球资本市场看,出现异常波动的并不在少数,即使是诸如欧美、日韩以及我国香港等成熟市场,同样会出现异常波动。但是,这些市场更具韧性,出现异常波动后,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但A股市场却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比如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市场早已恢复了元气,而沪深市场在2015年异常波动之后,可谓积重难返。像美股不断创出历史性高点,而具有“风向标”之称的上证指数,休说突破2007年大牛市时创出的6124点历史性高点,就连2015年的5178点也是望尘莫及。更多的时间,都是在4000点下震荡,期间甚至还多次击穿极具象征意义的3000点整数关口。

整体而言,从沪深市场的走势看,疲弱、低迷是市场的“主旋律”。如此格局,也常常导致即使是监管部门出台利好消息,市场也仅仅只是作出“昙花一现”式的反应。像去年8月底之后的行情即是如此。其时监管部门连续出台多重利好,而市场似乎视而不见,且上证指数反而持续下探。因此从本质上讲,这是股票市场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异常波动”。

对于市场而言,指数在短期内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都属于异常波动,都需要应对。但基于沪深牛“短”熊“长”的特性,今后应对市场下跌的异常波动,个人以为会更多些。更重要的是,股市异常下跌,引发的后果不仅是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也会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影响资本市场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而这一切,显然又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也正是基于此,监管部门表示要完善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等政策工具,个人以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当然,从多年来股市的实践看,单一的政策工具,应对股市异常波动的效果也将是非常有限的。

个人以为,完善应对股市异常波动,既需要事前预防的举措,也需要事中“刹车”的机制,同样也需要事后补短板。事前让问题消失在萌芽姿态,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事后补短板让类似问题不再发生,三位一体,才是应对股票市场异常波动的明智选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