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后业绩“过山车”,这类公司须重点关注

上市前后业绩“过山车”,这类公司须重点关注
2025年02月12日 08:23 曹中铭

    日前,科创板T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同时也首次披露了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提示。在业绩预亏与风险提示的背后,是该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出现“过山车”走势。个人以为,对于上市前后业绩出现“过山车”走势的上市公司,有必要保持重点关注。

   资料显示,T公司2021年7月份在科创板挂牌。该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灭火抑爆系统、某三防通用采集驱动装置、高能航空点火放电器件、高精度熔断器件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在上市前的2018—2020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分别增长75.64%、256.64%和54.88%,短短三年时间从两千多万增长到了两个多亿;净利润增速则分别高达871.58%、368.52%和150.02%,从2017年的99.04万元暴涨至2020年的1.13亿元。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均出现爆炸式增长,可谓成长性十足。

   但上市后却是另一副模样。上市当年,营收与净利润均双双下滑;挂牌的第二年即2022年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均“腰斩”;2023年虽然出现双增长,但也没有恢复到上市当年的水平。根据该公司的预亏公告,2024年营收大幅下滑,净利同比预亏,且下滑幅度预计不低于167%。

   T公司从曾经的高增长,到净利润出现亏损,仅仅只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也呈现出典型的“过山车”走势。不幸的是,T公司的案例不具有独特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共性。

   比如,此前市场常常流传着新股“一年绩优,两年绩平,三年绩差”的说法,说的其实就是新股业绩“过山车”走势。而且,在新股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时代,也常常出现新股业绩快速“变脸”,甚至大面积“变脸”的现象。上市前业绩高增长,上市后业绩立即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故事,沪深市场的案例不在少数。

   上市公司的业绩往往会受到宏观经济增速、行业周期、自身经营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前,一家企业上市,由于需要历经IPO辅导、申请、受理、预披露、反馈会、见面会、预先披露更新、初审会、发审会、核准批文,启动IPO发行等流程,其中的过程非常冗长。短则一年,长则三年,期间市场环境如果发生变化,是会影响到上市公司业绩的。因此,确实会有某些上市公司上市前后业绩出现“过山车”走势,但也并非绝对如此。其中,就不能排除某些企业为了达到跻身于资本市场的目的,通过包装粉饰业绩的方式成功浑水摸鱼。而在上市后,“狐狸尾巴”藏不住了。业绩出现下滑甚至亏损,其实再自然不过。

   事实上,类似现象在此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也常常出现。并购重组的重组方往往会作出业绩承诺。重组前,重组方业绩表现不俗,也呈现出一定的成长性。承诺期内,重组方的业绩均能兑现。一旦承诺期过后,标的资产的业绩会出现大幅下滑。像此种现象,在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中产生过,也形成其时市场上一道非常刺眼的“风景”。要说个中没有任何猫腻,相信很难服众。

   T公司因预亏以及风险提示,其股价也作出了跳空低开低走的反应,投资者因之利益受损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与T公司上市前后出现业绩“过山车”是分不开的。

   因此,对于市场上出现上市前后业绩“过山车”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保持重点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新股出现业绩快速“变脸”,上市公司往往会有不同的说辞来搪塞,但也不能排除某些上市公司是通过财务造假或包装粉饰实现上市的可能。

   基于此,对于出现上述现象的上市公司,不能简单地看上市公司说了什么,而是有必要保持重点关注与重点监控。特别是对于业绩下滑幅度较大的上市公司,建议其对开展专项现场检查活动。内容须包含上市前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IPO过程中中介机构的工作底稿,以及中介机构是否勤勉尽责等。如果发现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定要严惩不贷。上市公司触及退市条款的,立即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