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启动薪酬改革乃市场的必然选择

公募基金启动薪酬改革乃市场的必然选择
2025年03月24日 08:28 曹中铭

    近期,一份关于公募基金薪酬改革的初稿在市场上流传。像公募基金薪酬改革这样的重大事项,一般会由监管部门制定与发布。因此,虽然目前证监会或中基协并没有发布相关文件,但从内容看,或许也并非空穴来风。个人以为,公募基金启动薪酬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流传的初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就包括基金公司高层、基金经理、费率等。比如对于基金公司高层,考核指标包含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权重指标,而基金业绩权重不低于50%。再如在基金经理层面,净值增长率、基金利润率、盈利客户占比、业绩与基准偏离度等指标均榜上有名。此外,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如果低于业绩比较基准10%或者负收益的,基金经理薪酬下降50%,并强化业绩延期支付和追索机制。而且,初稿中还有相关费率改革的事项。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收取模式,以及基金经理较高的薪酬一直都是市场关注与质疑的焦点。行情好时或者牛市行情时,公募基金往往也能为持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但如果遭遇行情低迷,其亏损也往往是非常惊人的。比如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股市行情急转直下,公募基金在2008年也将此前十年的盈利全部亏光。再如2022年、2023年市场行情低迷,公募基金这两年累计亏损近1.9万亿,也成为不折不扣的“亏钱能手”,并广受持有人的诟病。

   但基金产品巨亏,却丝毫不影响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以及基金经理的高薪。如此也会形成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到手软,以及基金经理享受高薪待遇,而持有人亏得一塌糊涂的“冰火两重天”的格局,这显然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特别是,在旱涝保收管理费提取模式下,公募基金更注重规模的扩张,而忽视了持有人的回报问题。这也导致基金公司热衷于发行产品,而对于人才培养、梯队建设、产品业绩、投资者回报等方面出现松懈的现象。其中,基金公司热衷于发行产品的一大弊端,即市场上同质化的基金产品多如牛毛,也让投资者常常陷入无从选择的困境。

   其实,此次改革方案中,市场最为关注的莫过于管理费提取以及基金经理的薪酬了。像公募产品费率改革如何改,一直存在争议。比如,公募基金除了是机构投资者之外,某些时候还扮演着稳定市场的角色。如果公募基金只唯利是图,而不顾及市场的稳定问题,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毕竟,公募基金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与影响力,离不开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监管部门的呵护。因此,公募基金的费率问题,既要考虑到其生存与发展问题,也要考虑到市场投资者的感受问题。

   初稿中,将基金经理薪酬与所管理产品的业绩和比较基准挂钩是值得点赞的。单纯地要求基金产品盈利,当然也是有失偏颇的。毕竟,在大势低迷特别是遭遇熊市的背景下,要求基金产品也能实现盈利,并不现实。而将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无形中更合理,也更值得推广。

   将基金经理所管理产品业绩与比较基金挂钩,将倒逼基金经理更加注重研发,也有助于基金经理提升投资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此举将有助于基金经理的优胜劣汰,并能打造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无论是对于持有人,还是基金公司,甚至是基金行业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已有20多年,实施包括薪酬在内的改革,其实也是必然的。而一成不变,或墨守成规,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而个人以为,在公募基金行业高举改革大旗的同时,回报持有人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公募基金行业如何更好地提升盈利能力,如何更好地回报持有人,显然也是其必须直面的话题。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