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研究,首席分析师:邓超明,泛家居老板经营内参,经理人每日读物,一线人员的生意参谋,打造有影响力的大家居建装研究机构、专业评价与传播中心。
极其出人意料,一家建筑陶瓷企业上市,引发了多位网友的质疑,其中不少还是实名认证的用户,自然不会是所谓的水军。
处于舆论风暴核心的是马可波罗,一家颇有影响力的建筑陶瓷品牌。
遭遇多人质疑的同时,深交所给出了暂缓审议的结论。
据光明网、经济观察报、蓝鲸财经、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A股时隔三个月重启IPO审核,马可波罗成为首家上会的IPO企业。深交所公布审议会议结果公告,马可波罗首发暂缓审议。
该现象的出现,反映出了市场对新一轮公司上市审核的期待与担心,也折射出人们对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圈钱行为的极大愤怒。
从马可波罗上市面临的质疑声音来看,集中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自2024年春节过后,A股已三个月没有进行IPO审核,并且监管部门多次释放严格监管的部署,一直到5月16日,深交所审核马可波罗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审核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再融资申请。
无疑,IPO审核重启,这个时间点备受关注,市场充满期待,大量投资者对审核情况与被审核的企业保持了密切关注。
也就是大家都在看,IPO重启后,监管审核机制是否有新的改变,哪些企业将被筛选出来进入资本市场,无疑,很多公司都会被放大镜照着。
然而,马可波罗的情况并没有让大家满意,比如认为瓷砖企业进入IPO重启后的首批审核对象,不具备代表性,一些投资者认为应该选择更具潜力的行业与企业。
2、马可波罗上市,计划融资超31亿元,但在上市前夕分红8亿元,这种做法被很多人质疑,认为该公司的诚信与上市动机让人担心。
据公开资料,2022、2023年,马可波罗合计现金分红8.23亿元。
3、房地产下行,并且未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瓷砖被不少网友视为夕阳产业,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但是马可波罗计划超31亿的融资里,安排了一些建筑陶瓷类产品的扩产项目。而该公司当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还存在产能挖掘的空间,营收增速放慢甚至出现过下滑的局势下,为什么还要继续扩产?
4、对建筑陶瓷产业不看好,认为这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而且是夕阳产业,这是不少网友的观点。
一方面,部分网友认为瓷砖产能过剩,需求端无法消化当前的产能,未来的需求量可能继续下滑。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应该扶持代表未来趋势的优质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为什么还要支持存在过剩产能的行业?
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对市场资源的浪费,对投资者不负责任。
有观点认为,上市融资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有需求、有能力、有增长空间的企业,借助资本的力量发展壮大,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不能给大股东套现离场创造条件,不能给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企业提供融资条件。
5、一些观点认为,马可波罗的主营业务和利润出现了下滑,还面临二十多亿的应收账款问题,已经计提数亿,未来能收回多少,存在很大的变数,是一个大问号。
6、有些网友则整理了马可波罗实控人及其相关上市公司的情况,创始人黄建平深耕建材市场多年,同时是另一家上市公司四通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四通股份是家居生活陶瓷供应商,产品涵盖日用陶瓷、卫生陶瓷、艺术陶瓷等,销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四通股份2015年上市,发行3334万股,每股发行价7.73元,募集资金净额21749.59万元,发行费用4022.23万元,该公司上市以来共分红约1.07亿,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减持金额约13412万元。
目前,四通股份已出现亏损,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21.64%,归母净利润亏损同比增加43.38%。在这样的情况下,实控人旗下的马可波罗还要上市,一些网友表示很难接受。
有人士认为,马可波罗实控人应该把原来的上市平台好好经营,甚至将马可波罗的资产注入四通股份,而不是再单独上市。
客观来讲,上述观点里,有一些确实比较中肯,市场的担心也合情理。
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尤其是2个多亿股民的角度,自然是希望看到增长能力较强的企业上市,企业发展得更好,市值表现更佳,出色的表现更有可能给投资者们带来回报。
不过,其中也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大材研究认为有必要参与讨论,重点围绕几方面:
建筑陶瓷行业是否就是落后产能、夕阳产业?产能过剩是否必然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马可波罗是否符合优质企业的标准?马可波罗的成长空间可能有多大?
对于这些问题,大材研究有如下看法:
1、建筑陶瓷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严峻问题,陆续有企业的生产线关停。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数据,2023年,全国瓷砖产量67.3亿㎡,同比下降8.0%。对比2016年巅峰时期的102.6亿㎡,跌幅超过了34%。
数据显示,全国最大陶瓷产区广东常年开窑率平均在50%左右。
另有数据测算提到,2023年全国瓷砖产能过剩率超过了30%,全国所有瓷砖生产企业平均停产120天左右,总体供需才能达到平衡状态。
陶瓷信息网的一篇文章分析认为,未来数年里,国内瓷砖产量或许要跌到50亿平方米左右,产生线的利用率还将继续降低,要么无法开窑,要么缩短生产周期。
在这个变动过程中,能耗较高、附加值低、自动化程度低的老旧生产线将面临关停,而一些技改升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还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大材研究认为,受市场集中度的影响,大厂的智能生产线或许还能成为市场主导,避开产能过剩的冲击。
也就是说,对于市场竞争力非常强的建筑陶瓷企业,有能力在销售端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有可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甚至需要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选择合适的区域投建新的智能生产线。
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对于优势突出的企业来讲,是有能力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
大材研究认为,对于马可波罗而言,或有必要展示出两种能力:
一是产能过剩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别人产能过剩,而自己的产能利用率可以做到更高,保持行业领跑优势。
二是在需求收缩的环境下,如何抢占更大的份额,如何培育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并激活存量市场的需求,为企业成长创造条件。
2、建筑陶瓷不能成为落后产能。
不仅是当前,预计未来数年里,瓷砖都是家居装修的重要材料,尤其是用于办公室、公共空间、厨房、卫生间、客厅、阳台、花园等场景。
注意,这里的瓷砖并不仅是指传统的瓷砖瓷片,还包括岩板等新兴产品。
所以,对于建筑陶瓷的发展,我们必须追求先进产能,实现更环保的生产、更低的能耗、更健康的品质,并在设计、功能上持续精进,为人们的居住生活提供更多的支持。
要做到这些,建筑陶瓷必须在科技研发上,进行创新。
那么,马可波罗有必要展示出自身在建筑陶瓷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以及在降低能耗、提升环保标准,以及材质健康方面已取得的进步。
要让人们看到建筑陶瓷面向未来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以及显著的跨越。
一定是主动呈现,主动推送,主动沟通,让人们在各个渠道都能看到多方面的成果。
3、在几十年内,建筑陶瓷预计不会成为纯粹的夕阳产业,需求量还是很大的。除非有全面型的替代材料出现,替代建筑陶瓷成为装饰材料。
涂料可以替代墙面装饰,地板可以满足地面装修,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建筑陶瓷的用武之地。
伴随老旧小区改造、存量房装修需求的释放,建筑陶瓷在公装市场或零售市场都拥有比较大的应用空间。
尤其是面向存量市场的开发,马可波罗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哪些成果,接下来计划如何做,是有必要公开的,以展现能力、增进市场信心。
4、马可波罗是建筑陶瓷行业里的老牌企业,也是稳定发展多年的企业,其规模已到80亿的体量。
综合考虑其品牌知名度、销售网络覆盖范围、产品竞争力等多种指标,都能牢牢占据行业前几强的位置,属于建材细分赛道的佼佼者。
当前已经上市的蒙娜丽莎、东鹏控股、帝欧家居(欧神诺陶瓷)等建筑陶瓷+卫浴类企业,都属于马可波罗的同行。
事实上,对比部分已经上市的建筑陶瓷企业、卫生陶瓷企业,马可波罗的业绩与规模更大一些,综合竞争力或许更强一些,这也构成了其单独上市的条件支撑。
近两年里,房地产对建材行业的冲击较大,并不仅是马可波罗遭遇全新的挑战,多家头部家居建材企业均面临空前的压力,业绩下滑情况相对普遍,都在调整经营措施:
一方面调整B端渠道,表现在收缩房地产渠道,优选央国企等合作客户,并重点开发酒店、写字楼、长租公寓、学校、医院等项目。
另一方面做强零售与海外市场,并在做强一二线城市销售网点的同时,向部分消费潜力较大的县乡镇市场下沉。
如果有能力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构筑起面向新环境的竞争优势,马可波罗依然有潜力向百亿规模挺进。
当然,这是一种乐观的预测,一切还要看企业本身的竞争力是否可以再次提升,能否在诸强争雄中继续占据头筹。
就如部分网友担心,部分上市的企业,上市之前财报很好看,可很多企业撑不过几年就出问题,各项业绩指标转亏,不仅没有分红,而且市值连续下滑,局面扭转希望渺茫,导致投资者们遭遇亏损。
就马可波罗而言,不出大意外的情况下,其基本功很强,业绩大变脸的可能性非常小,对比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讲,这是一位实力派。
只不过,能否开拓更具前瞻性的增长点,为市值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又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非上市公司,企业怎么做,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但作为上市公司,既要考虑业务如何做好,还要考虑如何为投资人带来回报。
早在2020年时,大材研究曾有文章分析认为,当细分品类里的上市公司达到一定数量后,后来者要想再独立上市,预计面临更高的门槛,尤其是那些规模本身有限的细分市场,要考虑新的模式,或者开辟第二增长赛道。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